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929)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郑纪山何长伦王寿明唐雨德唐祖明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肝炎
  • 7篇病毒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肝炎病毒
  • 5篇感染者
  • 5篇病毒感染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细胞毒
  • 4篇淋巴
  • 4篇肝炎病毒感染
  • 4篇HBCAG
  • 4篇病毒感染者
  • 3篇特异
  • 3篇细胞克隆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克隆

机构

  • 10篇解放军第81...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市红十字...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军区联勤...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红十字血...

作者

  • 12篇郑纪山
  • 8篇何长伦
  • 6篇王寿明
  • 5篇唐雨德
  • 4篇唐祖明
  • 3篇张锦海
  • 3篇张胜子
  • 3篇高健
  • 3篇张益红
  • 2篇顾海涛
  • 2篇常静霞
  • 2篇戴宇东
  • 1篇杨玉志
  • 1篇王一淳
  • 1篇吕恒

传媒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传染病信息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肝脏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实验研究技术进展
2008年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TL)在病毒清除和肝细胞损害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HBV抗原特异性CTL的实验研究技术进展作一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51Cr释放实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有限稀释法,MHC-I类分子-肽四聚体,酶免疫斑点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等。上述方法分别用于对HBV抗原特异性CTL表达频率,细胞毒功能,以及CTL表达与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测定。
郑纪山何长伦唐雨德
关键词:细胞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cAg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克隆的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HLA-A*2402限制的HBcAg特异性CTL细胞克隆。方法取HLA-A*2402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PBMC,用限制性表位肽(HBV core117-125,EYLVSFGVW)和重组HBcAg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对活化的T细胞进行克隆化,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对所获克隆进行鉴定。结果PBMC经表位肽激活后,特异性细胞毒活性达到43.7%;从活化细胞获得11株T细胞克隆;除2株是CD4+T细胞克隆外,其余9株为CD8+T细胞克隆,其中2株为Tc1,3株为Tc2和4株为Tc0。9株CD8+T克隆在效/靶比例为2.5:1时均具有HBcAg特异性靶细胞溶解活性(33.9%~90.2%)。结论用HBVcore117-125能激活HLA-A*2402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随之建立的9株CD8+T克隆均具有HBcAg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活性。
何长伦王寿明郑纪山张益红唐雨德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细胞毒T细胞细胞克隆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在体外建立HBV感染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并鉴定其HLA-A基因亚型。方法利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使之永生化,用环胞菌素A(Cys A)抑制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活性;用PCR-SSP法检测血样本的HLA-A基因亚型。结果成功建立了HBV感染者的永生细胞株16株,其中急性乙肝4例,慢性乙肝10例,携带者2例。所有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细胞株的HLA-A基因亚型包括1101、0201、0101、2403等。结论转化后的LCL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既可能作为人源单抗的来源,也可作为体外研究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永生化细胞HLA-A基因亚型的鉴定有可能使其成为异体相应亚型体外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
唐祖明高健何长伦王一淳戴宇东王寿明郑纪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
穿孔素/颗粒酶与病毒感染被引量:3
2010年
穿孔素和颗粒酶是细胞毒性细胞所具有的两类重要效应分子,在病毒感染的病原清除和靶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穿孔素和颗粒酶表达在病毒性肝炎、HIV感染及其他病毒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郑纪山顾海涛张锦海
关键词:细胞毒性免疫病毒性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穿孔素-颗粒酶变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CD8+T细胞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显著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HBV携带者CD4+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无明显改变。三组CD4+/CD8+T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HBV携带者不同,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8+T细胞频数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细胞毒T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颗粒表达与病毒清除和肝损害相关;急性和慢性患者在增高程度上的差异提示慢性乙肝的细胞免疫和细胞毒反应的不完全。
郑纪山王寿明唐雨德张锦海何长伦顾海涛
关键词: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穿孔素颗粒酶B
