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32010)

作品数:41 被引量:233H指数:8
相关作者:李正名王素华李永红刘幸海王建国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理学
  • 16篇化学工程
  • 11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8篇活性
  • 17篇生物活性
  • 11篇除草
  • 8篇除草活性
  • 6篇嘧啶
  • 6篇化合物
  • 6篇磺酰脲
  • 5篇类化合物
  • 5篇
  • 4篇羰基
  • 4篇相互作用
  • 4篇类化
  • 4篇分子对接
  • 3篇衍生物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突变
  • 3篇晶体
  • 3篇基因
  • 3篇分子

机构

  • 34篇南开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 4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5篇李正名
  • 10篇王素华
  • 10篇李永红
  • 7篇刘幸海
  • 7篇席真
  • 7篇王建国
  • 5篇牛聪伟
  • 4篇范志金
  • 4篇刘秀峰
  • 4篇郭万成
  • 4篇马翼
  • 4篇臧洪俊
  • 3篇王宝雷
  • 3篇陈沛全
  • 3篇李文明
  • 3篇陈文彬
  • 3篇赖城明
  • 3篇孙宏伟
  • 3篇董卫莉
  • 3篇谭海忠

传媒

  • 17篇高等学校化学...
  • 5篇有机化学
  • 4篇第五届全国化...
  • 3篇化学学报
  • 3篇应用化学
  • 3篇Chemic...
  • 2篇农药学学报
  • 2篇Scienc...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农药
  • 1篇Chines...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5,6-三取代嘧啶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分子对接与3D-QSAR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用柔性分子对接方法(FlexX)将15个4,5,6-三取代嘧啶苯磺酰脲化合物以及3个不含5-位取代嘧啶苯磺酰脲化合物(分别为4,6-双取代嘧啶和4-取代嘧啶)和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活性口袋进行了对接,对接程序预测的抑制剂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与抑制活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60.然后采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对27个新型4,5,6-三取代嘧啶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CoMSIA模型,立体场、静电场和氢键的贡献分别为47.3%,32.8%,19.9%.交叉验证系数q2值为0.520.根据CoMSIA模型的立体场、静电场、氢键给体场三维等值线图不仅直观地解释了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并且与用FlexX预测的结合模式相一致,证明了我们预测的结合模式是可靠的,为进一步设计高活性的标题化合物提供较好的理论指导.
郭万成马翼李永红王素华李正名
关键词:分子对接三维定量构效关系除草活性
N-(4'-取代嘧啶-2'-基)-2-甲氧羰基-5-(取代)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为进一步寻找高效、安全和对环境更加友好的除草剂,以商品化除草剂单嘧磺酯为研究基础,对其结构中的苯环5-位取代基作了结构修饰,合成了2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N-(4'-取代嘧啶-2'-基)-2-甲氧羰基-5-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化合物,通过1HNMR、质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经油菜平皿法及盆栽法测试了所有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当苯环5-位取代基为苯甲酰胺时,活性较好,其对双子叶植物的除草活性与商品化的甲嘧磺隆相当.
王美怡郭万成兰峰李永红李正名
关键词:苯磺酰脲除草活性
N-[2-(4-甲基)嘧啶基]-N′-2-硝基苯磺酰脲的合成、晶体结构、生物活性及其与酵母AHAS的分子对接被引量:9
2006年
合成了磺酰脲化合物N-[2-(4-甲基)嘧啶基]-N′-2-硝基苯磺酰脲,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培养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54159(1)nm,b=1.1533(3)nm,c=1.1857(4)nm,α=83.907(6)°,β=81.048(5)°,γ=77.637(4)°,V=0.7126(4)nm3,Dc=1.572g/cm3,Z=2,F(000)=348,R=0.0659,wR=0.1217.在晶体结构中,杂环上的一个N原子与脲桥上邻近的N原子上的H构成分子内氢键.测定了对酵母AHAS的离体抑制活性,其抑制常数Ki为(2.48±0.35)×10-7mol/L.用分子对接方法,将目标化合物晶体结构对接到靶酶酵母AHAS的活性位点,发现对接完毕目标化合物的构象与复合物晶体中的磺酰脲分子构象接近,并得到了合理的生物活性预测值.该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磺酰脲类的分子结构、药物活性并设计新的分子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王建国马宁王宝雷王素华宋海斌李正名
关键词:磺酰脲晶体结构生物活性分子对接
3-N-苄氧羰基-β-氨基丁酸糖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被引量:2
2007年
将两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结构单元β-氨基丁酸和糖分子结合在一个分子内,设计合成了8个新糖酯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认了其结构.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诱导活性,且一些化合物的诱导活性比水杨酸的好.
臧洪俊李正名范志金刘秀峰王素华
关键词:糖酯生物活性
