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379)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黄宝强安德军罗毅波寇勇程瑾更多>>
- 相关机构: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南昌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繁殖成功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少花鹤顶兰(Phaiu delavayi)是多年生、多次结实的具有克隆能力的地生兰科植物,是中国特有种。目前少花鹤顶兰开花物候、花寿命、繁殖成功等生物学特征尚不清楚,而这些资料是开展少花鹤顶兰进化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利用2005—2007年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的调查数据,对少花鹤顶兰繁殖成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龙沟少花鹤顶兰每个花序的平均花朵数为3(1—7)朵。叶和花的形态指标在年季间无显著变异。2005—2007年3年间的开花物候没有明显的差异,花期始于6月中旬,于7月底至8月初结束,持续约6—7周,80%—90%的花在7月初的开花高峰期开放,属花集中开放模式。花寿命与是否授粉密切相关,成功授粉的花寿命比没有授粉的花寿命短。少花鹤顶兰是自交亲和的,但其结实完全依赖于两种熊蜂的传粉,不存在自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现象。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可维持15 d左右。繁殖成功率年季间的变化很大,并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花粉移走率为18%—51%,自然结实率为10%—36%。繁殖成功下降的趋势可能与黄龙沟喷洒农药有关。
- 黄宝强寇勇安德军
- 关键词:开花物候结实率
- 两种生境对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有性繁殖成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四川黄龙沟森林和钙化滩流地两种生境中分布着大量的少花鹤顶兰,而且生长在这两种生境中的少花鹤顶兰有性繁殖成功存在着差异,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是由生境差异所致,及其影响有性繁殖成功的机制。通过对黄龙沟少花鹤顶兰两种生境主要环境因子的调查和两种生境中的花部特征和传粉情况的测量,结果表明森林生境中林木盖度、土壤厚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以及空气相对湿度比钙化滩流地中的高,而灌木盖度、草本盖度、苔藓盖度、空气温度、相对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全钙以及pH则是钙化滩流地中更高。而两种生境中少花鹤顶兰的形态特征和有性繁殖成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森林生境中的个体与钙化滩流地中的个体相比,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更大,花朵数更多,距长也更长,单花和花序寿命更长。但花粉移走率和结实率却是钙化滩流地中的更高。两种生境中温度和光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两种生境中少花鹤顶兰花粉移走率和结实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 黄宝强安德军
- 关键词:兰科植物生境繁殖成功率传粉者
- 足茎毛兰的欺骗性传粉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一些兰科植物常常利用多种多样的欺骗性传粉机制吸引传粉者,唇瓣上的附属物就是其中之一。黄色被认为对昆虫具有吸引作用。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治区级保护区内秋季开花的足茎毛兰(Eria coronaria)唇瓣上具有鲜明的黄色斑块,这种花部信号很可能与吸引昆虫有关系。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在广西雅长保护区内对足茎毛兰的传粉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足茎毛兰的唯一传粉者是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与足茎毛兰同在秋季开花的植物主要有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光叶海桐的花中有丰富的花蜜和花粉,吸引大量中华蜜蜂访问。足茎毛兰虽然不为中华蜜蜂提供任何报酬,但其唇瓣上的黄色斑块的颜色和形态大小与光叶海桐的黄色花相似。根据中华蜜蜂在足茎毛兰和光叶海桐花上的活动情况,我们认为足茎毛兰唇瓣上鲜明的黄色斑块对中华蜜蜂有吸引作用。中华蜜蜂访花时,通常降落在唇瓣的黄色斑块上,调整身体姿势后进入花内,在退出的过程中将花粉块带出或将所携带的花粉块授到柱头上,而药帽留在原来的位置。足茎毛兰的花部构造,特别是药帽的形状与中华蜜蜂的形态以及在花上的行为十分吻合,因此中华蜜蜂的传粉效率较高。人工授粉实验表明足茎毛兰需要依赖传粉者才能完成传粉过程。足茎毛兰在研究样地的自然结实率为20.72%,接近于食源欺骗性传粉兰科植物的平均结实率(20.7%)。
- 上官法智程瑾熊源新罗毅波
- 关键词:唇瓣中华蜜蜂
- 黄龙钙化滩流地物种-面积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黄龙沟钙化滩流地由于溪流的作用,在滩流地之间形成面积大小不一的植物群落斑块。这些小尺度斑块面积的大小对植物物种数量的影响尚不清楚。应用回归分析法和幂函数方程对黄龙沟钙化滩流地内的物种-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龙沟钙化滩流地中斑块的大小对物种数(含兰科植物)具有强烈的影响,而调查的其他因子对总的植物物种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所调查的环境因子中,斑块面积对物种数量的影响达到79.5%,即斑块越大,所包含的物种数量越多。兰科植物种类数量除了受斑块面积的影响外,还与距离林缘的距离有关(负相关)。物种-面积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S=cAZ的规律。不同的尺度下,z值略有差异,在中等尺度下(1-10 m2)最大,为0.2616,较大尺度下(10-100 m2)的最小,z值为0.2050,小尺度下(<1 m2),z值为0.2382。表明中等尺度的斑块(1-10 m2)包含的物种数(含兰科植物)的增长速度最快,而在斑块面积大于10 m2时,物种数增长速度最小。
- 黄宝强罗毅波安德军寇勇
- 关键词:小尺度物种丰富度兰科植物
- 杓兰属和杓兰亚科生物地理学研究简况被引量:4
- 2012年
- 杓兰亚科是兰科较原始的类群之一,杓兰属是杓兰亚科中地理分布式样最为复杂的类群。本文对杓兰属和杓兰亚科的生物地理学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为该类群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李纪红
- 关键词:地理分布生物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