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6020)

作品数:75 被引量:707H指数:15
相关作者:陈建峰李春忠毋伟姜海波魏飞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化学工程
  • 31篇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理学
  • 6篇电子电信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0篇纳米
  • 9篇燃烧合成
  • 9篇改性
  • 9篇超重力
  • 8篇氧化钛
  • 8篇碳酸钙
  • 7篇二氧化钛
  • 6篇氧化锌
  • 6篇催化
  • 5篇多孔
  • 5篇多孔氧化铝
  • 5篇多孔氧化铝膜
  • 5篇氧化硅
  • 5篇增韧
  • 5篇碳纳米管
  • 5篇纳米管
  • 5篇纳米碳酸钙
  • 5篇纳米氧化锌
  • 4篇数值模拟
  • 4篇紫外

机构

  • 40篇华东理工大学
  • 28篇北京化工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纳米材料科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科技公司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37篇李春忠
  • 26篇陈建峰
  • 13篇毋伟
  • 12篇胡彦杰
  • 9篇姜海波
  • 9篇顾锋
  • 6篇魏飞
  • 6篇赵尹
  • 5篇王玉红
  • 5篇刘杰
  • 4篇曾晓飞
  • 4篇邵玮
  • 4篇李亚玲
  • 4篇张建文
  • 3篇丛德滋
  • 3篇王兰娟
  • 3篇许明
  • 3篇王庚超
  • 3篇赵瑾
  • 3篇沈志刚

