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kjd240001)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盛群更多>>
- 相关机构: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趋光性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以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平均体长(13.55±1.96)mm为样本,研究了对7种单色光谱、全色光谱的趋光特性和性别间的差异。实验水簇箱设可更换滤光片的固定光源和捕获趋光幼虾网具,记录5 min内的趋光频率并捕获30 min时的趋光幼虾样本,检测所获样本体长与性别。实验结果表明:(1)410 nm和全色光谱组的幼虾趋光频率最高,555 nm组最低;(2)随光照时间延长幼虾趋光行为减弱,表现出光感疲劳现象;(3)450 nm组的捕获样本中,雌性数占80%,雌雄比4.0达到实验最大值,全色光组的雌性数仅占42.3%,雌雄比0.73为实验最小值;(4)610 nm组捕获样本平均体长最大,410 nm组的平均体长最小,表明发育早期幼虾对短波长敏感,而发育中期的幼虾则对长波长敏感。
- 马盛群李爱顺周国勤茆建强
- 关键词:性别光波长趋光性
- 温度对日本沼虾末期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分析了不同水温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末期幼体蜕壳变态过程、变态率、存活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5~26℃是日本沼虾蚤状幼体最后1次蜕皮变态的最适水温;30℃以上时多数幼体会产生明显的热应激行为反应;水体振动、强对流等环境刺激可提高幼体兴奋,引发高死亡率;29℃以上高水温培育的青虾幼体品质偏低,末期幼体蜕皮变态后3 d的总存活率小于20%。
- 马盛群李爱顺茆建强唐忠林
- 关键词:温度日本沼虾幼体变态热应激
- 中草药对高水温胁迫下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以添加不同浓度复方中草药的药饵饲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2 d后将水温从18℃升至34℃(24 h内),并持续7 d,检测不同时间幼蟹血蓝蛋白(HMC)浓度、血清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LSZ)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急升温阶段各组HMC浓度、PO和LSZ活性均急速下降,实验组降幅分别为对照组的77.4%、45.9%和22.7%,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持续性高水温阶段,各组存活个体的HMC浓度、PO和LSZ活性均有明显回升,实验组HMC、PO和LSZ的上升幅度分别高于对照组3.24倍、2.71倍和1.33倍,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HMC、PO和LSZ活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中草药对雌性的影响大于雄性;但0.5%和1%中草药添加组间的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 马盛群陈红军
- 关键词:中草药非特异性免疫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