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9090-8)
- 作品数:4 被引量:130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书慧李伟张倩董朝闻张守勤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滨州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变量施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影响的试验被引量:38
- 2006年
- 采用自主开发设计的基于GPS和G IS技术的自动变量施肥系统,于2003、2004年间进行了玉米种植条件下变量施肥田间试验。与相邻传统施肥地块相比,变量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玉米产量,在合理控制化肥用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既减少投入又增加产量的目的。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两年试验前后,变量区与传统施肥区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长,但变量区碱解氮含量的变异系数较传统区减少;变量区和传统施肥区速效磷的含量都有所下降,且变量区较传统区下降明显,变异系数减少;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增加幅度基本一致,但变量区变异系数下降。说明变量施肥具有一定均衡土壤养分的作用。
- 张书慧马成林李伟徐岩
- 关键词:土壤养分精确农业玉米产量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被引量:69
- 2007年
- 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分别建立了0.9 mm筛分风干黑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预测的近红外光谱(N IRS)分析模型。使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20、0.8714和0.7300,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42%、13.40%和7.40%。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563、0.9493和0.9522,相对误差分别为2.67%、6.48%和2.27%,测试集仿真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44%、16.65%和7.87%。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所建立的校正模型均优于偏最小二乘法所建模型;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预测土壤碱解氮含量是可行的,而速效磷、速效钾模型的测试集样品仿真的相对误差较大,其预测可行性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 李伟张书慧张倩董朝闻张守勤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分析偏最小二乘法
- 基于PDA/GPS/GIS的精确农业空间信息采集方法及其数据应用被引量:18
- 2005年
- 为了实现精确农业空间信息采集,作者运用PDA集成GPS设备与GIS软件,组成了DGPS+GIS+PDA的实时差分模式和Pocket GPS+GIS+PDA便携式两种系统。针对两种模式采集的GIS空间数据,分别提出了合理的、程式化的数据转换与处理方法。应用VC和MapX控件自主开发了用于精确农业变量施肥作业的数据处理应用程序,通过此程序能够从采集的数据中方便快捷地获得高精度农田网格图和识别参数。田间实验证明:两种信息采集模式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获得符合精确农业精度要求的农田电子地图,并能将其应用于变量施肥、采样导航和产量监测等工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吴文波张书慧李雪飞钱侠
- 关键词:农业工程精确农业变量施肥PDA
- 基于AgGPS的自动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该设计是以卫星精确定位系统AgGPS以及传感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变量施肥控制系统,其目的是实现对施肥量的精确控制.工业控制机依据直接从AgGPS接收机中读取施肥机机具的位置、速度数据或者间接由传感器读入脉冲数据再将其转换为机具速度,并结合施肥量网格数据库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使CPLD控制模块输出一定频率的步进电机驱动脉冲,控制排肥轴转速大小,从而对施肥量进行控制,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郑传涛杨莉刘袆于枫
- 关键词:工控机变量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