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714266) 作品数:6 被引量:59 H指数:4 相关作者: 韩晓莉 李宜钊 孔德斌 更多>> 相关机构: 海南大学 扬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社会学 更多>>
生态管理社会协同机制构建 被引量:4 2014年 生态管理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自觉行为,社会协同治理是生态管理发展的客观趋势,构建社会协同机制是生态管理理论发展的要求,是对党的社会管理创新思想的积极回应。生态管理社会协同机制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它是以分工合理的主体为载体、以严格的制度规范为保障、以明确的生态环境为对象、以平等的信息沟通为动力而构成的有机的运行体系。注重制度建设的回应性、大力培育环保社会组织、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广泛采用信息性政策工具是机制运行的保障。 韩晓莉关键词:生态管理 “邻避”冲突困境的政策成因分析及政策规划 被引量:8 2014年 一、"邻避"冲突事件及其政策影响公共问题无小事,上升到政策问题的公共问题更是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近几年,环境污染型"邻避"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这些矛盾和冲突基本上表现为化工厂、垃圾处理厂、核电站等项目修建过程中因环境的污染、潜在的风险、规避的困难而引发的群体性对抗事件。"邻避"是台湾学者对英文Not In My Back-yard(直译为" 胡钊源 韩晓莉关键词:公共问题 垃圾处理厂 管理型政府 政府诚信 政策学习:推动政策创新的新工具 被引量:10 2015年 政策学习是政策创新的基础。影响政策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网络结构、上级政府、政府间竞争、社会公众与本土化资源。推动政策创新的关键是推动政策学习的发生,为此,有必要构建开放型政策网络、建设政策协商机制、建设政策学习的动力机制、完善政策移植机制等政策学习机制。 李宜钊海南“美丽乡村”环境协同治理状况调研:政策工具的视角 被引量:2 2015年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实现"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政府、社会、村民的多方协同治理,政策工具的选取、组合、使用,决定了协同模式的构建。本调研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考察海南"美丽乡村"环境协同治理状况,根据所得数据科学研究分析,科学合理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以期为海南"美丽乡村"环境协同治理提供实证借鉴。 胡钊源 韩晓莉关键词:美丽乡村 公共治理的复杂性转向 被引量:29 2015年 复杂性时代需要复杂性的治理。传统公共治理遵循以控制复杂性为核心的"简单性模式"的治理逻辑,不但无法实现对复杂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反而导致政府对复杂性治理能力的下降。这是因为传统公共治理未能理解公共事务的复杂性。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公共事务复杂性包含组分复杂性、结构复杂性与功能复杂性三个方面;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公共事务的复杂性是公共事务这一复杂系统涌现的结果,具有不可还原性的整体性特征。治理复杂性的关键是以复杂性应对复杂性,通过创造治理系统的复杂性实现公共治理的复杂性转向。为此,中国的公共治理需要转向网络治理、协同治理和分权治理,以分别回应公共事务组分、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 李宜钊 孔德斌关键词:公共治理 公共事务 大数据时代环境治理信息性政策工具的元工具性探讨 被引量:6 2015年 大数据时代的环境政策必须更加注重信息性工具应用。信息性政策工具在环境治理中具有元工具性。由于理论研究与环境治理实践存在着环境治理信息性政策工具的缺失与缺位现象,不利于社会各界的协同参与,环境政策的实施受到严重影响。文章探讨了信息性政策元工具性的制度可行性、价值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指出在政策制定、工具选择、其它工具效能发挥上都离不开信息性工具的元工具性作用,确立信息性工具的元工具性地位,有利于环境政策的公益最大化。 韩晓莉关键词: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