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424-002)

作品数:22 被引量:145H指数:7
相关作者:刘菲毕二平刘玉龙陈鸿汉徐基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理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地下水
  • 6篇纳米铁
  • 4篇水中六价铬
  • 4篇铁还原
  • 4篇污染
  • 4篇六价铬
  • 3篇生物降解
  • 3篇批实验
  • 3篇去除率
  • 3篇纳米
  • 3篇降解
  • 2篇动力学
  • 2篇液相
  • 2篇色谱
  • 2篇砂土
  • 2篇脱氮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铵氮
  • 2篇污染控制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国家地质实验...
  • 2篇北京市环境保...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 1篇长春大学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北京市水利规...

作者

  • 10篇刘菲
  • 5篇陈家玮
  • 5篇毕二平
  • 4篇刘玉龙
  • 4篇梁静
  • 4篇黄园英
  • 4篇陈坚
  • 4篇陈鸿汉
  • 4篇徐基胜
  • 3篇刘丹丹
  • 3篇李晨桦
  • 2篇刘久臣
  • 2篇毛寅
  • 2篇胡恒
  • 2篇李烨
  • 2篇邵凤丽
  • 2篇付佳妮
  • 1篇傅海霞
  • 1篇李桂荣
  • 1篇王蕊

传媒

  • 4篇岩矿测试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现代地质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Agricu...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渗透反应格栅去除地下水中铵的化学生物联合柱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柱实验对比研究了天然河沙、沈阳沸石、复合介质(释氧材料和沈阳沸石)作为渗透反应格栅填料修复地下水中铵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柱实验运行120孔隙体积(Pv)期间,在进水流速为1.8m/d,铵浓度为6.6—10.3mg/L的条件下,实验设计的复合介质填充柱对铵去除率达到99%以上。沸石在吸附去除铵的同时,又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使铵进一步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被去除,实现沸石的生物再生。释氧材料的加入保证了硝化细菌繁殖所需要的溶解氧条件,水经过释氧层后溶解氧含量由2mg/L增加到6mg/L以上(最高达到22mg/L左右)。实验中通过硝化作用去除的铵量占总去除量的74%左右,实现了沸石吸附联合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铵,有助于保证反应柱长期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铵污染。
孔祥科马剑飞杨应钊刘菲毕二平
关键词:地下水复合介质渗透反应格栅
气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被引量:15
2010年
建立了地下水中常见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有机氯农药检出限均小于2.21ng/L,多氯联苯中PCB1检出限为5.20ng/L,其他目标组分检出限在1.30ng/L以下。两大类待测组分回收率均可以达到63.5%~110.2%,各组分精密度(RSD,n=5)在2.2%~17.3%。除异狄氏剂外,有机氯农药基体加标回收率为87.34%~133.76%。方法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适用于实验室分析或进一步改进。
马晗宇刘菲刘玉龙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气相色谱法地下水
某垃圾填埋场包气带砂土对NH4^+-N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对某垃圾填埋场包气带砂土吸附氨氮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吸附等温实验主要探讨了其吸附过程、不同粒级土的吸附贡献和吸附氨氮的3种形态。结果表明:样品土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原土的计算最大吸附量为435 mg/kg;中砂、细砂和实验原土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原土>细砂>中砂;在样品土中,粉质粘土随着初始铵溶液浓度的升高吸附绝对量和吸附贡献率都在上升,由50 mg/L时的43%贡献率上升到400 mg/L时70%的贡献率,成为原土吸附氨氮的主要贡献者;随着初始铵溶液浓度的升高,水溶态铵、可交换态铵和固定态铵的绝对量都大致呈上升趋势,它们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2.3、97.5和214.0 mg/kg;铵溶液中的铵离子进入粘土中的大致顺序为:颗粒表面的扩散层(主要为水溶态铵)→吸附层(主要为可交换态铵)→矿物晶格内部和晶层空间(主要为固定态铵)。
徐基胜刘培斌梁静陈坚付佳妮刘菲
关键词:固定态铵
地下水氨氮污染及处理技术综述被引量:20
2011年
