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科研基金项目(NSKD08002)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庆林郭亚桥王丽丽罗跃嘉邱江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科研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返回抑制梯度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来自ERP研究的证据被引量:3
- 2010年
- 通过操纵线索和靶刺激的空间关系,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返回抑制梯度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线索化条件下,P1波幅减小。在175-225ms内,线索化与相邻均比相对条件诱发了一个更大的负成分(Nd200),而且当返回抑制量大(线索化位置)时,Nd200更大。差异波(线索化-相对)的地形图显示,该负成分主要在额中部脑区有明显激活。在250-300ms内,线索化比相对条件同样诱发了一个更大的负成分(Nd270),差异波(线索化-相对)的地形图显示,该负成分主要在右侧顶部脑区有明显激活。结果表明,返回抑制梯度效应可能是由线索化位置的抑制和注意方向的转换共同引起的。
- 王丽丽邱江郭亚桥张庆林罗跃嘉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 反馈负波的强化学习和情绪/动机的分离被引量:3
- 2010年
- 反馈负波(FRN)是由代表行为错误或失去金钱等负性反馈刺激诱发的一种脑电波成分,出现在刺激呈现后250~300 ms左右,偶极子源定位发现这一成分产生于前扣带回附近.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以图形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联结学习——联结反转两阶段任务,考察了预期一致和预期不一致对FRN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预期一致时,正性反馈诱发了更负的FRN,溯源分析显示,差异可能源于后扣带回区;与预期不一致时,负性反馈诱发了更负的FRN,溯源分析显示,差异可能源于前扣带回区.上述结果表明,与预期一致时FRN可能反映了情绪/动机过程,与预期不一致时FRN可能反映了强化学习过程.
- 刘春雷贾磊高树玲张庆林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 返回抑制的认知神经机制:来自ERP研究的证据被引量:2
- 2010年
- 为验证注意抑制说或反应抑制说,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返回抑制的脑内时程变化。结果发现,线索化与非线索化条件下的早期ERP成分(P1、N1)变化基本一致,在180-220ms,线索化比非线索化诱发了一个更加负性的成分(Nd),差异波("线索化"减去"非线索化")地形图显示,该负成分主要激活了额部脑区。结果表明,注意抑制说与反应抑制说对返回抑制的产生均有贡献。
- 王丽丽郭亚桥邱江张庆林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 面孔方位对返回抑制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采用辨别任务探讨了正立与倒立的中性面孔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同时线索化范式考察了正立与倒立面孔线索对靶刺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面孔线索对随后靶刺激的反应没有影响。实验二采用单线索范式考察正立与倒立面孔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线索条件下均产生了返回抑制,而且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三,正立与倒立面孔作为靶刺激呈现,得到与实验二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当采用中性面孔为线索时,返回抑制的产生并不受线索与靶刺激显著性的影响,而且返回抑制这种"盲目"机制不受任务难度的影响。
- 王丽丽罗跃嘉郭亚桥张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