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4030) 作品数:16 被引量:248 H指数:9 相关作者: 孙建孟 王克文 于华伟 刘学锋 王海涛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各向异性倾斜地层双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2006年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了电性各向异性倾斜沉积岩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双侧向测井响应不仅受到地层倾角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地层电性各向异性的影响。在水平地层条件下,双侧向测井响应主要受到层理方向上地层电阻率的影响;在倾斜地层条件下,垂向上的地层电阻率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增大。电性各向异性倾斜地层不仅造成电阻率曲线形态的变化,而且深、浅电阻率幅度差异更为复杂,给利用深、浅电阻率幅度差异定性识别油气层造成困难。 邓少贵 仝兆岐 范宜仁关键词:倾斜地层 各向异性 电阻率 双侧向测井 三维数值模拟 应用逾渗网络模型研究几种不同孔渗储层岩石的电性特征 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不同孔渗特性储层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反映特定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三维逾渗网络模型。首先通过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了不同孔渗储层电性的总体特征,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层水电阻率、泥质含量等对不同孔渗岩石电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孔渗特性的降低,相同含水饱和度下电阻率升高;低孔低渗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大于高孔高渗储层。地层水电阻率、泥质含量等对岩石电性的影响同储层的孔渗特性有关:地层水电阻率、泥质含量等对低孔低渗储层岩石电性的影响幅度明显大于对高孔高渗储层岩石电性的影响幅度;当黏土阳离子交换浓度较低时,泥质对低孔低渗储层岩石的电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在低孔低渗储层电性研究及测井评价中,准确求取地层水电阻率、泥质含量等物性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王克文 孙建孟关键词:岩石电性 地层水电阻率 泥质 济阳坳陷低电阻率储层电性微观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2006年 以史南、金家两个油田为例,利用逾渗网络模型研究了低电阻率储层电性微观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中充分考虑了储层孔隙结构、流体性质、粘土含量和类型等微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低电阻率储层形成的微观因素主要有微孔隙发育状况、孔隙连通性、地层水矿化度以及粘土的含量和类型等。对于不同油田,由于储层物性的差别,上述各因素对电阻率影响的相对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别,形成低电阻率储层的临界矿化度也不相同。史南油田临界矿化度约为170g/L,金家油田临界矿化度约为4g/L。 孙建孟 王克文 朱家俊关键词:地层水 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ck electrical properties based on digital cores 被引量:11 2009年 In this paper, we obtained 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cores using X-ray CT to describe the rock microstructure and applied the open morphology algorithm to simulate oil and formation water distribution in the pore space at different water saturations during the oil-displacing water flood process. The resistivity, formation factor, and resistivity index of rock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d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rock wettability 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mulated formation factor and resistivity index of the water wet rock agrees well with experiments over the whole range of water saturation and extends the traditional resistivity experiment. The rock wettablilty has a large influence on the rock resistivity index. The resistivity and saturation exponent of oil wet rock are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ree of water wet rock. 刘学锋 孙建孟 王海涛关键词:MORPHOLOGY WETTABILITY 储层岩石电性特征的逾渗网络模型 被引量:23 2007年 建立了能够反映储层孔隙结构、流体特征的逾渗网络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储层孔隙尺寸、孔隙形状、连通性和微孔隙的发育状况等对电阻率指数I与含水饱和度Sw关系曲线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地层水矿化度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因素对电阻率影响的相对强度,通过曲线拟合定量地研究了不同因素对I—Sw曲线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影响因素中,连通性和微孔隙对I—Sw曲线的影响很大,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地层水矿化度对岩石电阻率绝对值的影响很大。“非阿尔奇”现象普遍存在,在低渗透(低连通性)储层岩石中更为明显。 王克文 孙建孟 关继腾 苏远大关键词:储层 岩石电性 地层水矿化度 饱和度指数 G地区P油层砂岩储层电阻率钙质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G地区P油层砂岩储层普遍含钙,对储层电性、物性均产生较大影响,使得利用电阻率进行储层流体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变得困难。利用常规测井系统探讨了钙质含量定量计算模型的建模样本选取方法,并利用微球聚焦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建立了钙质含量计算模型,在进一步分析流体性质影响情况下,建立了电阻率的钙质校正方法,通过校正,提高了储层评价的解释精度。 王敏 孙建孟 于华伟 蒋宏娜 柴婧关键词:常规测井 流体识别 升尺度在求解等价渗透率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2007年 为进一步了解升尺度方法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单相流中的解析方法、求解压力方法、重正化方法、有效介质方法、流线方法以及两相流中的准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等升尺度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求解思路,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不同升尺度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阐述了升尺度研究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升尺度方法对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具有指导作用。 王克文 孙建孟 李文娟关键词:渗透率 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 测井饱和度解释模型发展及分析 被引量:85 2008年 为了认识目前测井饱和度解释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测井储集层评价时选择合理的饱和度解释模型提供基础性资料,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模型提出的理论背景,将饱和度解释模型分为经典Archie公式、考虑泥质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考虑骨架及多重孔隙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和非均质条件下基于网络导电的通用饱和度解释模型。除基本的Archie模型以外,其他各类中均含有多种饱和度解释模型。其中考虑泥质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又进一步分为基于泥质等效体积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基于泥质阳离子交换能力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基于有效介质理论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建议今后从理论数值模拟、岩石物理实验、饱和度模型的提出、模型参数物理意义的解释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孙建孟 王克文 李伟关键词:电阻率 泥质 裂缝 油气层 应用双电层模型求取薄互层含水饱和度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建立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一直是测井技术中不断研究的课题,从最初经典的阿尔奇公式到考虑泥质影响、骨架影响及多重孔隙影响的饱和度模型,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但这些模型都没有考虑到储集层间薄互层及层间沉积韵律变化的影响,因此无法求准薄储集层的含水饱和度。研究针对薄储集层的地质特点,提出用一种新方法研究电阻率各向异性,即双电层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方法是把地层看作电阻率相对较高和电阻率相对较低的两种地层组合。依次介绍了双电层模型的理论依据、基本原理与建立以及其基于常规测井信息进行薄储集层含水饱和度的求取方法,并利用双电层模型对A油田B区块多口井进行实际处理。结果表明,应用双电层模型计算出的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井的饱和度有较好的一致性,为薄储集层参数的测井评价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蒋宏娜 孙建孟 徐峰华 蒋伟娜关键词:电阻率各向异性 低闭合油藏油水同层储层含水饱和度新模型 被引量:5 2010年 G地区P油层由于闭合高度低,油水分异差,存在大量的油水同层,且该区油水同层与油层的物性、电性相近,使得传统的利用电阻率和孔隙度计算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失效;加上工区开发过程中采取多层合试,单层试油且产液性质为油水同出的层位较少,可供选择进行油水同层饱和度建模的样本较少,使得该区油水同层饱和度的准确计算成为储量提交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少量的密闭取芯井为基础样本,首先应用相渗资料建立起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然后外推到常规取芯井获得含水饱和度的补充样本,进而通过优选孔隙度、电阻率比值等建模参数,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油水同层的饱和度计算新模型,通过统计,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59%,满足了储量计算的精度要求。 王敏 孙建孟 赖富强 于华伟关键词:油水同层 相渗曲线 密闭取芯 产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