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200891126)
-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2
- 相关作者:温浩林仁勇卢晓梅吕国栋李杰珍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乌鲁木齐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cDNA微阵列分析BALB/c小鼠肝脑组织中差异性表达基因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BALB/c小鼠肝、脑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方法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cDNA,采用36K小鼠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运用荧光双交换方法分析BALB/c小鼠肝脑组织中mRNA转录本含量。经芯片扫描、图像采集后,运用MAS2.0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析(GO)和KEGG通路分类。结果基因芯片结果表明与脑组织相比,在肝组织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6 132个,其中包括上调基因2 974个,下调基因3 158个,GO分析上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代谢、细胞信号转导、DNA结合与转录、细胞周期、细胞骨架、细胞粘附和发育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上调差异基因中71个通路的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差异基因中有80个通路的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肝与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涉及多个基因表达调控途径,研究这些基因分子功能有助于深入了解各组织独特的功能表达系统。
- 谢文娟吕国栋曹琦李瑶卢晓梅马纪林仁勇温浩
- 关键词:CDNA微阵列小鼠基因
- 肝包虫病诊断和手术治疗新进展被引量:50
- 2011年
- 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是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世界性分布,中国西部属高发地区。人体包虫病主要分为两型,即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近代诊断学和外科学发展迅猛,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通过总结1956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8070例包虫病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以及分析多次大规模包虫病普查结果,旨在介绍肝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 温浩
- 关键词:肝囊型包虫病肝泡型包虫病外科治疗
- 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2011年10月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30例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的30例患者)和对照组(未应用临床路径的30例患者),对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2.34±1.03)d,传统组(16.28±1.41)d;路径组平均住院费用为(14450±230)元,传统组(19620±270)元;路径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可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有效的降低诊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 李杰珍李作安李凤娇
- 关键词: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
- 细粒棘球绦虫新疆株PDZ结构域蛋白(EgPDZ)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010年
- 目的从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中克隆PDZ结构域蛋白(EgPDZ),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设计EgPDZ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RNA中克隆EgPDZ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确定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RT-PCR扩增出一长度约600 bp的基因,测序显示其长度为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等电点为4.76,为一新基因,命名为EgPDZ。SMART功能分析预测EgPDZ蛋白16~88氨基酸为PDZ结构域。同源性比较表明,EgPDZ与多房棘球绦虫EmPDZ同源性为97.60%,与血吸虫和人等其他种类PDZ基因同源性在18.16%~26.42%之间,而PDZ结构域的序列相似度为42.47%~98.63%。进化树分析表明EgPDZ与EmPDZ相聚集,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低。结论成功克隆出细粒棘球绦虫EgPDZ新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 陈凯张金辉吕国栋李静张传山王俊华曹峻卢晓梅温浩林仁勇
-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