传媒

  • 8篇北京化工大学...
  • 8篇华东理工大学...
  • 7篇Partic...
  • 6篇过程工程学报
  • 4篇化工学报
  • 4篇功能材料
  • 3篇无机材料学报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现代化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Journa...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第八届全国颗...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3篇2008
  • 19篇2007
  • 12篇2006
  • 18篇2005
  • 14篇2004
  • 7篇200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硅烷偶联剂对抗紫外纳米ZnO的表面改性研究(二)——KH550浓度及pH值对ZnO表面改性的影响
采用 KH550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锌粉体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粒度和抗紫外性能的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 KH550偶联剂含量及 pH 值对纳米氧化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浓度1.0%~...
贺俊卿邵玮邓超李春忠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硅烷偶联剂抗紫外
文献传递
MMA接枝改性PVC/CaC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被引量:18
2005年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MMA接枝改性纳米CaCO3增韧PVC(PVC/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表面PMMA的接枝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纳米CaCO3增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在纳米CaCO3颗粒表面PMMA包覆层厚度为2 n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达到极大值。对比于未处理纳米CaCO3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纳米CaCO3,PMMA接枝改性纳米CaCO3增韧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SEM显示,经过PMMA接枝改性后的碳酸钙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
徐守芳陈雪花李春忠
关键词:纳米CACO3接枝改性
晶须碳酸钙的合成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晶须碳酸钙的合成技术备受关注,其中绝大多数方法是在常重力场中,通过向反应物系中添加某种晶形控制剂,或预先添加针状碳酸钙晶种,并辅以能够促使碳酸钙晶体沿单一方向生长的磷酸系助剂。与常重力场中各种合成方法相比,超重力反应结晶法无须针状碳酸钙晶种,所合成晶须碳酸钙短轴直径可达到80~250nm,同时较佳反应温度降低约20℃,合成等物质的量的晶须碳酸钙所需反应时间与添加剂用量分别为其他方法的1/18和1/20~3/20。
朱万诚陈建峰
关键词:碳酸钙晶须超重力
纳米硫化锌的制备及光谱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了纳米硫化锌粒子,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和X射线能谱仪(EDX)对纳米硫化锌的形貌、结构、组成和光谱性能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的纳米硫化锌粒子为球形,平均粒径为42 nm;XRD图谱表明纳米硫化锌呈现较好的闪锌矿晶型;XPS能谱表明纳米硫化锌的S(2p)的电子结合能为162.6 eV,Zn的2p3/2,2p1/2的电子结合能分别为1021.4,1044.6 eV。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纳米硫化锌在400-4000 cm^-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红外透过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纳米硫化锌在200-340 nm的紫外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其禁带宽度为3.57 eV。EDX能谱表明该法制备的纳米硫化锌具有较高的纯度。
李亚玲王玉红甄崇礼
关键词:硫化锌纳米材料光谱分析
氧化锌纳米棒的生长过程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和乙酸锌的配合物作为前驱体 ,在 30 0℃温度下煅烧 ,并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生成的产物用XRD ,TEM ,SAED等测试方法进行了表征。为了研究氧化锌纳米棒的生长过程 ,我们通过控制制备前驱体所需原料的比例不变 ,改变在 30 0℃温度下煅烧的时间 ,分别为 0 5 ,3,12和2 4h ,来观察生成产物的形貌特征。实验发现在 110℃温度下干燥的前驱体中已经有氧化锌微晶生成 ;在30 0℃温度下煅烧 0 5h后就出现了明显的由几个纳米大小的微晶所组成的氧化锌纳米棒 ;煅烧 3h后的产物是结构非常完整的径直单晶ZnO纳米棒 ;12和 2 4h煅烧前驱体生成的ZnO纳米棒长度有所增加 ,ZnO的量基本保持不变。实验发现氧化锌的生长是沿着c轴方向 ,但是在横向也有生长方向。
亓秀芹陶栋梁黄毅凌晨徐怡庄魏飞吴瑾光徐端夫
关键词:煅烧前驱体氧化锌纳米棒乙酸
气相法二氧化硅/高温硅橡胶补强体系动态流变性能被引量:7
2006年
采用橡胶加工分析仪,在一定的温度和频率下,分析了不同性质结构的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在高温硅橡胶中的聚集体网络结构差异,以及聚集体网络对填充胶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分支结构聚集体填充胶具有较高的剪切模量及损耗模量,对应变的依赖性大,补强作用好.
何颖李春忠程起林
关键词:流变性硅橡胶补强
焦磷酸钠对液相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形貌的影响被引量:28
2005年
利用液相碳化法制备了不同形态的纳米碳酸钙颗粒,用TEM、XRD和IR等手段分析表征了纳米碳酸钙的形态和结构,研究了焦磷酸钠对液相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合成过程及颗粒形态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纳米碳酸钙形态的关键因素,温度升高时纳米碳酸钙由立方形转变为纺锤形。焦磷酸钠能够促进碳酸钙的晶体成核,抑制晶体生长,在碳化温度大30℃时生成链状和棒状的纳米碳酸钙。另外,还分析了链状和棒状纳米碳酸钙的形成机理。
马洁李春忠陈雪花朱孟钦
关键词:纳米碳酸钙焦磷酸钠
硅烷偶联剂对抗紫外纳米ZnO表面改性的研究(一)——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纳米ZnO表面改性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硅烷偶联剂 KH550、KH560、KH570和 KH792对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效果,将表面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分散于乙二醇溶液,通过红外(IR)、热重(TG)、透射电镜(TEM)、紫外透过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后的...
邵玮贺俊卿邓超李春忠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硅烷偶联剂抗紫外
文献传递
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颗粒在乙二醇中的分散稳定性被引量:2
2006年
开发了二次球磨湿法制备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ATO)/乙二醇(EG)稳定体系的新方法;选用硅烷偶联剂KH 570,实现了ATO颗粒在EG溶液中的均匀分散和稳定性控制;研究了分散工艺参数对体系的影响,探讨了ATO颗粒的表面包覆改性机理。研究表明:分散剂KH 570的含量和体系的pH显著影响ATO在EG中的分散稳定性,在KH 570含量为1.5%,体系pH为8.5时,ATO/EG浆料的分散性能最佳。KH 570与ATO颗粒表面羟基发生的化学键结合,提高了颗粒表面的疏水性,改善了ATO颗粒与有机极性溶剂及高聚物之间的亲和力。
陈晓蕾邵玮李春忠
关键词:乙二醇表面改性
Low Temperature One-Step Synthesis of Barium Titanate:Thermodynamic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Synthesis被引量:1
2005年
A thermodynamic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favoring low temperature direct synthesis of barium titanate (BaTiO3). The method utilizes standard-state thermodynamic data for solid and aqueous species and a 0ebye-Huckel coefficients model to represent solution nonideality. The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generate phase stability diagrams that indicate the ranges of pH and reagent concentrations, for which various species predominate in the system at a given temperature. Also, yield diagrams have been constructed that indicate the concentration, pH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for which different yields of crystalline BaTiO3 can be obtained. The stability and yield diagrams have been used to predict the optimum synthesis conditions (e.g., reagent concentrations, pH and temperature). Subsequently, these predictions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As a result, phase-pure perovskite BaTiO3 has been obtained at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55 to 85℃ using BaCl2, TiCl4 as a source for Ba and Ti, and NaOH as a precipitator.
沈志刚李世刚刘朝文张建文陈建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