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A840017)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桂蓉章辉美陈立新何芳芳赵同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解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困境——从一个社会排斥的视角被引量:20
- 2008年
- 土地征用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失地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博弈的游戏规则的排斥,由此而来的在征地之后还受到就业市场的排斥、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关系的排斥,这些社会排斥可以交叉起作用,还可以累积、再造,使得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反对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根本,就是使失地农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 张桂蓉
-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社会融合社会保障体系
- 农地征收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农民在农地征收过程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要实现博弈局中人利益关系的平衡,政府必须在制度上更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对土地拥有的私权,更大力度地开放博弈,让政府征地的公权与农民的私权充分较量,实现利益博弈的动态平衡。
- 张桂蓉
- 关键词:利益博弈失地农民地方政府
- 失地农民社会分层机制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土地被征用之后,失地农民在向城市居民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分化,处于不同的社会层次。这一分层结果是由外在条件(国家政策、地理位置)和内在条件(家庭背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权力市场化)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历史的局限和制度障碍使得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不可避免地处于社会底层,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面对的社会问题。
- 章辉美何芳芳
-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地位社会分层机制
- 湖南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断裂、生成和发展的嬗变过程:由传统农民转换为失地农民,由失地农民向市民转换,市民化的实现。我国失地农民的土地征收、整体搬迁、职业转移、身份变更的过程是依次递进的,是在一步一步克服处于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的连续体上的"一脚向前,一脚向后"的过渡形式特征来完成的。而就业是失地农民向市民角色转换的核心。
- 章辉美赵同春
-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角色转换
- 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状况及对策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实际调查表明,失地农民对政府征地和拆迁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被征用土地的态度、对征收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评价及对被认为权益受到侵害时的认识和情绪反应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偏差。文章从这个特定群体的社会心理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成因是群体极化思维形成了对征地的认识偏差,不恰当的社会比较形成对征地的利益评价偏差,社会焦虑形成了对征地、拆迁的不良心理期待,并根据这些社会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 陈立新
-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社会稳定
- 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南C、Y、H三市为例被引量:5
- 2009年
- 本文根据实证调查的结果,对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加强失地农民社区的文化建设、帮助失地农民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等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 陈立新
- 关键词:土地征用失地农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