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655)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程方民雷炳婷赵倩刘向蕾张其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稻
  • 3篇植酸
  • 3篇籽粒
  • 2篇稻穗
  • 2篇淀粉
  • 2篇植酸含量
  • 1篇蛋白
  • 1篇稻种
  • 1篇淀粉合成
  • 1篇淀粉合成关键...
  • 1篇淀粉合成关键...
  • 1篇淀粉理化特性
  • 1篇淀粉品质
  • 1篇三磷酸
  • 1篇三磷酸肌醇
  • 1篇生理调控
  • 1篇水稻胚乳
  • 1篇水稻穗型
  • 1篇水稻种
  • 1篇水稻种质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哥本哈根大学

作者

  • 5篇程方民
  • 2篇梅淑芳
  • 2篇赵华
  • 2篇雷炳婷
  • 2篇张其芳
  • 2篇刘向蕾
  • 2篇赵倩
  • 1篇杨卫丽
  • 1篇胡东维
  • 1篇王复标
  • 1篇苏达
  • 1篇黄福灯
  • 1篇吴良泉
  • 1篇潘刚
  • 1篇王珏
  • 1篇曹珍珍

传媒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水稻胚乳糖质突变体Sug-11的淀粉粒结构和粒径分布及相关理化特性被引量:8
2015年
本试验以水稻胚乳糖质突变体Sug-11与其野生型对照中花11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图谱等方法,对两者稻米淀粉粒的形态结构、粒径分布、晶体结构和酶解抗性及其糊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胚乳糖质稻米淀粉的理化特征,为稻米品质改良和功能稻米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胚乳糖质突变体Sug-11的稻米淀粉粒径分布呈单峰状正态分布,与野生型对照相比其稻米淀粉平均粒径值(6.48μm)显著降低,大型淀粉粒(粒径大于8μm)比例(21.63%)显著减少,而小型和中型淀粉粒比例则明显增多,扫描电镜下Sug-11的淀粉粒结构更接近于籽粒灌浆过程胚乳尚未完全充实时的淀粉粒形态结构特点;突变体Sug-11的淀粉粒酶解抗性与野生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其抗性淀粉含量的下降幅度接近50%,同时,Sug-11除具有相对较低的淀粉糊化温度外,其淀粉粒糊化过程的热焓值(ΔH)也显著降低。Sug-11糖质突变体的淀粉晶体类型与野生对照相同(A型淀粉晶体),其淀粉粒的相对结晶度(35.3%)略低于对照,两者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诸尖峰的相对强度比值和相对结晶度上,而20°2θ/18°2θ的尖峰相对强度比值则高于其野生对照;糖质突变对稻米淀粉的化学组分(成)、膨胀势和溶解度也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突变体Sug-11的淀粉溶解度显著高于野生对照,而淀粉膨胀势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则显著低于野生对照材料。
赵华张其芳赵倩王俊敏梅淑芳刘向蕾程方民
关键词:水稻淀粉粒径分布晶体结构
高温胁迫对水稻光合PSII系统伤害及其与叶绿体D1蛋白间关系被引量:20
2013年
以水稻结实期的人工控温试验测定不同温度处理下水稻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并结合Western印迹与胶体金标记技术对叶肉细胞类囊体膜中D1蛋白的表达检测与活性定位,探讨了高温胁迫对D1蛋白存在形态与活性分布的影响,以及D1蛋白表达与叶片光合速率、PSII荧光参数的联系。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PSII潜在活性(Fv/Fo)和PSII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且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持续和叶片功能的衰退,类囊体膜结构损伤越严重,光能转化效率越低;在D1蛋白的两类存在形态中,非磷酸化D1蛋白和磷酸化D1蛋白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均有所下降,但前者下降更明显;高温处理下控制D1蛋白表达的叶绿体psbA基因在转录水平呈下调表达,使D1蛋白合成及周转过程受到抑制,进而类囊体膜PSII反应中心的功能受损与叶绿体光合效率下降,揭示高温胁迫对叶片PSII系统的伤害受D1蛋白磷酸化过程和psbA基因表达变化的共同作用,进而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在高温胁迫下的光合速率和耐热性。
杨卫丽黄福灯曹珍珍雷炳婷胡东维程方民
关键词:水稻高温胁迫D1蛋白免疫定位
水稻糖质胚乳突变体 Sug-11籽粒灌浆过程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以水稻糖质胚乳突变体Sug-11与其野生型对照中花11为材料,通过对两者籽粒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以及有关淀粉品质理化指标的比较,结合籽粒灌浆过程中糖类物质含量、淀粉合成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相关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动态测定,从籽粒淀粉合成代谢角度,对水稻糖质突变体Sug-11的籽粒糖类含量变化和千粒重下降的生理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ug-11糖质突变体与其野生型在灌浆初期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差异并不明显,随着籽粒灌浆进程,两者间的籽粒糖分含量差异在灌浆中后期逐步趋于明显;与野生型相比,Sug-11糖质胚乳突变体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碘蓝值显著下降,而淀粉溶解度和支链淀粉碘蓝值则显著升高,糖质胚乳突变对稻米淀粉的理化特性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籽粒淀粉合成代谢的几个关键酶中,Sug-11糖质突变体籽粒中的DBE活性及其在灌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其野生型存在明显差异,揭示了胚乳糖质突变体Sug-11籽粒中淀粉积累减少、糖分含量增加主要是由籽粒灌浆中后期的PUL转录表达水平和DBE活性的大幅下降所引起的,而Sug-11的籽粒灌浆不良和千粒重下降等现象,则与其ADPGase活性在籽粒灌浆前期的显著下降存在一定的联系。
赵华王俊敏张其芳赵倩梅淑芳刘向蕾程方民
关键词:水稻淀粉合成酶活性淀粉品质
外源磷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及相关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水稻穗离体培养方法,对不同外源磷浓度下水稻籽粒植酸等磷化物含量的差异及其植酸代谢相关功能基因在灌浆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中的植酸、无机磷和总磷含量随外源磷处理浓度上升呈增加趋势,但磷处理对千粒重和单位籽粒中植酸积累量的影响因磷浓度水平而异,高磷处理会导致水稻千粒重和籽粒植酸积累绝对量的显著降低;外源磷处理浓度的上升,不仅会引起水稻籽粒中锌和铁元素含量的显著降低,而且会导致锌、铁营养的生物有效性下降;外源磷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的影响与不同磷处理下RINO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之间存在较密切关系,中磷浓度(3P)处理会诱导RINO1基因的表达,但高磷浓度(12P)会抑制RINO1基因的表达,RINO1是外源磷浓度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合成代谢过程产生调控作用的一个重要功能基因位点,而IPK2基因与水稻在不同磷浓度处理下的植酸含量变化无直接联系。
