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2003DEA6N042)

作品数:14 被引量:255H指数:9
相关作者:李永振陈国宝陈丕茂舒黎明陈新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鱼类
  • 8篇珊瑚礁
  • 3篇南沙群岛
  • 2篇多样性
  • 2篇渔业
  • 2篇渔业资源
  • 2篇软骨鱼类
  • 2篇主要鱼类
  • 1篇鱼类分类
  • 1篇鱼类资源
  • 1篇渔获
  • 1篇渔获率
  • 1篇渔业资源增殖
  • 1篇渔业资源增殖...
  • 1篇增殖放流
  • 1篇食物
  • 1篇食物网
  • 1篇食性
  • 1篇年龄
  • 1篇群岛

机构

  • 1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1篇李永振
  • 6篇陈国宝
  • 5篇陈丕茂
  • 4篇舒黎明
  • 2篇董丽娜
  • 2篇史赟荣
  • 2篇张月平
  • 2篇艾红
  • 2篇李娜娜
  • 2篇陈新军
  • 1篇梁小芸
  • 1篇朱文聪
  • 1篇高天翔
  • 1篇袁蔚文
  • 1篇孙冬芳
  • 1篇李夏

传媒

  • 5篇南方水产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部湾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根据南海北部湾海域鱼类物种种类组成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了鱼类物种组成,并计算了北部湾海域鱼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北部湾海域共记录鱼类626种,隶属2纲27目。其中软骨鱼类为7目16科27属42种;硬骨鱼类20目122科344属584种,以鲈形目种类最多、有331种,占硬骨鱼类总物种数的56.8%,其次为鲀形目、杜夫鱼目等。北部湾海域鱼类平均△+约为63.5,∧+约为110。北部湾海域鱼类△+高于东沙群岛的珊瑚礁海域,但低于北方的黄渤海海域和一些河口区域,符合纬度较低的海域其△+一般也较小这一规律;而∧+与其他海区相比则差异不大。
孙冬芳朱文聪艾红李娜娜董丽娜史赟荣卢伟华李希国李永振
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10
2006年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陈国宝李永振陈新军舒黎明
关键词:软骨鱼类珊瑚礁
南海珊瑚礁周围过渡性水域主要鱼类食性与食物的关系被引量:9
2006年
对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侧条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大眼六鳃鲨Hexanchus vituius、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及达尖犁头Rhynchobatus djiddensis、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裸狐鲣Gymnosarda unicolor、扁舵鲣Auxis thazard、黄斑胡椒鲷Plectorhynchus flavomaculatus、密点胡椒鲷Plectorhynchus gaterinus、尖嘴Dasyatis zugei、星点Caranx stellatus、黑Caranx lugubrisr等13种南海主要珊瑚礁周围过渡性水域鱼类进行食性分析,根据其胃含物中饵料生物的重量组成和出现频率,分为4种食性类型。同时还分析了13种鱼的食物关系和营养级,为该海域渔场生态系食物网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张月平陈丕茂梁小芸
关键词:主要鱼类食性珊瑚礁
南海主要珊瑚礁科鱼类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20
2005年
1998年3~5月和1999年5~6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刺网3种作业方式在西沙的浪花礁、华光礁、琛航岛、永兴岛、北礁和南沙的渚碧礁、南薰礁、东门礁、美济礁、赤瓜礁、永署礁、华阳礁等12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捕获科鱼类6属25种,渔获量计942尾256.4kg;其中在南沙调查区捕获6属22种,共641尾205.5kg,优势种依次为尾纹九棘鲈、蜂巢石斑鱼、六角石斑鱼、黑边石斑鱼;在西沙调查区捕获6属14种,共301尾50.9kg,优势种依次为尾纹九棘鲈、六角石斑鱼、黑边石斑鱼、蜂巢石斑鱼,同时分析了主要种类尾纹九棘鲈、六角石斑鱼和蜂巢石斑鱼的生物学特征。
陈国宝李永振
关键词:渔获率珊瑚礁
路氏双髻鲨的种群统计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根据路氏双髻鲨Sphyrnalewini的平均性成熟年龄tα=5a、寿命tλ=15a、平均出生率b=6·4·a-1和自然死亡系数M=0·279·a-1,估算在未开发状态下的内在瞬时增长率r0=0·265·a-1、世代生殖率R0=6·212、世代间期G=7·571a和种群倍增时间tx2=2·616a;探讨了M对r0等种群统计参数的影响;估算了不同开捕年龄tC时的临界捕捞死亡系数FC,拟合了FC和tC的关系式,证明FC随开捕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当tC>5a,种群不会因捕捞而减少。
陈丕茂李永振袁蔚文
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主要鱼类食物网被引量:9
2005年
在南沙岛礁周围水域收集了43种主要鱼类,共940个胃含物,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一般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兼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食性类型。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划分为4个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高级肉食性动物。并根据这些营养级的划分,南沙岛礁周围水域43种主要鱼类可分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比为28105。灰裸顶鲷是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三重剌网举足轻重的捕捞对象,从食物网的观点出发,应加强灰裸顶鲷幼鱼期敌害鱼和其竞食者的捕捞,为低级肉食性经济鱼类除害,灰裸顶鲷就有可能增加资源量。
