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605302)
- 作品数:23 被引量:81H指数:5
- 相关作者:徐樑华李常清靳玉伟童元建张海龙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PAN基碳纤维微结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6
- 2008年
- 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对几种高性能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讨论了微观结构对碳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强(T系列)碳纤维的微晶约由5~6层石墨平面组成,高强高模(MJ系列)碳纤维的微晶约由10~20层石墨平面组成;晶区取向度是影响碳纤维模量的主要因素,影响碳纤维强度的主要因素随石墨化程度的不同有所改变。
- 张新马雷李常清童元建徐樑华
- 关键词:PAN基碳纤维取向度晶粒尺寸
- PAN基碳纤维中碳结构与模量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分析PAN纤维低温热处理后的分子结构,结合PAN基碳纤维结构性能,提出了影响碳纤维模量的碳结构要素,并将其定义为"无氢芳香碳";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对热处理程度不同的PAN纤维中"无氢芳香碳"的相对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时间越长,原丝纤度越低,热处理后PAN纤维结构中"无氢芳香碳"的相对含量越高,更有利于获得高模量的碳纤维。
- 孔令强王凯刘晖徐樑华
- 关键词:PAN碳纤维核磁共振模量
- 湿法聚丙烯腈初生纤维表面沟槽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湿法聚丙烯腈初生纤维表面存在沟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纤维表面沟槽形态,研究了纺丝液性质和凝固成型条件对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挤出速率、凝固浴浓度的增大,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变得更加明显,表面粗糙度增大;随纺丝液温度和凝固浴温度的升高,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变浅,表面粗糙度减小;PAN初生纤维表面粗糙度随凝固牵伸先增大后减小。
- 李常清江可汉李龙李婷赵洪江徐樑华
- 关键词:PAN初生纤维湿法纺丝
- 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复合纤维热处理过程中结构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将聚丙烯腈(PAN)纤维与碳纳米管/聚丙烯腈(CNT/PAN)复合纤维分别置于空气中,在230℃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采用FT-IR,DSC分析手段考察了CNT对CNT/PAN复合纤维热处理过程结构和热焓的影响。结果表明,CNT促进了CNT/PAN复合纤维热处理过程中-C≡N的分解环化;而且对热处理过程中的其它反应也有促进作用。
- 耿丽杨逢源张海龙徐樑华
- 关键词:热焓
- 热处理对PAN基碳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以日本进口碳纤维(T300)和国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GCF)为原材料,采用自制石墨化炉,在一定拉伸条件下,对T300及GCF进行1500~2100℃热处理,制备了不同性能的高模量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s)。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拉曼散射光谱、万能材料测试机等探讨了在热处理过程中PAN-CFs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了PAN-CFs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PAN-CFs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拉伸模量逐渐上升,纤维的微晶尺寸和微晶取向度逐渐增大,石墨化程度越来越高,PAN-CFs的微观结构从二维乱层石墨结构向有序的三维层状结构发展。
- 靳玉伟刘钟铃高爱君徐翊桄徐樑华
- 关键词:聚丙烯腈碳纤维微观结构石墨化
- 高压电场诱导下PVP/锰卟啉复合物纤维图案化被引量:1
- 2010年
- 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方法实现了微米/纳米材料的自组装和图案化,建立了一个在高压电场诱导下的微米/纳米材料的连续化形成的新方法,电镜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简称PVP)/锰卟啉纤维直径在3~4μm,长度在几百微米,实验中,卟啉环在锰卟啉/PVP系统中形成π-π堆积,形成面-面排列的堆积效应,这种驱动力是促进超分子化合物自组装的一种很好的构筑方式。
- 靳玉伟李常清刘钟铃王策徐樑华
- 关键词:静电纺丝锰卟啉
- PAN/DMSO溶液的挤出对初生纤维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在一定的凝固条件下,挤出剪切速率(γ)对聚丙烯腈(PAN)初生纤维聚集态及形态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γ的增加,初生纤维的结晶度增大,晶粒尺寸减小;初生纤维的表面上产生了沿着轴向分布的沟槽,γ越高,沟槽越深,初生纤维的截面结构变得不均匀,出现了一些大孔和皮芯结构;随着γ的增加;初生纤维中的二甲基亚砜(DMSO)残留量增加。控制γ在11721—14651s-1,PAN/DMSO溶液流动性能好,可获得表面沟槽均匀、缺陷少、晶粒尺寸小且结晶度高的结构致密的PAN初生纤维。
- 王贺团李常清石鑫蓝雁徐樑华
-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初生纤维剪切速率
- 碳纤维制造过程中径向差异表征及演变机理被引量:3
- 2012年
- 为优化PAN基碳纤维结构,采用AES表征PAN纤维在低温碳化与高温碳化后C,N,O沿纤维径向的分布,并用以阐明预氧化碳化过程径向差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预氧丝径向结构不均匀,由外向内氧化程度降低;预氧时物理阻隔与化学阻隔导致径向形成氧浓度梯度,热物理传递与化学反应放热导致径向形成温度梯度.低温碳化时,热物理传递与化学反应放热形成温度梯度加剧了预氧时的径向差异;纤维分3部分,最外层氧含量低,由氧化程度高的预氧皮层外部强烈脱氮脱氧形成,最内层由氧化程度低的预氧芯层转化而成;中间是过渡层,一部分由氧化程度较高的预氧皮层内部少量脱氧脱氮而成,氧含量高,而后过渡到预氧程度低的低含氧量芯部.高碳丝径向组分差异变小,纤维分两部分,外层厚度仅为纤维直径的10%,是碳含量逐渐降低的过渡性皮层,其余部分为组成均一的芯层.
- 高爱君罗莎王小谦蓝雁徐樑华
- 关键词:碳纤维俄歇电子能谱预氧化碳化
- PAN/PI复合纤维热稳定化及碳纤维性能研究
- 对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PI)复合纤维进行预氧化及碳化处理,利用IR、XRD、Raman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PI的加入对PAN纤维预氧化程度及PAN基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I良好的热稳定性,阻...
- 李常清袁姗罗荣郭雅明徐樑华
- 关键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酰亚胺
- 聚丙烯腈纤维低温热稳定化过程中取向结构对热环化反应的影响
- 采用差式扫描量热(DSC)、红外分析(FT-IR)等方法比较研究了热稳定化过程中聚丙烯腈(PAN)纤维取向结构对热氧化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热处理条件下,具有较高取向有序度的纤维表现出相对平缓的热反应放热...
- 王彬张海龙肖士洁高爱君徐樑华
-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