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662)

作品数:20 被引量:579H指数:15
相关作者:张吉旺赵斌董树亭刘鹏崔海岩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玉米
  • 21篇夏玉米
  • 8篇高产
  • 7篇玉米产量
  • 7篇夏玉米产量
  • 6篇氮素
  • 6篇遮阴
  • 5篇氮素利用
  • 4篇氮素利用效率
  • 4篇利用效率
  • 4篇光合特性
  • 3篇增光
  • 3篇种植密度
  • 3篇株高
  • 3篇茎秆
  • 3篇花粒期
  • 3篇高产夏玉米
  • 2篇氮量
  • 2篇倒伏
  • 2篇性状

机构

  • 22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22篇张吉旺
  • 21篇赵斌
  • 20篇刘鹏
  • 20篇董树亭
  • 6篇靳立斌
  • 6篇崔海岩
  • 6篇任佰朝
  • 5篇李波
  • 5篇史建国
  • 4篇朱昆仑
  • 4篇曹慧英
  • 3篇范霞
  • 3篇朱玉玲
  • 3篇刘凯
  • 3篇郭艳青
  • 2篇李霞
  • 2篇曹胜彪
  • 1篇李利利
  • 1篇刘伟

传媒

  • 5篇作物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玉米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The Cr...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田遮阴对夏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以振杰2号(ZJ2)、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1)、穗期遮阴(S2)和全生育期遮阴(S3)3个处理,遮光度为60%,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大田遮阴对夏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条件下,雌穗原基分化的总小花数、花丝数、受精小花数均较CK不同程度地减少,败育籽粒数增多,不同处理的穗粒数表现为CK>S2>S1>S3,S2、S1和S3的穗粒数较CK平均减少18.9%、43.7%和80.8%.遮阴后玉米籽粒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较CK略有降低,脱落酸(ABA)含量升高;且各处理的同一激素含量随籽粒发育的变化趋势一致.与正常籽粒相比,败育籽粒IAA含量的峰值由20 d前移至10 d,且积累少、下降快;GA和ZR含量均显著降低,而ABA含量在花后20 d内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因此,籽粒激素含量的变化可能是遮阴引起籽粒败育进而降低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崔海岩靳立斌李波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遮阴夏玉米籽粒发育内源激素穗粒数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氮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通过对播种方式、播种时间、施肥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农艺措施的优化组合,设置综合农艺管理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对夏玉米氮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下降,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先增加后降低,施氮184.5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花前氮素积累量和0~3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0~3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提高,即单一氮肥运筹下,氮效率不能持续提高,且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却因增施氮肥而逐渐升高。综合农艺管理的再高产高效处理(Opt-2)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最高;花前氮素积累量较低,收获后植株氮素积累总量高于农民习惯处理且低于超高产处理;玉米收获后,0~30cm、30~60cm和60~9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农民习惯处理,即通过优化的综合农艺管理,夏玉米氮效率显著提高,生育期内氮素积累趋势合理,玉米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积累量较低。
靳立斌崔海岩李波杨今胜董树亭赵斌刘鹏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氮效率硝态氮高产高效
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3
2015年
选用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花粒期遮阴(S)和增光(L)研究不同光照对花后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与运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显著降低;而增光有利于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提高.2011—2013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自然光下)分别降低了59.4%、79.0%、60.6%;增光后产量分别增加16.3%、12.9%、6.8%.遮阴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大于其对植株氮、磷吸收量的影响,植株体内氮、磷等养分含量有所上升,而钾吸收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干物质积累,钾素相对含量降低,氮、磷、钾向籽粒的分配比例降低.增光后干物质积累和氮、磷吸收量显著上升,但对氮、磷吸收的影响更大;增光条件下,氮、磷、钾等养分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
史建国朱昆仑曹慧英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遮阴增光干物质
玉米高产与氮肥高效协同实现存在的问题及其途径被引量:27
2014年
综述施氮对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随施氮量增加,玉米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150~180kg/hm2可达到最大值;适量施氮可以改善玉米子粒品质;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通过多年多点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华北地区玉米的适宜施氮量为180kg/hm2左右,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通过合理减少氮肥用量、改进施肥技术、应用新型肥料并将氮肥运筹与综合农艺管理相结合,可以实现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孙浒张吉旺靳立斌
关键词:玉米氮肥用量高产氮素利用效率
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幼苗性状和根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5
2015年
