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140011-3)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范业赓莫磊兴刘红坚何为中王天顺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甘蔗
  • 2篇试管苗
  • 1篇性状
  • 1篇移栽
  • 1篇试管苗移栽
  • 1篇田间
  • 1篇田间表现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激素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培苗
  • 1篇瓶外生根
  • 1篇种苗
  • 1篇主要农艺性状
  • 1篇组培
  • 1篇组培苗
  • 1篇无根
  • 1篇酶活

机构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篇范业赓
  • 2篇莫磊兴
  • 2篇何为中
  • 2篇刘红坚
  • 1篇牙禹
  • 1篇翁梦苓
  • 1篇王天顺
  • 1篇陈忠良
  • 1篇许树宁

传媒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甘蔗无根试管苗移栽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和POD活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无根试管苗为材料,将其移栽至苗圃中,对其生根过程中根发生情况以及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二氢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突破表皮的时间为4~6d.6d时80%幼苗长出可见根。内源激素IAA、ABA、ZR的含量在根原基诱导阶段逐步上升(0~2d);在根原基形成阶段逐渐下降,并处于较低水平(2~4d);在根突破表皮前后又逐渐升高(4~8d)。POD活性在根原基诱导阶段逐渐下降:根原基形成阶段波动很大,出现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根突破表皮前活性降低,根生长阶段处于稳定水平。
范业赓陈忠良刘红坚何为中莫磊兴
关键词:甘蔗内源激素过氧化物酶活性
甘蔗健康组培苗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研究甘蔗健康种苗后代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以ROC22和桂糖35号脱毒健康种苗第1代种茎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研究甘蔗健康第2至第3代新植及其宿根蔗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与其供体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ROC22和桂糖35号脱毒处理的分蘖率、发株率和每667 m2有效茎数均高于对照;但参试品种脱毒处理的茎径均小于对照,桂糖35号脱毒处理的茎径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个参试品种脱毒处理的每667 m2有效茎数、株高和每667 m2产量与对照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表明:ROC22和桂糖35号茎尖脱毒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并不优于对照。
何为中范业赓刘红坚翁梦苓许树宁
关键词:甘蔗健康种苗农艺性状田间表现
甘蔗试管苗瓶内生根与瓶外生根培养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以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无根试管苗和有根试管苗为材料,对其移栽苗圃后成活率、分蘖率、株高、根系生长情况及两种试管苗生根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根法各有优劣;传统的瓶内生根技术有利于组培苗的生根,提高了苗的生根率、长势和移栽成活率及苗的质量;瓶外直接生根则有利于降低甘蔗组培的生产成本,提高组培苗的产量和缩短苗的生产周期。
刘红坚范业赓何为中莫磊兴王天顺牙禹
关键词: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