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30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淑新余亚斐刘桂荣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慧远的“因果报应”论新诠被引量:5
- 2010年
- 慧远以其"内通佛理,外善群书"的远见卓识,力图将中印文化加以融通,以达至二者的"视界融合"。慧远的因果报应论,即是建立在"视界融合"基础上的一种关于道德与生命关系的理论,它以通俗、圆融的理论特征,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宗教信仰和伦理生活。它的创立和传播,有其理论基础、道德基石和信奉心理。
- 郭淑新
- 关键词:慧远因果报应论神不灭论德福统一
- 礼的法典化——论荀子的礼法观变革被引量:1
- 2011年
- 在先秦儒家,荀子首先提出了"礼法"概念,开启了儒家礼的法典化进程。荀子释礼为法,将礼从内在心性引向外在法典,展现了儒家内部的礼法观变革;又以礼纳法,批判了法家以严酷刑律治国的思想,提出以礼为国家法典之主导的思想。荀子的礼法思想,以"重建"整个社会制度为归旨,故而为儒家进入政治生活领域打开了通道,提供了范式。
- 余亚斐
- 关键词:荀子儒家礼法观
- 敬畏与智慧:《道德经》的启示被引量:10
- 2010年
- 郭淑新
- 关键词:《道德经》敬畏中国哲学老子圣人德性
- 从“分”看荀子哲学中的“他人”思想
- 2012年
- 荀子哲学中的"他人"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分"的论述中。一方面,他通过"天人之分",将人从神秘化之"天"中分离出来,凸显了个体的独立存在与价值,在确保人类主体地位的同时,赋予"他人"以个体的独立性。"他人"对于"我"也是独立的,不能被同一化,因此,"我"与"他人"的关系自然成为荀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荀子通过人类社会的"明分使群",超越孔孟儒学中"我"对"他人"道德伦理示范的单向维度,提出了具有现代"他人"思想内涵的"我"与"他人"各尽其职、和合相宜的伦理思想。荀子的"他人"思想对于消融当下社会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 刘桂荣郭淑新
- 关键词:荀子天人之分明分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