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12010457)
-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馨李峥鞠晓峰刘胜军王丽华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八五七农场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奶牛乳体细胞数与泌乳月份和乳成分的相关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为了解东北垦区规范化养殖牛场奶牛乳体细胞数的水平和分布情况,探析泌乳月份及乳成分与体细胞数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中的GLM和Correlation过程,分析了2012—2013年黑龙江省某牛场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结果表明,该牛场牛群平均乳体细胞数为14万/m L,有56.70%的奶牛个体乳体细胞数小于20万/m L,6月和10月乳体细胞数较高,10月乳房炎阳性率最高(27.25%)。体细胞数高于15万/m L时,就会造成经济损失,高于50万/m L的经济损失占牛群经济损失的71.45%。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负相关,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该试验结果可为更好地运用DHI体系评价奶牛的生产性能,规范牛群的饲养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乳房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李馨邹天红邵广李峥杨海涛
- 关键词:规模牛场体细胞数乳房炎乳成分
- 奶牛催乳素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催乳素(PRL)基因是影响奶牛泌乳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通过PCR-RFLP结合测序方法检测了荷斯坦奶牛PRL基因5'侧翼区调控序列的多态性,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与泌乳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PRL基因5'侧翼序列的906位点处发现A/G突变。共发现AA、AG和GG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9 3、0.522 8和0.177 9,A和G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530 7和0.469 3。多态信息含量检测结果显示该位点处于中度多态,卡方检验显示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多态对产奶量、乳脂率均有影响。
- 李峥李馨邵广邹天红
- 关键词:荷斯坦奶牛PRL基因PCR-RFLP
- 案例教学在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0
- 2013年
- 利用教师科研成果、学生信息及科技文献,编写既密切联系专业,又能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触发创新性思维的案例,并分析应用编写案例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案例教学在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的教与学中起到促进作用。对案例教学在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体会进行了概述。
- 李馨李井春赵春霞刘胜军鞠晓峰王丽华
- 关键词:案例教学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
- 大庆地区奶牛生鲜乳尿素氮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的含量可以评价奶牛日粮能氮平衡、粗蛋白需要量、能量水平、氮利用率、繁殖率。笔者结合大庆地区的自然气候等特点,研究大庆市周边牧场奶牛乳尿素氮含量及影响因素,旨在为规模奶牛场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的调整、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提供参考数据。
- 刘璐于洪远黄继卓李馨
- 关键词:奶牛日粮乳尿素氮规模奶牛场氮利用率自然气候
- 奶牛乳体细胞数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3
- 2014年
- 调查分析了大庆地区四个规模化牧场近3年奶牛DHI数据。结果表明,乳体细胞评分均值为5.05(其乳体细胞数均值为49万·mL-1)。75.75%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体细胞数小于50万·mL-1。胎次、泌乳阶段、自然月份等因素影响奶牛生鲜乳体细胞数。调查结果为牛场奶牛综合管理及制定科学可行的乳房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于洪远黄继卓沈新丽杨隽
- 关键词:奶牛影响因素
- 案例式教学法在家畜繁殖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针对案例式教学在家畜繁殖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传统教学法的缺点以及案例式教学法的内涵,介绍了案例式教学法在家畜繁殖学教学中初步应用的具体方法和体会,并对该教学方法进行了展望。
- 李井春李雁冰赵春霞刘胜军鞠晓峰王丽华李馨
-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家畜繁殖学教学效果
- 东北马鹿血清三种蛋白(酶)多态性的研究
- 2013年
-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57头东北马鹿的红细胞碳酸酐酶(CA)、血清后转铁蛋白(Ptf)、血清转铁蛋白(Tf)3个蛋白座位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群体遗传变异指标。结果表明:所检测马鹿(大兴安岭)平均杂合度为0.3345,在各血液蛋白位点中,CA的变异程度最大,杂合度顺序为CA>Ptf>Tf各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大小顺序和杂合度大小顺序一致。
- 沈新丽刘文峰李馨
- 关键词:东北马鹿血液蛋白多态性
- AA鸡种蛋孵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选择AA种鸡CD品系15批次19200枚种蛋,研究种蛋入孵时间、饲养方式、饲养管理对种蛋受精率和受精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蛋受精率和受精孵化率受气候条件的影响,3、4月入孵的种蛋比5、6月入孵的种蛋各项指标都高;笼养种鸡的受精率远高于平养种鸡;不同孵化器对孵化效果有影响;不同饲养员因其负责程度不同,饲养效果也有差异。因此,根据种鸡场的实际生产情况,适当提高笼养种鸡的比例,制定合理的饲养员奖励机制,提高综合饲养管理水平,将有利于提高种鸡场的生产效益。
- 李峥周晓旭李馨
- 关键词:肉种鸡受精率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