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N10)
- 作品数:4 被引量:73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燊冯彩霞齐有强冯光英王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苏鲁造山带碱性岩的成因研究——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8
- 2010年
- 苏鲁造山带碱性岩总体具有高SiO2(60.2%-65.1%)、高钾(K2O=4.66%-5.79%,K2O/Na2O〉1)、富碱(Na2O+K2O=8.30%-10.1%)和过铝质(Al2O3=14.5%-16.7%,A/KNC=0.92-1.10)的特征。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样品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Th和U及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P)的特点。研究区碱性岩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ΣREE=296×10^-668×10^-6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平行分布,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右倾型),具有中等-弱的负Eu异常(δEu=0.46-0.78)。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苏鲁造山带碱性岩为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但在成岩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单斜辉石、斜长石、磷灰石、Ti-Fe氧化物、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岩浆的结晶温度范围为830-924℃。苏鲁造山带碱性岩形成于岩石圈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明显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 王涛刘燊胡瑞忠冯彩霞齐有强冯光英杨毓红
- 关键词:碱性岩元素地球化学岩石成因苏鲁造山带
- 吉林红旗岭超基性岩体的锆石U-Pb年龄、Sr-Nd-Hf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被引量:46
- 2011年
- 锆石LA-ICP-MSU-Pb年龄(220.6±2.0Ma)表明研究区超基性岩属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微量元素研究显示超基性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43.22%~44.48%)、K2O(0.10%~0.17%)和Na2O(0.15%~2.13%)以及较高的MgO含量(29.23%~30.38%)和Mg#值(83~84)、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La/Yb)N=1.95-2.61)、缺少明显的Eu异常(δEu=0.90~1.0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Sr)和Pb、以及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和Ti;Sr、Nd、Hf同位素研究表明,超基性岩具有低的(87Sr/86Sr)i(0.70394~0.70408)、正的εNd(t)(3.5~4.0)和εHf(t)(9.6~14.4)。综合研究表明:红旗岭超基性岩来自亏损的岩石圈地幔源区,且源区部分熔融前受到了来自俯冲大洋(古亚洲洋)沉积物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影响。原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等)分离结晶作用,但在上升过程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明显混染。构造和动力学背景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超基性岩为佳木斯地块和华北克拉通碰撞造山后伸展拉张阶段的产物。
- 冯光英刘燊冯彩霞贾大成钟宏于晓飞齐有强王涛
- 关键词:U-PB年龄SR-ND-HF同位素超基性岩岩石成因
-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的分布及研究意义被引量:18
- 2010年
- 围绕岩石圈破坏和减薄这个主题,华北克拉通成为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地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分布广泛,然而对此仍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基性岩墙群的系统总结,在详尽的资料收集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基性岩墙群的研究现状、分布和意义进行了汇总和讨论。随后,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经验,提出了基性岩墙群定年中应注意的问题。
- 刘燊胡瑞忠冯光英杨毓红冯彩霞齐有强王涛
- 关键词:基性岩墙群中生代
- 南秦岭中生代张家河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锆石LA-ICP-MS U-Pb年龄(225±1.5 Ma)表明,研究区煌斑岩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组成上,煌斑岩的SiO2含量为49.31%~52.87%,w(K2O)=0.86%~1.34%,Na2O>K2O,属钙碱性系列。MgO含量高,变化范围较大(13.11%~15.88%),Mg#=77.74~80.4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U和Sr)、LREE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和Hf)为特征。同位素组成上,岩石具有高的(87Sr/86Sr)i(0.714697~0.716534)和负的εNd(t)(-8.55~‐9.09),表明研究区煌斑岩源区可能为EM2型地幔。此外,煌斑岩具有较高的相容元素,Cr(1161×10-6~1597×10-6),Co(60.3×10-6~77.2×10-6)和Ni(220×10-6~366×10-6)含量。综合证据表明,张家河煌斑岩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且源区受到了来自俯冲大洋(古勉略洋)沉积物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影响。原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存在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但没有明显的地壳混染影响。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研究区煌斑岩为扬子板块和南秦岭微板块碰撞后伸展拉张阶段的产物。
- 杨朝贵杨朝贵刘燊冯彩霞冯光英杨毓红齐有强
- 关键词:勉略带煌斑岩富集地幔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