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17)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刘俊明杨惠根张北辰吴振森区家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星际
  • 4篇星际磁场
  • 4篇行星
  • 4篇行星际
  • 4篇行星际磁场
  • 3篇电离层
  • 3篇重联
  • 3篇极光
  • 3篇极区
  • 3篇极区电离层
  • 3篇磁重联
  • 2篇地磁
  • 2篇地磁场
  • 2篇多项式
  • 2篇最小二乘
  • 2篇小尺度
  • 2篇空间分辨率
  • 2篇勒让德
  • 2篇勒让德多项式
  • 2篇雷达

机构

  • 4篇西安电子科技...
  • 4篇中国极地研究...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杨惠根
  • 3篇邢赞扬
  • 2篇吴振森
  • 2篇张北辰
  • 2篇刘俊明
  • 2篇区家明
  • 1篇陈耿雄
  • 1篇胡泽骏
  • 1篇刘勇华
  • 1篇胡红桥
  • 1篇张清和
  • 1篇徐文耀
  • 1篇杜爱民
  • 1篇洪明华
  • 1篇王源
  • 1篇赵旭东
  • 1篇白春华
  • 1篇罗浩
  • 1篇韩德胜

传媒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4年12月13日IMF北向期间极区亚暴电离层电动力学特征
2012年
利用KRM地磁反演方法,结合北半球中高纬度地磁台站数据,研究了2004年12月13日行星际磁场北向期间发生的亚暴事件,极区电离层电动力学参量(电流矢量、等效电流函数以及电势)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该亚暴膨胀相起始后,午夜之前西向电集流急剧增强,且等效电流体系表现为夜侧双涡,同时伴随夜侧增强的南向电场.由于极弱的直接驱动过程,卸载过程引起的电离层效应得到清楚显示.卸载过程在膨胀相期间起绝对主导性作用.同时,夜侧电导率的增强是电集流区域电流急剧增强的主要原因.
刘俊明张北辰Kamide Y吴振森杨惠根
关键词:亚暴极区电离层电动力学行星际磁场
小尺度地磁场勒让德多项式建模方法
根据地面实测地磁场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勒让德多项式的对小尺度地磁场的模型建立方法,结合数据预处理、最小二乘拟合方法,采用高阶的模型描述典型小尺度区域的地磁场,绘制出地磁图.通过实验验证,模型拟合实验点的数据与真实数据的磁场...
区家明杜爱民徐文耀洪明华陈耿雄罗浩赵旭东白春华王源
关键词:空间分辨率勒让德多项式最小二乘
文献传递
小尺度地磁场勒让德多项式建模方法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地面实测地磁场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勒让德多项式的对小尺度地磁场的模型建立方法,结合数据预处理、最小二乘拟合方法,采用高阶的模型描述典型小尺度区域的地磁场,绘制出地磁图.通过实验验证,模型拟合实验点的数据与真实数据的磁场总强度平均误差小于30nT,并且反映出小尺度区域中磁场的精细结构,有效地抑制了边界效应,大大提高了地磁场建模能力.另外讨论了勒让德多项式建模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使用范围.这为地磁场在空间延拓、探矿、地下结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区家明杜爱民徐文耀洪明华陈耿雄罗浩赵旭东白春华王源
关键词:空间分辨率勒让德多项式最小二乘
极区电离层对流爆发的光学和雷达的协同观测
利用北极黄河站的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的高分辨率的地面极光观测数据,结合南北极SuperDARN雷达网以及ACE卫星的联合观测,研究发生在2004年01月03日08:10-08:45UT时间段内的极区电离层日侧对流爆发事件。...
邢赞扬杨惠根吴振森张清和刘建军胡红桥
关键词:行星际磁场磁重联
文献传递
极区电离层对流爆发的光学和雷达的协同观测
利用北极黄河站的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的高分辨率的地面极光观测数据,结合南北极SuperDARN雷达网以及ACE卫星的联合观测,研究发生在2004年01月03日08:10-08:45UT时间段内的极区电离层日侧对流爆发事件。...
邢赞扬杨惠根吴振森张清和刘建军胡红桥
关键词:行星际磁场磁重联
Spontaneous and trigger-associated substorms compared: Electrodynamic parameters in the polar ionosphere
The precise nature of the physical mechanism leading to the substorm expansion onset and to different recoveri...
Y.Kamide
文献传递
不同行星际磁场条件下极向运动极光结构的多手段联合观测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北极黄河站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ASI)的高分辨率的地面极光观测数据,联合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EIS-CAT)Svalbard雷达(ESR),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SuperDARN)雷达等观测,研究了发生在2003年12月22日0900—1010 UT时间段内极区电离层极光和等离子体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不同行星际磁场(IMF)条件下,黄河站极光ASI均观测到了一系列极向运动极光结构(PMAFs),其特征为极光在赤道向一侧点亮后向高纬扩展。这些PMAFs都伴随有明显的粒子沉降特征,且在IMF北向时该粒子沉降能达到更低的电离层E层区域,而此时这些PMAFs相应位置的高纬电离层出现了一个典型反向对流涡,这是高纬(尾瓣)重联的典型特征之一。这些结果表明北向IMF条件下的这些PMAFs是由高纬重联所产生。在IMF南向时,黄河站观测到的PMAFs可跨越更广的地磁纬度,表明其演化时间亦较长,其相应区域的电离层特征也表明该PMAFs由日侧磁层顶低纬磁重联所产生。
邢赞扬杨惠根韩德胜吴振森刘俊明胡泽骏张清和刘勇华张北辰胡红桥
关键词:行星际磁场磁重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