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005)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惟肖彭永臻李浩焦二龙高春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短程
  • 1篇短程硝化
  • 1篇水力停留时间
  • 1篇速率
  • 1篇脱氮
  • 1篇脱氮过程
  • 1篇黏性
  • 1篇污泥
  • 1篇污泥膨胀
  • 1篇硝化
  • 1篇废水
  • 1篇SBR法
  • 1篇A/O
  • 1篇A/O工艺
  • 1篇HRT
  • 1篇沉降

机构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高春娣
  • 2篇焦二龙
  • 2篇李浩
  • 2篇彭永臻
  • 2篇王惟肖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A/O工艺生物脱氮过程黏性污泥膨胀的发生
2013年
采用A/O工艺,以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了不加外碳源条件下不同参数条件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较优运行参数,在较优运行参数下氨氮(ammonia nitrogen,NH+4-N)平均去除率为100%,总氮(total nitrogen,TN)平均去除率为49.48%,COD平均去除率为82.03%,并在此过程中研究了系统黏性膨胀的发生及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外碳源使进水的ρ(C)/ρ(N)提高,研究了高ρ(C)/ρ(N)条件下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和系统黏性膨胀进一步变化情况,得到了系统的最优运行工况,最终出水平均ρ(NH+4-N)、ρ(TN)和ρ(COD)均达到了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SVI也稳定在200 mL/g左右.
高春娣焦二龙李浩王惟肖彭永臻
SBR法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短程硝化效率的优化被引量:40
2015年
采用SBR法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交替缺氧好氧的运行模式实现了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在不同的缺/好氧时间比条件下考察了短程硝化的启动时间、污染物处理效果以及氨利用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缺氧/好氧时间比为1:1和2:1条件下,分别用了31,55d使得两系统的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90%,短程状态稳定.氨氮去除率达到95%以上,COD出水在50mg/L以下,总氮去除率提高20%,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有所提高.由全程到短程的转变期间,系统氨利用速率分别提高了67.5%和89.8%,同时提高了短程硝化的效率.期间,污泥沉降性较好,污泥容积指数稳定在60~80m L/g.
高春娣王惟肖李浩焦二龙彭永臻
关键词:废水短程硝化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