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815009)

作品数:11 被引量:101H指数:6
相关作者:唐亮凌贤长高霞徐鹏举苏雷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0篇液化场地
  • 9篇振动
  • 9篇振动台
  • 9篇振动台试验
  • 9篇台试
  • 8篇地震
  • 6篇桥梁
  • 4篇地震反应
  • 4篇桩基
  • 3篇地震响应
  • 2篇液化
  • 2篇桥梁结构
  • 2篇桥梁桩
  • 2篇群桩
  • 2篇桩基础
  • 2篇梁结构
  • 2篇结构地震
  • 2篇P-Y曲线
  • 1篇动力分析
  • 1篇有效应力

机构

  • 11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大连海事大学

作者

  • 11篇凌贤长
  • 11篇唐亮
  • 9篇高霞
  • 8篇徐鹏举
  • 4篇苏雷
  • 3篇张勇强
  • 3篇王东升
  • 2篇辛全明
  • 1篇胡庆立
  • 1篇王绍君
  • 1篇张博一
  • 1篇李青华

传媒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力学进展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2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简化分析方法被引量:10
2010年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分析属于桩基桥梁抗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而目前尚缺乏合理的简化分析方法。鉴于此,直接针对振动台试验,基于Penzien模型,建立了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与相应的简化分析方法。通过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数值建模途径与简化计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可用于液化场地桩基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并且特别考虑砂层中孔压升高引起的砂土承载力衰减效应,推荐了计算参数的合理选取方法;据此进行了桩径、桩土初始模量比、砂土内摩擦角、上部桥梁结构质量等重要参数对液化场地桩-土地震相互作用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液化场地条件下,随桩径和桩土初始模量比的增大,桩的峰值加速度、峰值位移减小,而桩的峰值弯矩则增大;随砂土内摩擦角增大,桩的峰值加速度、峰值弯矩、峰值应力均增大,而桩的峰值位移则减小;随上部结构配重增大,桩的峰值位移、峰值弯矩均增大。
徐鹏举唐亮凌贤长高霞苏雷辛全明张勇强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液化场地地震反应
液化场地桩基侧向响应分析中p-y曲线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0年
采用非线性Winkler地基梁模型分析侧向液化土-桩相互作用所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液化土p-y曲线的确定.因此较全面地阐述了液化土p-y曲线模型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与重要成果,对获得液化土p-y曲线不同试验手段的典型试验作一简明分析,并概括了桩基侧向响应分析中常用的液化土p-y曲线.液化土p-y曲线的模型研究国外已取得不少很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并开始用于桩基设计中,而国内才刚刚起步且以试验研究为主,基于这个事实,提出了对曲线模型研究的若干建议与认识,为曲线模型研究提供一些技术思路.液化土p-y曲线模型研究水平的提升将推动我国发展基于变形的液化场地桩基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凌贤长唐亮
关键词:P-Y曲线液化地震
承台型式对可液化场地桥梁桩-柱墩地震响应影响振动台试验被引量:12
2010年
基于相同土层结构地基条件下,分别采用低承台群桩-独柱墩与高承台群桩-独柱墩结构,完成了两次可液化场地群桩-土-桥梁结构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据此研究了承台型式对桥梁桩-柱墩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与高承台桩相比,可液化场地中低承台桩的抗震性能更优;地震中砂层尚未液化或液化不充分时,低承台更多表现出减弱桩尤其桩上段的加速度反应的作用,相反高承台更多起到放大桩的加速度作用,而高承台桩与低承台桩的峰值应变自下而上更多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即使砂层完全液化时,低承台桩的峰值应变自下而上仍以渐增为主;与低承台桩相比,高承台桩更有助于放大墩顶加速度、位移反应,对结构体系整体稳定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虽然低承台桩未出现严重破坏,但砂层中部桩的应变却很大,液化砂土-桩运动相互作用对桩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容忽视。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王东升高霞
关键词: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
可液化场地桥梁群桩-独柱墩结构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针对两种土层结构的可液化场地条件,采用2×2低承台群桩-独柱墩结构形式,完成了两个试验体的群桩-独柱墩结构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很好地再现了自然地震触发场地液化及结构反应的各种宏观现象。结果表明,桩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位置与地层结构关系密切且随场地液化发展而不断变化;低承台条件下,三层土场地较二层土场地对墩顶的加速度反应放大作用更显著;场地液化过程中,承台附近或液化与非液化土层分界处桩发生最大或较大动应变;低承台下,二层土场地中柱墩反应较小、桩反应较强,三层土场地中柱墩反应较强。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高霞王东升
关键词:桥梁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
