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2011ZD03)

作品数:2 被引量:38H指数:2
相关作者:赵广举穆兴民高鹏温仲明王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淤地坝
  • 1篇沙粒
  • 1篇水沙
  • 1篇水沙变化
  • 1篇水蚀
  • 1篇水蚀风蚀交错...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措施
  • 1篇泥沙
  • 1篇泥沙粒径
  • 1篇维数
  • 1篇小流域
  • 1篇流域
  • 1篇流域降水
  • 1篇黄土高原
  • 1篇皇甫川流域
  • 1篇降水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穆兴民
  • 2篇赵广举
  • 1篇王飞
  • 1篇温仲明
  • 1篇高鹏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皇甫川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9
2013年
采用线性趋势法、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径流历时曲线法分析皇甫川流域1955—2010年水沙变化特征,通过水文分析法定量评价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急剧减少趋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减少更加显著,近10年(2000—2010)的平均径流量与输沙量相当于1950—1959年的约20%;皇甫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在1979年发生突变;在变化期1980—2010年,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占主导因素,约为70%,而降水所占比例为30%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始,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措施(如退耕还林(草)、梯田建设、水库淤地坝等工程)等人类活动是流域水沙锐减的主要影响因素。
赵广举穆兴民温仲明王飞高鹏
关键词:水沙变化降水水土保持措施皇甫川流域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小流域泥沙粒径的分形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泥沙颗粒特征是表征泥沙表面形态、泥沙机械组成、排列模式及泥沙絮凝现象的主要物理属性之一。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侵蚀产沙方式和粗泥沙的侵蚀产沙强度很不均衡,导致其泥沙粒径分布的差异很大。以黄土高原典型淤地坝为例,采用分形原理和多重分形理论研究淤地坝坝控小流域泥沙粒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淤地坝坝内泥沙与坡面泥沙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3;泥沙粒径分形维数D在淤地坝坝内垂直方向上随泥沙颗粒的增大而减小;分形的5个特征参数D,D(0),D(1),D(2),D(0)/D(1)均表明不同地表覆被类型下,草地的粒度分布较均匀,裸地次之,分布最狭窄的是砂岩,该结果可为小流域泥沙来源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弥智娟穆兴民赵广举
关键词:淤地坝泥沙粒径分形维数黄土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