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186)

作品数:4 被引量:76H指数:3
相关作者:曾勇军周庆红赵小敏余进祥吕伟生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水稻
  • 2篇土壤酸化
  • 2篇鄱阳湖
  • 2篇鄱阳湖流域
  • 2篇湖流
  • 1篇氮磷
  • 1篇诱变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研究
  • 1篇早熟
  • 1篇早熟性
  • 1篇熟性
  • 1篇双季水稻
  • 1篇晚稻
  • 1篇耐高温
  • 1篇金针菇
  • 1篇航天
  • 1篇航天诱变
  • 1篇SCS模型

机构

  • 5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曾勇军
  • 2篇周庆红
  • 2篇谭雪明
  • 2篇石庆华
  • 2篇潘晓华
  • 2篇余进祥
  • 2篇吕伟生
  • 2篇赵小敏
  • 1篇张诚
  • 1篇杨寅桂

传媒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土壤径流曲线值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SCS模型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测模型的基础模型,开展模型适用性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可减少模型模拟参数的累积偏差,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在鄱阳湖流域内,对具有代表性的水田、水旱轮作、旱地、菜地、果园等优势农业利用方式的降雨量和径流量进行全年定点监测,测定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径流曲线值(CN),分析施肥、土壤质地及利用方式对土壤径流曲线值的影响,评价SCS模型在鄱阳湖区域运用的有效性,是开展鄱阳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监测和评估的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水旱轮作、菜地、旱地、果园、茶园等农业种植模式土壤的径流曲线值(土壤湿度中等)分别为71~74、66~73、48~58、47~61、42~48、39。除降水强度等自然条件外,农业利用方式和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径流曲线值(CN)的主要因子。施肥对多年生作物种植模式土壤径流曲线值没有显著影响,对1年生作物种植模式土壤径流曲线值影响显著。农业利用方式不同,SCS模型有效性最佳时的径流初损值Ia不同,Ia=0.2S时,SCS模型对水田径流模拟的有效性最好;Ia=0.3S时,模型对水旱轮作和旱地地表径流模拟的有效性最好;Ia=0.1S时,模型对园地地表径流模拟的有效性最好。
余进祥赵小敏吕琲刘娅菲
关键词:SCS模型
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的氮磷输出特征被引量:18
2010年
定点监测2008年鄱阳湖流域水田、水旱轮作、旱地、菜地、桔园、脐橙园和茶园等优势农业利用方式的田间降雨量、径流量及氮、磷的输出形态和负荷,分析不同农业利用方式的氮、磷输出特征和年输出负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中,水旱轮作、旱地、脐橙园、水田、菜地、桔园和茶园等农业利用方式的总氮年输出总负荷分别为45.3,44.8,42.3,39.7,35.8,25.7,20.0kg/hm2,其中基础输出负荷分别为34.9,30.6,31.2,29.9,21.6,17.8,13.1kg/hm2,本年度输出负荷分别为10.4,14.2,11.1,9.8,14.2,8.0,6.9kg/hm2;总磷年输出总负荷分别为4.7,16.4,25.6,7.8,11.7,18.8,3.1kg/hm2,其中基础输出负荷分别为2.9,8.8,7.0,8.0,5.4,5.0,1.6kg/hm2,本年度输出负荷分别为1.7,7.6,18.7,2.5,6.7,10.8,1.5kg/hm2。颗粒态氮和颗粒态磷是农田地表径流水相氮、磷输出的主要形态,分别占84.1%~90.3%和78.7%~92.2%,但其输出比例都低于人工降雨模拟的研究结果。
余进祥赵小敏吕琲刘娅菲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
土壤酸化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1
2014年
土壤pH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目前还不清楚土壤酸化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硫酸调节土壤pH结合移栽后浇灌不同pH的水使土壤酸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pH的下降,双季早、晚稻生育期延长,物质生产量下降,产量降低,当浇灌水pH下降至4.5以下,土壤pH下降至5.0以下时,双季早、晚稻产量下降明显,其中早稻平均下降7.82%,晚稻平均下降8.06%;当浇灌水pH下降至3.5以下,土壤pH下降至4.5以下时,双季早、晚稻产量下降幅度更大。土壤酸化主要抑制双季早、晚稻前期分蘖的发生,导致每穗粒数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曾勇军周庆红吕伟生谭雪明潘晓华石庆华
关键词:土壤酸化双季水稻
两株金针菇航天诱变菌株耐高温和早熟性栽培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金针菇航天诱变种(航金1号、航金2号)和亲本"江山白"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条件栽培试验,对它们的耐高温性和早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个航天诱变种与亲本相比,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和提早成熟的特性,其中又以航金1号最佳。同时研究发现,在30℃的高温下,航金1号和航金2号菌丝体仍可正常生长,而对照却出现老化现象;在18℃的相对高温下,航金1号和航金2号可正常出菇,而对照极少出菇。通过不同的栽培配方比较发现,以配方为棉籽壳34%,杂木屑34%,麦麸25%,玉米粉5%,石膏1%,蔗糖1%的混合培养料栽培出的金针菇产量较高。金针菇航金1号菌株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和意义。
周庆红杨寅桂曾勇军张诚
关键词:金针菇航天诱变耐高温早熟性
土壤酸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研究背景】土壤酸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最引人注目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的pH值已下降至5.5以下,其中很大一部分小于5.0,甚至是4.5。土壤酸化条件下,土壤中H+和A13+增加,造成Ca2+、Mg+、K+等...
曾勇军吕伟生谭雪明石庆华潘晓华
关键词:土壤酸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