中日规范中关于液化和侧向扩流场地桥梁桩基抗震设计考虑之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评述了我国液化场地和侧向扩流场地桥梁桩基抗震设计规范。总结了中日两国液化场地和侧向扩流场地桥梁桩基的抗震设计方法与技术细节,阐述了日本规范中液化场地和侧向扩流场地桥梁桩基抗震设计中的液化地基土反力折减系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土体液化侧向扩流对桩作用力的计算模式。指出我国规范中在液化和侧向扩流场地桩的抗震分析方法、不同土层分界处桩的抗震措施、桩的竖向承载力及桩的屈曲稳定性分析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给出了亟待改进的初步建议。这对我国桥梁工程的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供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凌贤长唐亮苏雷徐鹏举
关键词:液化场地
可液化场地高承台群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被引量:24
2010年
采用高承台群桩-独柱墩结构体,进行可液化场地群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再现自然地震触发地基液化及桩基破坏等宏观现象;通过试验监测了液化场地中地基的加速度、孔压反应以及桩-柱墩的加速度、位移、应变反应和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等。结果表明:输入地震波幅值和埋深是影响砂层孔压的重要因素;地震作用中,随着场地液化的发展,自下而上砂层加速度先逐渐减弱后逐渐放大;高承台桩基地震响应与土层土性、地震动大小、场地液化程度等密切相关,地震作用下场地液化容易诱发高承台群桩体系的倒塌。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高霞
关键词:桥梁工程振动台试验地震响应
可液化场地桥梁桩基改进m值法研究
2011年
为了合理分析可液化场地桥梁桩基侧向承载力进行了改进m值法的研究。基于振动台试验和m值法,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体系有限元分析模型;引入反映可液化砂层侧向承载力衰减状态的孔压比指标值Ru;将不同时刻对应墩顶配重惯性力作为体系外部激励施加于墩顶;通过不断试算液化过程中砂土的m值,保证桩的弯矩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建立了考虑孔压比效应的砂土m值衰减因子p与Ru之间关系式。最后,推荐给出可液化场地桥梁桩基侧向承载性能分析的改进m值法。
唐亮凌贤长苏雷高霞李青华
关键词:桥梁桩基振动台试验
可液化场地桩基桥梁结构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被引量:1
2010年
实施了可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桩基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特征.试验再现了自然地震触发场地液化与结构破坏的主要宏观现象.小震输入下,地基动力反应较小,孔压在输入波峰值到达后几秒内达到峰值,并很快进入消散阶段,近桩区与远桩区峰值孔压差别很小,砂层上部轻微液化;桩-柱墩表现为弹性动力变形,地基对桩地震反应约束效应较大,桩在砂层中动应变大于粘土层中动应变;由于上覆粘土层对桩的嵌固与墩顶配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致使桩在上覆粘土层中动应变远大于柱墩动应变.大震输入下,砂层很快全部液化且发生强烈剪切流动,孔压在输入波峰值到达瞬间增大,而后缓慢上升至峰值,消散也很慢,近桩区峰值孔压远大于远桩区峰值孔压;墩顶配重产生较大惯性力作用,加之砂层全部强烈液化使得桩-柱墩动力反应十分强烈,导致桩上部嵌固点发生大幅度上移,且在砂层与上覆粘土层过渡带附近出现大范围破裂、在粘土层中折断.
徐鹏举凌贤长唐亮高霞张勇强胡庆立
关键词:桩基础桥梁结构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
土体液化动力分析数值模型被引量:5
2010年
基于有效应力原理,采用满足Masing准则的修正双曲线模型描述土的本构关系,建立了一种土体液化动力分析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反映出地震引起孔压增长及伴随的土体软化效应且特别考虑了围压对场地液化的影响.孔压增长模型选用Ishibashi和Sherif等提出的等效循环孔压模式.为了验证模型在模拟地震触发场地液化分析的可靠性,直接针对自由液化场地振动台试验,建立了自由液化场地地震反应的二维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土箱-地基边界采用并联弹簧-阻尼器模拟,体系的动力方程采用Wilson-θ逐步积分法求解.通过试验值与计算值的对比分析,评估了数值建模途径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总体来看,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型良好的模拟能力和正确性,可有效地用于场地液化动力分析.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高霞张勇强辛全明
关键词:土体液化场地地震反应数值模拟有效应力法振动台试验
可液化场地桥梁群桩基础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针对上覆黏土层、下部饱和砂层结构的可液化场地条件,采用2×2低承台群桩—独柱墩结构,完成了可液化场地群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试验表明:在小幅震动阶段孔压仅有少量积累,孔压积累主要发生在强烈振动段;孔压随震动幅值增大、持时延长而变得更高;最强烈液化作用滞后于峰值加速度时刻。砂层加速度反应受场地液化影响较大;随着砂层液化的发展,土层位移峰值时刻与输入地震波峰值时刻、土层加速度峰值时刻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时滞特征,而土层位移对桩的弯矩反应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且液化砂层位移对桩土相互作用力影响效应已凸显;完全液化砂层的承载力并未全部丧失;无论砂层液化与否,桩与砂层加速度反应规律保持一致;地震中土层分界附近桩的加速度、弯矩出现突变。振动台试验无疑为可液化场地桥梁群桩抗震性能研究提供必要铺垫。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高霞王东升
关键词: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