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051D0300824) 作品数:8 被引量:25 H指数:3 相关作者: 齐可民 江津 朱海燕 樊超男 郑东旖 更多>> 相关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鞍山市妇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肥胖儿童血浆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质量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质量浓度的变化,探讨其相互之间及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06北京儿童医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0例3—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按性别、年龄1:1配对的4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质量浓度的检测。结果肥胖儿童血浆瘦素质量浓度(22.26±2.30)μg/L较正常儿童(3.36±0.23)μg/L明显升高,可溶性瘦素受体质量浓度(100.10±24.60)μg/L较正常儿童(132.31±30.17)μg/L则明显降低(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瘦素与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之间呈负相关;BMI与瘦素呈正相关,而与可溶性瘦素受体呈负相关(P〈0.05)。结论学龄前肥胖儿童已存在明显的瘦素抵抗现象,而可溶性瘦素受体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瘦素抵抗的发生。 郑东旖 齐可民 刘兆秋 焦宏关键词:肥胖 瘦素 可溶性瘦素受体 儿童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4w龄C57BL/6J雌性小鼠,分别给予不同种类高脂饲料(18%脂肪,供能比为36%)喂养-高脂豆油饲料、高脂鱼油饲料和高脂豆油:鱼油(5:1)混合饲料,以正常饲料(6%脂肪来自豆油,供能比为12%)为对照,小鼠自由进食,喂养时间为4个月。同时进行了PUFAs对体外培养3T3-L1细胞分化的干预实验,在细胞被诱导分化D5,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油酸(OA,C18:1n-9)、花生四烯酸(AA,C20:4n-6)、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n-3,0.125mmol/L)培养1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小鼠血浆和细胞培养基中瘦素及瘦素受体(sOB-R)表达的变化。结果鱼油组、豆油:鱼油组以及豆油组之间血浆瘦素水平(15.97±1.41,10.37±0.98和5.81±2.95μg/L)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鱼油>豆油:鱼油>豆油);与正常对照组(14.96±6.62μg/L)比,鱼油组血浆瘦素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血浆sOB-R水平在4组饲料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细胞培养显示,与对照组(18.70±0.67μg/gprot)比,在培养基中加入EPA和DHA后瘦素表达量(30.19±7.11和28.18±4.87μg/gprot)明显增多;而加入OA和AA对瘦素表达(19.75±6.11和24.48±9.84μg/gprot)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未能检测到细胞培养基中sOB-R的表达。结论饲料PUFAs对小鼠瘦素表达具有调节功能,但鱼油n-3PUFAs和豆油n-6PUFAs的作用不同。 江津 樊超男 朱海燕 齐可民关键词:N-3多不饱和脂肪酸 瘦素 小鼠 3T3-L1细胞 肥胖儿童血浆瘦素水平与早期喂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学龄前肥胖儿童血浆瘦素水平与婴儿早期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40例3~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按性别、年龄1:1配对的4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瘦素水平检测,并通过查询儿保门诊记录及询问母亲或主要扶养人确定婴儿6个月内喂养方式及断奶月龄。【结果】肥胖儿童血浆瘦素水平[(22.26±2.30)μg/L]显著高于正常儿童[(3.36±0.23)μg/L](P〈0.001);肥胖组儿童在婴儿早期的母乳及混合喂养率(30.0%)明显低于正常组(80.0%)(P〈0.001)。喂养方式与血浆瘦素的关系显示,母乳及混合喂养组血浆瘦素水平[(10.22±1.56)μg/L和(11.30±1.28)μg/L]均较人工喂养组[(15.19±1.15)μg/L]降低(P〈0.05),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血浆瘦素水平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婴儿期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期血浆瘦素水平,有助于预防肥胖的发生。 郑东旖 齐可民 刘兆秋 焦宏关键词:肥胖 儿童 母乳喂养 瘦素 脂肪细胞发育分化调控 2007年 整个生命过程都存在着脂肪细胞的分化增殖,但是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特点也不同。脂肪细胞分化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能量、多不饱和脂肪酸、钙等营养因素以及生长激素、胰岛素、雌激素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等;同时还受脂肪组织自身产生的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调控。在细胞分化的更深层次上,CCAAT增强因子结合蛋白、过氧化物酶增长因子活化受体等转录因子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江津 齐可民关键词:脂肪组织 营养 转录因子 肥胖儿童血浆长链脂肪酸的变化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各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oluble leptinR,s0B-R)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6年选取36例3~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按性别、年龄1:1配对的36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其血浆各脂肪酸含量,瘦素及sOB-R的测定采用ELISA方法。