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6000441)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永锋祝丽英陈景堂宋占权郭晋杰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近缘种大刍草(Zea luxurians)光周期敏感性与育种利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索大刍草短日照敏感苗龄和最佳日照时数,使其与栽培玉米花期相遇,通过杂交导入有利性状进行玉米品种改良与种质资源创新。【方法】设置苗龄和日照时数两个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研究不同短日照处理后不同苗龄大刍草的生长发育情况;自制酶液,测定各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对其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利用诱导开花的大刍草与玉米自交系授粉杂交、回交并自交选育新自交系。【结果】19—26 d是大刍草能否接受诱导的临界苗龄,苗龄(5—47 d)越大诱导效果越好;9 h是诱导生殖生长的最佳日照时数;各日照时数处理的POD活性随苗龄的增大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但不能直接反映大刍草生长发育状况;a、b、c、d四条POD酶带是大刍草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的标记,e、f、g三条POD酶带的出现表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POD酶的相对含量主导着大刍草的生长发育方向;采用40—47 d苗龄每日9 h短日照处理的大刍草与玉米掖478、综31花期相遇,通过远缘杂交育成NX3153等玉米自交系。【结论】在中国北方可以通过短日照处理诱导大刍草幼苗提前开花,与普通玉米花期相遇,通过远缘杂交实现基因导入,创新玉米种质。
- 陈景堂张芳黄亚群祝丽英赵永锋李盼
- 关键词:大刍草短日照植物过氧化物酶
- 基于玉米BC_2F_2群体的穗部性状QTL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以农系110为受体、农系531为供体材料,采用回交法构建了样本容量为95株的BC2F2回交群体,选取126个均匀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SR标记进行6个穗部性状QTL分析。结果表明,受体农系110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6个穗部性状表型值分别增加了9.4%,9.6%,4.1%,2.7%,0.35%和4.4%;构建一张含126个SSR标记的玉米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317.4cM,平均区间长18.4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了19个与玉米穗部性状有关的QTL,其中穗长QTL4个,穗粗QTL2个,行粒数QTL1个,穗行数QTL3个,百粒重QTL4个,穗粒重QTL5个。
- 胡利宗刘均革郭晋杰赵永锋祝丽英宋占权陈景堂
- 关键词:玉米数量性状位点穗部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