选用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在砂培和大田条件下设置3、5、7和9 cm 4个播种深度,并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播种深度混播作为对照(CK),研究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幼苗性状和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夏玉米的出苗率下降,出苗时间延长.ZD958和XY335播深9 cm的出苗率较3 cm的分别降低9.4%和11.8%,出苗时间较3 cm的均延长1.5 d.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幼苗长度及幼苗整齐度显著降低,中胚轴长度显著增加,胚芽鞘长度差异不显著;初生胚根长度逐渐减小,次生胚根总长度逐渐增加,总根长度差异不显著;幼苗与中胚轴的总干质量增加,总根干质量差异不显著.随播种深度的增加,种子萌发时幼苗各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营养物质消耗量增加,幼苗根系生长速度增加,根系活力降低,总节根数及节根层数增加.播深增加后出苗率及幼苗活力的降低导致收获穗数的显著降低,最终影响产量形成.此外,播深一致有利于群体整齐度的提高和群体性状的改善,从而提高产量.
曹慧英王丁波史建国朱昆仑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播种深度幼苗性状根系特性
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的氮素吸收与利用特性被引量:17
2014年
选用鲁单981(LD981)、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3个不同株高玉米品种,在大田和栽培池条件下分别设67500株hm–2和82500株hm–2 2个种植密度,0和180 kg hm–2 2个施氮量。大田试验的氮肥以开沟方式施入,栽培池试验氮肥分别以5、20和40 cm深度分层施入,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株高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与67500株hm–2种植密度比较,82500株hm–2种植密度夏玉米籽粒产量及氮素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夏玉米吸收的氮素69.3%~77.3%来自土壤,22.7%~30.7%来自肥料;土壤氮和肥料氮收获指数分别为54.6%和57.5%。与67500株hm–2种植密度比较,82500株hm–2种植密度矮秆品种DH661氮素积累来自肥料的比例显著降低,中品种ZD958和高秆品种LD981没有显著变化;中、高秆品种肥料氮收获指数显著降低,矮秆品种增加。5 cm土层施氮对植株肥料氮积累量贡献率最大,40 cm土层施氮对植株肥料氮的贡献率最小,随着株高增加,深层(40 cm)氮对植株肥料氮积累量的贡献率逐渐增加,浅层(5 cm)氮对植株肥料氮积累量的贡献率逐渐降低。中、高秆品种对土壤深层40 cm施氮的氮肥回收率较高,而矮秆品种对土壤浅层20 cm施氮的氮肥回收率较高;20 cm和40 cm15N在20~40 cm和40~60 cm土层残留量分别达到60%,说明矮秆品种对20~40 cm土层氮素回收率较高,中、高秆品种对40~60 cm土层氮素回收率较高。
范霞张吉旺任佰朝李霞赵斌刘鹏董树亭
关键词:株高夏玉米土层深度
施磷量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磷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随着产量和种植密度的提高,夏玉米的磷素吸收、利用及分配特性必然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明确高产夏玉米的磷素吸收利用特性及其施磷量调控效应,为黄淮海高产夏玉米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夏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登海618(DH618)为试材,设置施磷(P2O5)量0、45、90、135 kg/hm24个水平。结果表明,随施磷量增加,夏玉米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磷肥吸收效率呈现下降趋势,磷素收获指数没有显著变化。90 kg/hm2施磷量处理夏玉米产量较不施磷处理增产7.95%-18.31%;ZD958每生产100 kg籽粒需P2O51.54 kg,DH618需P2O51.45 kg。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为90 kg/hm2时,高产夏玉米可获得较高产量和磷素利用效率。
刘凯张吉旺郭艳青裴书君董树亭刘鹏杨今胜赵斌
关键词:夏玉米施磷量
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4
2013年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的光照强度能达到80 000—100 000 lx,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增光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连续两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9.39%、79.03%,而增光则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29%、12.93%。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L>CK>S,生育后期不同处理DH605的籽粒占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差异显著,S、CK和L平均分别为22.92%、48.49%和51.80%。与CK相比,遮阴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减小,同时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相对增加;增光则使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提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增加。【结论】花粒期遮阴通过降低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降低夏玉米产量;花粒期增光则通过增加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
史建国崔海岩赵斌董树亭刘鹏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遮阴增光籽粒灌浆
淹水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和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根系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淹水胁迫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三叶期淹水6 d(S1)、拔节期淹水6 d(S2)、开花后10 d淹水6 d(S3)和对...
任佰朝张吉旺董树亭赵斌刘鹏
关键词:夏玉米淹水根系
文献传递
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选用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设置3、5、7、9 cm 4个播深处理和4个播种深度混播的播深不一致处理(U),研究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深不一致显著降低株高、穗位高、果穗长度等性状整齐度,影响群体冠层结构,ZD958和XY335的产量较3、5 cm播深分别下降2.6%、3.2%和0.9%、3.9%。播种过深,整个生育期内的植株性状整齐度和叶面积指数较低,穗位高及底层透光率增加;SPAD值及比叶重较低,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下降。ZD958和XY335播深9 cm的产量较3、5 cm播深分别下降5.9%、6.4%和6.1%、8.8%。播深7和9 cm,夏玉米群体密度降低,冠层透光率增加,但其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比叶重降低,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下降,最终降低夏玉米产量。
曹慧英史建国朱昆仑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播种深度冠层结构光合特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