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J0004)
- 作品数:15 被引量:47H指数:4
- 相关作者:黄晓红郭果为陈金铃武晓燕郑昌峰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3的研究进展
- 2012年
- 微线体蛋白3(MIC3)是刚地弓形虫生活史各个时期均能表达的分泌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在弓形虫对宿主细胞的识别、黏附及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弓形虫MIC3有助于研制弓形虫病诊断制剂及疫苗以防制弓形虫病。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IC3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相关疫苗及其用于弓形虫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 陈金铃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分子生物学特征疫苗
- 新孢子虫侵入宿主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0年
- 概述了新孢子虫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以及与侵入有关蛋白质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新孢子虫侵入机制的深入探讨将为新孢子虫病的预防和快速诊断建立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并对新孢子虫疫苗以及新孢子虫新药物的研制提供新的策略。
- 武晓燕黄晓红
- 关键词:新孢子虫宿主细胞疫苗
- 胸苷激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是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重要酶之一,包括两个亚家族:1型TK及2型TK。这两种TK的作用机理相同,都可以将脱氧胸苷磷酸化为脱氧胸苷一磷酸,但两者的蛋白结构及催化底物范围有较大差异。两种TK都与人类及动物的各种疾病,如心肌病、肿瘤等密切相关,它们还影响寄生虫的毒性、生长及繁殖等。
- 刘程郭果为叶忠锋黄晓红
- 关键词:胸苷激酶肿瘤寄生虫
- 组装抑制蛋白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组装抑制蛋白(Profilin)是最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之一,它调控着单体肌动蛋白的聚合,并与其他细胞骨架蛋白相互作用。就Profilin家族的结构特点、分布、功能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指出目前在Profilin家族动力学研究方面仍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之处。
- 叶忠峰郭果为刘程黄晓红
- 关键词:细胞骨架蛋白动力学
- 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3的高效表达及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构建弓形虫微线体蛋白3(MIC3)原核表达体系,制备高纯度MIC3蛋白,评价其在血清学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去除信号肽序列的MIC3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中,转化入大肠埃希菌DH5α中并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的MIC3蛋白(rTgMIC3),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4B纯化rTgMIC3,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rTgMIC3纯度及抗原性。以纯化的rTgMIC3为抗原,用ELISA检测人工感染刚地弓形虫ME49株的BALB/c小鼠血清IgG抗体,并观察其消长动态。结果扩增的MIC3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AF509564)的相似性为100%;表达的MIC3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61.2ku,与理论预测值一致,每升菌液能纯化出5mg的rTgMIC3。Western blot显示,rTgMIC3能被弓形虫ME49株感染鼠血清识别;ELISA显示,感染弓形虫ME49株鼠血清能与rTgMIC3起阳性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实现了MIC3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以rTgMIC3为抗原建立的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开发弓形虫感染快速免疫诊断方法及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源源武晓燕孙志宇郑昌峰郭果为黄晓红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免疫诊断
- 鲤斜管虫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测定了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的ITS1-5.8S-ITS2基因序列,使用PHYLIP3.66软件及MEGA3.1软件构建了其NJ及UPGMA两种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软件,鲤斜管虫都表现出与四膜虫亲缘关系最接近,而与同一属的钩刺斜管虫亲缘关系较远。
- 吴静
- 关键词:斜管虫分子系统发育系统发育树四膜虫UPGMA
- 不同温度及培养液对鲤斜管虫种群密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对鲤斜管虫在不同培养液及培养温度下种群密度的增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8℃及22℃下鲤斜管虫生长繁殖良好,而4℃下繁殖速度变慢。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浸膏培养液中种群密度增长快但衰退也快,而在米粒浸出液中种群密度指数增长期及稳定期均长于其它3种培养液。
- 吴静汪彦音石宏武
- 关键词:种群密度培养液温度
- 贪食迈阿密虫(Miamiensis avidus)ITS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分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溃烂体表的盾纤毛虫,经形态学鉴定为贪食迈阿密虫(Miamiensis avidus),扩大培养后提取DNA进行ITS-5.8S序列的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贪食迈阿密虫与长拟尾丝虫(Parauronema longum)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74,在系统树中二者也聚成一支.表明病原体纤毛虫为不同于序列比对中其它纤毛虫种类,确定为贪食迈阿密虫,其与长拟尾丝虫的亲缘关系最近,是进化地位较高的一个类群.
- 林妙春琚瑞利汪彦愔黄晓红
- 关键词:PCR系统发育树
- 鱼类“白点病”免疫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和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是两种对鱼类最具致命性的寄生性纤毛虫,分别引起淡水和海水鱼类的"白点病"。多年来,该病给淡水和海水养殖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免疫学方法是防治"白点病"流行极具潜力并且具有诸多优点的方法。目前尚无商业化疫苗出现。从"白点病"可能的疫苗开发方向出发对目前"白点病"的免疫防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 郑昌峰
- 关键词:多子小瓜虫刺激隐核虫白点病免疫防治疫苗
- 福建省3种蜱媒疾病的研究现状综述被引量:3
- 2011年
- 蜱类可感染、传播和贮存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对人类健康生活和农牧业生产活动带来极大的危害。1990年以来,福建先后发现3种蜱媒疾病(莱姆病、斑点热立克次体病和环状病毒病),这3种疾病今后可能成为福建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这3种蜱媒疾病在福建省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琚瑞利吕中芳汪彦愔
- 关键词:莱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