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338)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徐艳玲申森李建柱贺方彬庞睿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主义
  • 7篇社会主义
  • 6篇中国特色社会...
  • 6篇特色社会主义
  • 2篇语境
  • 2篇后危机时代
  • 1篇学者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治教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思想政治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破题
  • 1篇全球正义
  • 1篇历史演进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马克思主义传...
  • 1篇教育

机构

  • 9篇山东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9篇徐艳玲
  • 1篇贺方彬
  • 1篇申森
  • 1篇庞睿
  • 1篇李建柱

传媒

  • 3篇理论探讨
  • 2篇学习论坛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中共贵州省委...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被引量:6
2012年
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呈现出可喜的"争鸣"局面,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上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存量":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的辨析,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与演进的研究,三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研究,四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的研究,五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研究。本文在对以上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择要阐述的基础上,指明其研究的成就及不足,而其不足恰恰应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其要义是在"存量"的基础上实现"增量"研究,其目标指向是不仅从理论上做到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系建构和合理提炼,而且要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塑型。
徐艳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反全球化”对“全球化”:一个全球正义的视角——兼论“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度启示被引量:2
2011年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国际范围内关于全球化的论争达到了新的高潮。与此同时,伴随着全球化纵向和横向上的拓展所导致的全球不平等、不公正现象越来越突出,"全球正义"问题凸显。"全球正义"不仅是当今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也成为整合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冲突的基本线索之一。在当下,"全球正义"的实现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既不能完全依赖于全球化,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反全球化,而是要依赖于两者的互动,依赖于全球主义者和反全球化者所提出的问题的双重反思。如果说,全球化是一个正题,反全球化是一个反题,那么,"和谐世界"就是一个合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价值理想,为促进全球和谐打开了新的认识视野,不啻为一种新型的全球正义观,对于整合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冲突、最终促进"全球正义"的实现具有长期的规范、指导意义。
徐艳玲
关键词:反全球化全球正义
当代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演进
2013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演进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实现的,是在当代全球化的世界图景这一宏大叙事中不断生成和拓展出来的。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把中国社会主义置于当代全球化发展的时空背景中加以审视,思考中国的命运,设计中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逐步地、自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社会主义。
徐艳玲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演进
后危机时代语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被引量:2
2010年
从后危机时代语境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更能透视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深层价值和意义。后危机时代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表征为: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阈,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后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紧跟时代的潮流,但绝不迷失自己的方向;善于实现理论创新,但绝不动摇思想理论根基;积极借鉴和总结别国的经验教训,但绝不简单照搬模仿。其全球化意义在于:既保持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精髓,又保持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后危机时代语境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性。这两方面的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徐艳玲贺方彬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被引量:14
2011年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迅速崛起的姿态以及对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成为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多于"社会主义"。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已形成了多元化格局,但对中国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多注重文本的梳理,与现实"对话"不足;个案研究突出,整体性观照不足。我们要用中国学者的主体性态度对此进行审视,进一步拓宽理论视野,以一种积极的、平等的态度与全球学者进行"对话",以期更好地掌握全球范围内中国特9色社会主义研究的"话语权"。
徐艳玲申森
关键词:国外学者话语权
“挑战—回应”:当代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互动被引量:1
2013年
全球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之一。很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形成和发展的,恰恰相反,它是在当代全球化的世界图景中不断生成和拓展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全球化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要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积极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正确回应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新的实践,直面新的现实,把思考问题的视野放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所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上,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注重对全球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及时、有效的回应。可以说,"挑战—回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发展方式,回应挑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契机。
徐艳玲庞睿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应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1年
站在全球化的制高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置于全球化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阐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不仅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宽阔的视角,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一方面,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具有契合性,当代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推进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又是全球化的指针和方向。从根本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理论的发展创新以及实践的拓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全球化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的认知水平和解决全球化时代重大历史课题的能力。
徐艳玲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后危机时代语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从后危机时代语境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更能透视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深层价值和意义。后危机时代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表征为: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
徐艳玲贺方彬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献传递
马克思主义传播学: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破题求解被引量:12
2013年
从当下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难以突破: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如何进一步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如何构建面向全体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体系,如何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的"灌输论"色彩,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等等。马克思主义传播学旨在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破题求解,其主要内容是按照现代传播学的框架建立包括传播环境研究、传播主体研究、传播客体研究、传播内容研究、传播方式和路径研究、传播受众研究等在内的内容体系。路径选择包括: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环境、整合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介、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受众细分和策略选择、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评估机制。
徐艳玲李建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政治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