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8B-1-3)

作品数:7 被引量:309H指数:5
相关作者:侯扶江于应文常生华南志标杨中艺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山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草地
  • 3篇牧草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放牧
  • 1篇典型草原
  • 1篇茵陈
  • 1篇茵陈蒿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生态系统
  • 1篇土壤
  • 1篇尿量
  • 1篇尿排泄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带
  • 1篇排泄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因子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生长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侯扶江
  • 3篇于应文
  • 2篇南志标
  • 2篇常生华
  • 1篇王晓娟
  • 1篇俞斌华
  • 1篇徐震
  • 1篇王文
  • 1篇杨中艺
  • 1篇李广
  • 1篇杜晓光
  • 1篇林慧龙
  • 1篇金樑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畜尿排泄特征及其对草地植被和家畜选择采食的作用被引量:8
2008年
综述了畜尿特征及其对草地植被和家畜选择采食的作用。畜尿主要成分为尿素,尿斑N浓度一般为20-80 g N/m2。家畜排尿量和尿斑大小与家畜种类、饮水次数和放牧季节有关。畜尿空间分布表现为数量和浓度的不同,常呈线形函数形式随机分布于家畜采食路线周围,尿斑中心与边缘的尿N浓度差别很大。通常,畜尿对草地植物的影响限于尿斑区域,约为尿斑面积的2倍,作用时间可持续6-12个月;对草地植物生长具长期促进和短期灼烧作用,其效应大小与尿N浓度和施尿时期有关。一般畜尿促进禾草生长,抑制豆科草的生长和固氮作用。尿斑处植物的N成分比非施尿斑块高,植物吸收的N量随家畜年排泄N不同而异,尿排泄对植物生长的正效应发生于≤250 kg N/(hm^2·a)情况下。畜尿排泄增加草地植物多度、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并受放牧、培育措施的影响。不同植物对畜尿的响应不同,放牧家畜对尿斑不同植物的选食性和补偿性生长差异,是引起和维持草地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放牧家畜具优先选食和反复采食尿斑植物或高营养斑块的特点,亦经常在远离高营养植被斑块的地方采食。具体草地管理与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在草地采食不足的地方设置饮水点、补饲料及搭荫棚等措施,提高家畜对整个草地的利用,以降低家畜对尿排泄物密集区高N植被斑块的过度采食。
于应文南志标
关键词:草地植被家畜
放牧对草地的作用被引量:235
2006年
从牧草生长、种群、群落、土壤和生态系统5个方面分析了放牧的作用、机理与途径。放牧改变牧草的物质与能量分配格局,多途径地诱导牧草的补偿性生长,取决于放牧制度等因素。放牧还改变种间竞争格局、调控种群更新,以及群落结构和功能。介绍了草地健康管理的阈限双因子法,讨论了稳定态-过渡态假说和草地灌丛化。家畜对土壤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途径,作用效果与放牧强度、季节、地形有密切关系,重点分析了放牧对土壤C贮量的作用机制。阐述了提高放牧系统生产力的系统耦合机制,以及放牧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根据放牧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放牧管理现状,提出7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侯扶江杨中艺
关键词:放牧草地牧草土壤放牧生态系统
牧草种群生长对家畜践踏的短期响应被引量:18
2005年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牧草种群生长对家畜践踏的短期响应,试验于2004年6月下旬在甘肃环县温带典型草原区进行。践踏强度分别为:0,40,80,120次/m2,4次重复。践踏后1个月,观测试验各小区主要牧草种的株高、株基直径、盖度和实生苗密度,并建立了综合响应指数,分析了植物对践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植物对践踏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沙打旺的随践踏强度呈凸抛物线变化;苜蓿、阿尔泰狗娃花和二裂委陵菜随践踏增强而下降;茵陈蒿的综合响应指数随践踏呈现无规律变化。同时,根据植物生长对践踏的响应模式,可以将7种植物分为纵向敏感型,沙打旺和达乌里胡枝子;横向敏感型,长芒草和阿尔泰狗娃花;横向—纵向敏感型,苜蓿和茵陈蒿。因此,适度践踏促进一些植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种群更新。
俞斌华侯扶江林慧龙
关键词:践踏株高基径盖度牧草
黄土高原山地坡度对退耕农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演替初期的影响被引量:31
2007年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生境下的典型生态脆弱地区,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再造秀美山川工程的重点区域,其中山地坡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探讨其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封育5年的退耕农田为目标,探讨山地坡度对黄土高原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保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地坡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阳坡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P<0.01);而对阴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2)山地坡度对阴坡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影响显著(P<0.05);而对阳坡群落的丰富度影响较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坡度对阳坡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分析表明,山地坡度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农田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自然恢复具有显著影响:在坡度<30°的条件下,植被群落自然恢复效果较好;而对>30°的退耕山地,则需要人工辅助措施的促进,是开展退耕封育的重点区域。
金樑杜晓光侯扶江常生华王晓娟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物多样性
羊尿对典型草原不同生活型草地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连续2a研究了施尿量(4,2,1L/m2和0L/m2)和施尿期(营养期和生殖期)对典型草原多年生密丛型禾本科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多年生轴根型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和多年生半灌木豆科植物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畜尿沉积的响应不同,并受施尿量和施尿时期的作用。畜尿对草地植物具短期(4周内)灼烧作用,灼烧主要发生于尿斑中心;畜尿对长芒草生长具长期正效应(4周后),对茵陈蒿和胡枝子生长具持续负效应,此效应持续至少2a且随施尿量降低而降低。一般尿斑中心(4L/m2)所有植物伤害,尿斑中心至边缘圈植物局部器官(嫩枝叶)伤害(2~4L/m2),尿斑外渗区域(1~2L/m2)所有植物无显著伤害。高施尿量(2~4L/m2)下,长芒草具较高的年均分蘖数和地上生物量,而胡枝子和茵陈蒿与之相反。尿斑处3种植物具较高的分蘖(枝)死亡率和死物质率。茵陈蒿对各时期施尿均反应敏感,胡枝子和长芒草对生殖期施尿更敏感。尿斑处禾草枯黄期延迟,返青期提前。
于应文南志标侯扶江
关键词:尿量典型草原长芒草茵陈蒿
放牧利用下气候因子和奶牛排泄物施肥对混播草地牧草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了奶牛排泄物施肥对草地牧草生长速率、年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研究区主要气候因子(月均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对牧草生长的效应。3个气候因子对牧草生长均具显著正效应(P<0.05和P<0.01),其影响顺序为降水>温度>日照时数;草地牧草的生长可很好地用PGR=a+b×P模型估测,PGR为牧草月生长速率,P为月降水量,a和b为常数。草地排泄物施肥能增加牧草生长速率,显著增加牧草年产量(P<0.05),使翌年牧草高峰期提前。通过对研究区降水资料和放牧家畜采食牧草需求资料分析,进行合理饲料预算,可做到以草定畜。
王文刘国友于应文徐震
关键词:气候因子混播草地牧草生长
我国沙尘暴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5
2006年
根据全国近30a的沙尘暴记录,运用分形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沙尘暴的发生规律明显不同。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平均为4.4d.a-1。年降水量≤305mm的地区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平均为9.9d.a-1,这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主要是我国传统的畜牧区;305mm<年降水量<570mm的地区平均为4.0d.a-1,这是草原区,主要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570mm的地区为0.4d.a-1,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305mm<年降水量<570mm的区域,沙尘暴发生的频率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大,为4.1,年降水量≤305mm地区,沙尘暴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3。分析认为,我国沙尘暴危害的防治需要构建牧区—农牧交错带—农区生态农业体系。
常生华李广侯扶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