张月平陈丕茂
关键词:鱼类食物网
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被引量:46
2011年
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为更全面地了解南海诸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系统整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东沙、西沙和中沙及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资源调查的历史资料,研究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分类学多样性。种类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东沙记录鱼类种类514种,西沙和中沙632种,南沙548种;各礁区记录鱼类物种数目少于预测数目,也少于全球其他生境相似的海域记录的鱼类种数。估算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和∧+分别为55.1、121;西沙、中沙△+为60.2,∧+为164;南沙△+为56.6、∧+为150;各礁区海域鱼类△+值均小于东海陆架海域,而∧+值均高于东海陆架海域。在种和科的分类水平上,计算了南海珊瑚礁海域与卡拉棉群岛、米尔恩湾、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和南海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西、中沙群岛与其他礁区海域鱼类在种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相差较大,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在科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较为接近;另外,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均高于其与陆架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对南海珊瑚礁、卡拉棉群岛和米尔恩湾等海域典型礁栖性鱼类的科的物种相对丰富度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南海珊瑚礁鱼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
李永振史赟荣艾红董丽娜李娜娜李夏高天翔
关键词:珊瑚礁鱼类
南海岛礁渔业可持续利用的探讨被引量:5
2005年
随着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南海岛礁渔业成为南海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南海岛礁渔业的开发现状,阐述了南海岛礁渔业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地位以及制约发展因素,并提出实现南海岛礁渔业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保护措施。
陈国宝李永振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
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13
2007年
根据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主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的2个航次专业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以真鲨目和鲼目的种类数占优势,硬骨鱼类以鲈形目和鲀形目的种类数占优势。相对重要指数(IRI)大于500的鱼类定为优势种,西沙群岛有5种,分别为迈氏条尾魟(Taeniura meyeni)、长吻裸颊鲷(Lethrinus miniatus)、胡椒鲷(Plectorhinchus pictus)、黄斑胡椒鲷(P.flavomaculatus)和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中沙群岛有6种,分别为黄斑胡椒鲷、迈氏条尾魟、圆燕鱼(Platax orbicularis)、密斑刺鲀(Dioson hystrix)、红裸颊鲷(Lethrinus rubrioperculatus)和胡椒鲷;南沙群岛有3种,分别为黑梢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和星点鲹(Caranx stellatus)。针对南海珊瑚礁水域鱼类个体大小悬殊的特点,本文分别以个体数和生物量为基础计算该水域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物种组成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无论与南海北部陆架海域还是与南沙西南陆架区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而属于相同生境类型水域的鱼类物种相似性较高。
陈国宝李永振陈新军
关键词:多样性鱼类珊瑚礁
南沙群岛珊瑚礁区7种鲈总科鱼类鳞片年轮特征被引量:10
2005年
选取2004年5月至7月三重刺网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7种鲈总科鱼类的鳞片标本,使用显微镜与投影仪结合观察年轮特征,进一步鉴定鱼类年龄。结果表明:此次调查采集到的南沙群岛鲈总科鱼类鳞片的年轮标志主要为侧区出现切割型环片;从年龄结构上看,该次调查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鱼种年龄以3-6龄鱼为主,这主要与网具的选择性有关。同时,也论述了鳞片采样以及观测中的注意点,以期为南海鱼类年轮的鉴定提供借鉴。
舒黎明陈国宝李永振
关键词:鳞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