苏达王复标雷炳婷王珏潘刚程方民
关键词:植酸水稻
低植酸水稻种质资源筛选、遗传生理调控与环境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提高或维持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稻米品质已成为目前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之一。其中,通过降低籽粒中植酸等抗营养因子,增加锌、铁生物有效性以提升水稻营养品质,是目前水稻品质改良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主要综述了水稻籽粒中植酸合成的代谢路径、低植酸水稻的筛选及相关功能基因的遗传特点、植酸生理代谢的调控网络、低植酸水稻农艺性状劣变和生态适应性降低的生理原因、籽粒植酸合成的环境调控效应等相关研究进展。可为低植酸水稻品质改良以及栽培调优提供借鉴。
苏达吴良泉S?ren KRasmussen周庐建程方民
关键词:植酸水稻籽粒品质
水稻穗内不同粒位间的矿质营养变化差异及其与籽粒植酸含量的关系(英文)
2014年
研究目的:阐明水稻穗内不同粒位间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差异、粒位分布特点及其与品种穗型间的联系。创新要点:将水稻品种的穗型变化与稻米营养品质结合起来,从水稻穗粒结构角度,对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与植酸含量差异、粒位分布特点及其与水稻品种穗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分析。研究方法:以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对两类水稻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籽粒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的测定分析,并依据水稻籽粒在稻穗上的着生部位,将同一稻穗内的不同籽粒划分为六个粒位,比较分析了两类品种同一稻穗内不同部位间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的差异变化及其粒位分布特点。重要结论:水稻穗型虽然与品种间的籽粒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但对其穗内不同籽粒间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存在着较大影响;与稻穗中下部的弱势粒相比,同一稻穗内着生在稻穗上中部的强势粒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锌、铁矿质元素含量,而籽粒植酸含量和植酸/锌(铁)摩尔比则有所降低,稻米营养品质也相对较好;不同矿质营养元素相比,粒位效应对铁矿质营养的影响作用要略大于对钙和锌营养元素含量。
Da SUFaisal SULTANNing-chun ZHAOBing-ting LEIFu-biao WANGGang PANFang-min CHENG
关键词:水稻穗型植酸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the expressions of genes encoding starch synthesis enzymes in developing rice endosperms被引量:7
2015年
High temperature is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factor affecting grain starch properties of cooking rice cultivars. In this study, two non-waxy indica rice genotypes, cv. 9311 and its mutant with extremely high amylose phenotype(9311eh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of genes in starch synthesi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high temperature(HT).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pparent amylose content and hot-water-soluble starch content in mutant 9311 eha were genetically caused by a substitution from AGTTATA to AGGTATA at the leader intron 5′ splice site in Wx gene. This mutation resulted in different m RNA transcript levels, m RNA splicing efficiencies and protein levels of Wx between the two rice genotypes, which also lead to the genotype-dependent alteration in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Wx transcription and 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HT. However, changes in the activities of other starch synthesizing enzymes and their expressions of distinct isoform genes were not significant with the Wx gene mutation, thus only minor difference in the particle size of starch granule, chain-length distribution and gelatinization enthalpy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enotypes. The temporal-specific expression of multiple isoform genes responsive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 reg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reduction of GBSS transcript expression under HT was generally accompanied by the decreased expressions of SSSIIa, SSSIIIa and SBEIIb. Consequently, high temperature-ripened grains in 9311 eha showed high proportion of intermediate and long B chains and somewhat lower level of short A chain compared to the wildtype.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alteration of amylose content was not only attributed to the reduced expression of GBSS, but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limentary effect of SSSIIa and SBEIIb.
CAO Zhen-zhenPAN GangWANG Fu-biaoWEI Ke-suLI Zhao-weiSHI Chun-haiGENG WeiCHENG Fang-mi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