【结果】肥胖儿童血浆软油酸(C16:1n-7)、油酸(C18:1n-9)和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含量(1,94%±0,58%,18,55%±3.04%和1.31%±0.04%)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1.50%±0.32%,17.12%±1,77%和1.10%±0.05%)(P〈O.05),同时C16:1n-7/棕榈酸(C16:0)比值与C18:1n-9/硬脂酸(C18:0)比值(O.09±0.01和2.50±0.37)亦较正常儿童(O.07±0.01和2.21±0.31)显著升高(P〈O.01);相反,血浆亚油酸(LA,C18:2n-6)及花生四烯酸(AA,C20:4n-6)含量(32.97±1.04%和7.08±0,20%)较正常儿童(35.50±0,41%和7.64±0.20%)明显降低(P〈O.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EPA与瘦素之间呈正相关,与sOB-R呈负相关;而LA及AA与瘦素呈负相关,与sOB-R呈正相关(P〈O.05)。【结论】肥胖时机体△-9去饱和酶活性增加,n-3脂肪酸的代谢强于n-6脂肪酸,这可能是肥胖状态下机体为降低血脂水平、以及抵抗其它病理生理反应而进行的反应性调节现象;同时脂肪酸的代谢紊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瘦素抵抗的发生。 郑东旖 樊超男 朱海燕 江津 齐可民关键词:肥胖 瘦素 儿童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肥胖 2009年 流行病学与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膳食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摄入增加、n-3 PUFAs摄入减少或二者比例失调均与肥胖的发生相关,其作用机制涉及脂肪合成与氧化、脂肪细胞分化增殖、瘦素表达等多个方面。PUFAs对过氧化物酶增长因子活化受体、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等转录因子的调控是其发挥作用的分子基础。 江津 齐可民关键词:肥胖 多不饱和脂肪酸 转录因子 瘦素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聚积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体外探讨n-6和n-3二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3T3-L1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实验,使用n-6 PUFAs和n-3 PUFAs对细胞进行干预。在细胞被诱导分化的第5天,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油酸(OA)、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0.125 mmol/L)培养12 h,以牛血清清蛋白作为对照;然后应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对细胞内和培养基中三酰甘油(TG)水平进行测定;过氧化物酶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测定应用ELISA方法。结果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AA、EPA和DHA后细胞内脂滴颗粒减少,细胞和培养基中TG水平均有所降低(F=3.96,4.34 Pa<0.05),但3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而在培养基中加入OA后,细胞内脂滴数量和TG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同时,脂肪酸干预后细胞培养基中PPARγ水平在OA、AA、EPA和DHA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9.56 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DHA组PPARγ表达量显著低于OA、AA和EPA组(F=6.87 P<0.01)。结论n-6与n-3 PUFAs具有同样的抑制3T3-L1细胞脂肪聚积的作用,但DHA对PPARγ表达的影响作用明显小于其他脂肪酸。 江津 樊超男 朱海燕 齐可民关键词:3T3-L1细胞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三酰甘油 饲料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变化对小鼠血浆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饮食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比例变化对小鼠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清洁级3~4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分别予4种含不同比例n-6/n-3 PUFAs的饲料(即20:1,10:1,5:1,1:1);对照组予n-3 PUFAs缺乏饲料,持续喂养3个月。各组饲料中脂肪所占比例(质量比)均为6%,其中n-6PUFAs来源于葵花籽油,n-3 PUFAs来源于鱼油。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浆瘦素及sOB-R表达水平变化。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不同比例n-6/n-3PUFAs饲料喂养3个月后,各组小鼠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F=0.78 P=0.47)。与n-3PUFAs缺乏饲料组比较,n-6/n-3 PUFAs比值为1:1饲料喂养组小鼠血浆瘦素及sOB-R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F=73.31 P=0,F=7.20 P=0.03);n-6/n-3 PUFAs比值为20:1、10:1、5:1饲料组小鼠血浆瘦素及sOB-R表达水平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饲料n-6/n-3 PUFAs比例变化会对小鼠瘦素和sOB-R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鱼油n-3 PUFAs对瘦素及sOB-R表达的调节作用需要在其高水平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 徐锋 樊超男 朱海燕 田春雨 齐可民关键词:N-3多不饱和脂肪酸 瘦素 可溶性瘦素受体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