慢性HBV感染者CD8^+ T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8+ T细胞的细胞内毒性颗粒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用rHBcAg作为刺激剂,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度、重度患者以及无症状HBV携带者外周血CD8+ T细胞的IFN-γ/IL-4和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CD8+T细胞的穿孔素及颗粒酶B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和HBV携带者(P<0.05,P<0.01),中度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2组慢性乙型肝炎IFN-γ+/CD8+ T细胞(Tc1)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和HBV携带者(P<0.05)。HBV携带者CD8+T细胞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以及Tc1百分率与健康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4+/CD8+ T细(Tc2)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 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率的增加以及Tc1细胞增加与慢性HBV感染的肝损伤有关。
何长伦王寿明张锦海吕恒郑纪山
关键词:CD8T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
急性乙型肝炎HBcAg特异性CTL克隆建立及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建立急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HBcAg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方法一例急性乙肝患者经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测得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基因型为1101,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重组HBcAg和合成的HLA-A*1101限制性表位肽(HBV croe 88-96)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对活化的T细胞进行克隆化,建立HBcAg特异性的CD8+T细胞克隆。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鉴定所获克隆。结果获得13株HBcAg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6株为Tc1,3株为Tc2,4株为Tc0)。其中12株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细胞毒活性(37.5%~85.5%,效/靶比为2.5:1),1株(A10株,Tc0)细胞毒活性仅为10.2%。结论应用HLA-A*1101限制性表位肽(HBV croe 88-96)刺激急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建立了13株肽表位特异性的CD8+T细胞克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郑纪山何长伦王寿明张益红唐雨德戴宇东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CD8+T细胞细胞克隆表位
CD8^+T淋巴细胞非溶细胞功能抑制HepG2.2.15细胞表达HBV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体外非溶细胞功能抑制HepG2.2.15细胞表达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选择低溶细胞活性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效应细胞)与HepG2.2.15细胞(靶细胞)以1∶10共同培养,于24h、48h和72h收集培养上清,通过检测其中细胞因子及HBV产物的变化,观察CD8+T克隆对HBV的抑制作用。用抗体中和法观察CD8+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被封闭后HBV抑制的变化。结果HBV特异性CD8+T克隆与靶细胞共育后,培养上清可检出高水平IFN-γ和少量TNF-α。共育后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1.2%、68.5%和78.3%,均在72h。IFN-γ和TNF-α单独和同时被抗体封闭后,对HBV-DNA的抑制率显著下降。对靶细胞的最大细胞毒活性是7.2%(24h)。结论IFN-γ和TNF-α是CD8+T细胞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主要效应分子。
唐祖明张胜子常静霞郑纪山
关键词:CD8+T细胞HEPG2.2.15细胞干扰素-Γ
HLA-A*02/24限制的HBcAg表位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克隆的建立及分析
2009年
目的建立 HLA—A*0201/2403限制的 HBcAg 表位特异性 CTL 细胞克隆。方法 HLA—A*0201/2403阳性HBV 感染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用限制性表位肽 HBc18~27和 HBc117~125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期间单独使用植物血凝素(PHA)及联合使用表位肽刺激。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对所获克隆进行鉴定。结果从HBc18~27活化的细胞中获得29株细胞克隆,其中28株为 CD8^+T 克隆,均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从 HBc117~125激活的细胞中获得12株 CD8^+T 克隆,其中9株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另3株细胞毒活性则显著低下。克隆化过程中单独使用 PHA 及联合使用表位肽,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5.62%和14.58%。结论分别用表位肽 HBc18~27和HBc117~125,能激活HLA—A*0201/2403阳性 HBV 感染者的 CD8^+T 细胞。建立 CD8^+T 克隆过程中,表位肽的使用不能提高克隆形成率。
唐祖明郑纪山张胜子杨玉志张益红
关键词:HBV感染细胞毒T细胞细胞克隆
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HBV感染者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和探讨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效应分子。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用HLA-A匹配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效靶比例1∶50)共同培养,于24h、48h和72h收集培养上清,通过检测其中HBV产物的变化,观察CD8+T克隆对HBV的抑制作用。用抗体中和法观察CD8+T细胞分泌的IFN-γ被封闭后HBV抑制的变化。结果 HBV特异性CD8+T克隆与靶细胞共育后,培养上清可检出高水平IFN-γ。共育后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4.55%、50.36%和74.55%,均在72h。IFN-γ被抗体封闭后,对HBV DNA的抑制率显著下降,24h和48h分别为6.22%和17.48%。细胞毒活性最高见于24h,15.66%。结论①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对靶细胞中HBV的清除既有溶细胞机制,也有非溶细胞机制参与;②IFN-γ是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主要效应分子。
郑纪山唐雨德何长伦高健常静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ΓHEPG2.2.15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