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与其抑制剂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MCCE,Autodock及密度泛函方法对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与其抑制剂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KARI活性位点中的Mg2+在活性位点残基的离子化状态、活性位点的静电性质以及与抑制剂结合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同时,抑制剂在结合方式、前线轨道布居及静电势等方面与酶促反应中间体(HOIV)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电离的羧基是当前发现的靶向KARI抑制剂一个重要的结构特征,进一步推广可认为潜在的抑制剂应该拥有可电离成负电荷的功能团.在药物设计中考虑到以上结论,将有利于发现和改造靶向KARI的抑制剂.
陈沛全刘幸海孙宏伟王宝雷李正名赖城明
关键词:抑制剂分子对接密度泛函理论
一些吲哚二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对AHAS的抑制活性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一些新结构特征的AHAS抑制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吲哚二酮类化合物.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化合物13在100μg/mL浓度下对AHAS的抑制达到85%,化合物7(平皿法)在100μg/mL浓度条件下对油菜胚根生长抑制率可达84.7%,是一类未见文献报道的结构新型的AHAS抑制剂,有望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更高活性的化合物提供参考.
谭海忠李慧东王建国李文明李永红李正名
关键词:生物活性
咪唑甘油磷酸酯脱水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咪唑甘油磷酸酯脱水酶(IGPD)是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组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可以作为设计除草剂的靶标,通过抑制酶的活性中断组氨酸的合成使植物死亡,达到除草目的。文中介绍了IGPD的酶学特征与催化机理,并着重概述了以IGPD为靶标的三唑磷酸酯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肖勇军王建国何凤琦李正名
N-(2-甲氧羰基-1-甲基)-乙基-(N′-D-乙酰基吡喃型糖)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5种糖基异硫氰酸酯(4)与β-氨基丁酸甲酯(3)经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5种N-(2-甲氧羰基-1-甲基)-乙基-(N′-D-乙酰基吡喃型糖)硫脲,所得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测试技术确证了结构。生测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一定的诱导抗性,而对黄瓜花叶病毒(CMV)无诱导抗性。
臧洪俊李正名杨宇红赵卫光王素华
关键词:Β-氨基丁酸生物活性
Study on a Specific Site Tyr^(444) on a Hyperthermophilic Enzyme APE1547
2009年
Hyperthermophilic enzyme APE1547 is an extremely thermostable recombinant protein from thermophilic archaeon Aeropyrumpernix K1. The Tyr444 located in the catalytic domain adjacent to the catalytic amino acid Ser445 and formed hydrogen bond with Ile567.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yr444 on the activity of APE1547,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was applied. Two mutant enzymes T444S and T444G were created. Comparison of the mutant enzymes with wide enzyme, the thermostability of mutants T444S and T444G decreased by 10%-20%, but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mutants toward pNPC8 and Ac-Leu-pNA increased 1.33 and 1.75 fold respectively. Molecular modeling shows that the elimination of hydrogen bond between Tyr444 and Ile567 is the cause of the decrease in thermostability and increase in catalytic efficiency.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yr444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atalytic ability and thermostability of this enzyme.
RAO LangBI Yun-fengXIE Gui-qiuZHANG FeiWANG YanCAO Shu-guiGAO Ren-jun
关键词:ACTIVITY
Synthesis of Novel 1-Arylsulfonyl-4-(1′-N-2′, 3′, 4′, 6′-tetra- O-acetyl-β-D-glucopyranosyl)thiosemicarbazides
2006年
The synthesis of novel 1-arylsulfonyl -4- (1'-N -2', 3', 4', 6'-tetra-O-acetyl-β-D-gluco- pyranosyl) thiosemicarbazides via condensation of 2, 3, 4, 6-tetra-O-acetyl-β-D-glucopyranosyl isothiocyanate with substituted phenylsulfonyl hydrazines was described. Their structur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confirmed by ^1H NMR, ^13C NMR spectr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MS.
Yu Xin LI Zheng Ming LI Wei Guang ZHAO Wen Li DONG Su Hua WANG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