综述了地下水中氨氮的污染现状,主要阐述了吸附和离子交换法、折点加氯法和生物脱氮法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应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开发高效、经济、稳定、操作简便的氨氮脱除技术。
李烨李建民潘涛
关键词:地下水氨氮折点加氯生物脱氮
铵在中砂上的3种吸附形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氨氮浓度下水溶铵、交换铵和固定铵在中砂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各种形态铵含量随初始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大。3种形态铵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大小顺序为: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初始速率: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水溶铵占总铵的比重由40%上升到65%,其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为颗粒间扩散。交换铵对总铵的贡献率维持在25%左右,吸附饱和后有所降低,初始氨氮浓度为交换铵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固定铵达到饱和时,吸附量只有26.18 mg/kg,对总铵的贡献率由33%下降到9%。
付佳妮刘菲陈坚徐基胜梁静
关键词:中砂吸附动力学
砂土中铵氮的吸附形态研究(英文)
2011年
[目的]利用浸提试验研究不同粒径组成的砂土中吸附的铵氮存在形态,为了解铵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用不同初始浓度的NH4Cl溶液浸泡采集于某垃圾填埋场背景区的砂土以及从此砂土中筛分出的粗砂和细砂,再用3种不同浸提能力的浸提剂——水、KCl、CaCl2浸提吸附于土样上的不同形态的铵。[结果]不同浸提剂的浸提能力为:水
梁静陈鸿汉徐基胜陈坚毕二平
关键词:砂土浸提铵氮
纳米镍/铁对氯代烃脱氯机理探讨
纳米镍/铁颗粒因具有高的比表面积,高反应活性,能够快速对四氯乙烯(PCE)和四氯化碳(CT)脱氯,反应过程是以氧化-还原为主.PCE 降解过程中没有氯代中间产物产生,生成的最终产物为占起始总碳质量103%的乙烷(C2H6...
黄园英袁欣谭科艳刘晓端刘久臣汤奇峰刘菲
关键词:氯代烃脱氯
纳米铁对地下水中As(Ⅲ)的吸附动力学被引量:8
2012年
实验室合成制得的纳米铁BET比表面积为49.16m2/g,直径范围为20~40nm.通过批实验考察纳米铁对As(Ⅲ)吸附动力学情况.结果表明,在20℃、pH为7时,纳米铁能够快速地去除As(Ⅲ),在60min内,0.1g纳米铁对起始浓度为910μg/L溶液As(Ⅲ)去除率大于99%.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标准化后的As(Ⅲ)速率常数kSA为2.6mL/(m2·min).纳米铁对As(Ⅲ)的吸附等温曲线能够很好地满足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相关系数R2>0.95,由Langmuir模型获得单层纳米铁的最大吸附量为76.3mg/g.0.1mol/LNaOH对吸附在纳米零价铁(NZVI)的As(Ⅲ)解吸率为21%.在竞争阴离子中,SiO32-和H2PO4-对As(Ⅲ)的去除有明显阻碍作用,而其他离子基本上没有影响.纳米铁对As(Ⅲ)的去除机理主要是吸附和共沉淀.
黄园英刘丹丹李桂荣
关键词:纳米铁吸附动力学解吸去除率污染控制
高氯酸盐在硝酸盐还原条件下的厌氧生物降解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法,以醋酸根为碳源,考察了高氯酸盐在不同浓度的硝酸盐还原环境下的生物降解能力,分析硝酸盐对高氯酸盐生物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mg/L的高氯酸盐在不同浓度硝酸盐环境下均可被富集培养物降解.20mg/L硝酸盐还原环境中,高氯酸盐的降解未受到抑制;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100mg/L、200mg/L及500mg/L的硝酸盐环境中,高氯酸盐降解出现滞后期,分别为7d、13d和38d.反应初期,高氯酸盐降解滞后是由于硝酸盐为优先级别较高的电子受体,更易于被微生物利用.随着硝酸盐快速降解和亚硝酸盐的累积,高氯酸盐降解停滞可能是由于电子竞争和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高氯酸盐降解菌酶活性产生毒性抑制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蕊刘菲秦莉红陈鸿汉
关键词:高氯酸盐硝酸盐降解污染控制环境工程
铁还原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降解苯和甲苯的碳源专一性分析
2010年
文中研究在粒状铁化学还原三氯乙烯渗透反应格栅和生物降解苯和甲苯渗透反应格栅的联合格栅技术中,下游生物降解格栅中铁还原环境下微生物对苯和甲苯的生物降解。通过模拟粒状铁渗透反应格栅下游铁还原环境,主要研究微生物以苯、甲苯作为碳源时,对碳源的专一性。通过批实验发现,对于分别用苯和甲苯培养驯化的微生物,互换碳源后,微生物对2 000.00μg/L苯和甲苯的生物降解半衰期分别由之前的1.0和1.5 d减少到0.7和1.0 d,互换碳源后苯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增加38%和32%。在粒状铁渗透反应格栅下游生物降解渗透反应格栅中,微生物在铁还原环境下以苯、甲苯作为碳源时对碳源没有专一性,苯和甲苯可以同时被生物降解去除。
陈亮刘菲刘玉龙董洪忠
关键词:甲苯生物降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