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2A550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向云李桂华杨颖纪俊敏康雪梅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化学和物理精炼方法对小麦胚芽油品质劣变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为提高精炼的小麦胚芽油品质质量,该文研究了化学和物理精炼过程中小麦胚芽油的品质劣变程度。结果表明:化学精炼的小麦胚芽油,酸价降至0.18 KOH/(mg/g),反式脂肪酸含量由毛油的未检出增加到0.07%,生育酚含量损失了37.14%。物理精炼的小麦胚芽油,在真空残压≤60 Pa,在温度为200℃~240℃,时间为2 h^8 h条件下脱酸,酸价降为5.49 KOH/(mg/g)~0.19 KOH/(mg/g),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10%~3.13%;过氧化值为1.61 mmol/kg^4.33 mmol/kg,茴香胺值13.76~59.3;生育酚含量减少26.68%~85.90%。由其试验结果对比知,化学精炼对小麦胚芽油品质劣变的影响明显小于物理精炼,尤其是防止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维生素E含量损失等方面显著,是一种适合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功能性营养成分类型的油脂的精炼方法。
- 杨颖李桂华赵芳王向云
- 关键词:小麦胚芽油反式脂肪酸物理精炼化学精炼
- 物理精炼工艺对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品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以n-3和n-6型多不饱和油脂——亚麻籽毛油和葡萄籽毛油为原料,探讨了物理精炼对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的脱酸效果、氧化程度、反式脂肪酸产生和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在真空残压≤50 Pa、220℃条件下脱酸,精炼4 h后,经脱胶脱色的亚麻籽油酸价为0.67 mg/g,过氧化值为4.25 mmol/kg,茴香胺值为105.32,反式脂肪酸含量为3.62%,生育酚为28.05 mg/100 g;而脱胶脱色的葡萄籽油酸价为0.49 mg/g,过氧化值为2.27 mmol/kg,茴香胺值为21.66,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27%,生育酚为26.23 mg/100 g.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物理精炼,亚麻籽油氧化裂变程度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速率均比葡萄籽油高,这说明多不饱和油脂的不饱和度越高、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物理精炼工艺脱酸.
- 祝品李桂华赵芳王向云康雪梅
- 关键词:亚麻籽油葡萄籽油物理精炼反式脂肪酸
- 化学和物理精炼工艺对葡萄籽油氧化劣变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研究化学和物理精炼工艺对葡萄籽油氧化裂变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化学和物理工艺精炼葡萄籽原油,探讨反式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精炼阶段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VE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经化学精炼酸价降至(0.20±0.016)mgKOH/g,葡萄籽油的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降低,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增加至(0.36±0.0014)%,VE损失了37%~43%。对葡萄籽原油进行物理精炼,240℃条件下真空脱酸6h,酸价降至(0.19±0.029)mgKOH/g,过氧化值降低、P-茴香胺值升高,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增至(0.91±0.0013)%,VE损失了50.69%。比较得知,物理精炼过程相对于化学精炼对葡萄籽油品质的影响较大。
- 王向云李桂华赵芳杨颖纪俊敏
- 关键词:葡萄籽油化学精炼物理精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
- 不同精炼脱酸方法对葡萄籽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本文以酸价为15.12±0.016mgKOH/g的葡萄籽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物理法和酶法精炼方法脱酸,重点研究了不同的精炼脱酸方法对葡萄籽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种类以及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精炼脱酸工艺申葡萄籽油的酸价以及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化学法精炼脱酸,葡萄籽油的酸价降至0.10a±0.022mgKOH/g以下,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了0.31±0.0011%。采用物理法精炼脱酸:在240℃条件下脱酸8h,酸价为0.13±0.018mgKOH/g,反式脂肪酸含量为1.86%。酶法酯化脱酸:在反应温度80℃、甘油添加量300%、加酶量3%、时间8h的条件下,葡萄籽油的酸价降到2.36士0.026mgKOH/g,反式脂肪酸含量由O.034±0.001%升至0.035±0.00l%0.041±0.0016%。不同的精炼脱酸方法对葡萄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影响的规律为:酶法〈化学法〈物理法。采用酶促酯化脱酸方法对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很小。
- 李桂华王向云赵芳杨颖任国卫
- 关键词:葡萄籽油反式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