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801)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温海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以言行事
  • 1篇意义观
  • 1篇正名
  • 1篇社会伦理
  • 1篇庄子
  • 1篇伦理
  • 1篇孔子
  • 1篇家庭伦理
  • 1篇本体论
  • 1篇本体论意义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篇温海明

传媒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以“名”出“言”,以“言”“行”事——孔子与庄子意义观之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通过比较阐释孔子的"正名"和庄子"鱼之乐"的言意之辩,从意义实化的开端来比较孔子与庄子的意义观。文章旨在说明,孔子与庄子的意义观可以从他们关于意义起源的开端来把握,通过对意义与情境交融的原生情境的诠释和阐发,我们力图回到他们所领会的意义源发的境遇状态之中去。文章认为,以"名"出"言"是文意兴发的开端,这方面孔子的言说有非常明显的依情境而生的意味,意在"名"外,甚至在言说情境之外;这与庄子鱼之乐所面临的前语言状态异曲同工。同样,以"言""行"事说明了孔子的言语具有实化为事件的力量,而庄子则主要通过比喻和寓言来说明言语在其名相之外有能够帮助人们"行"事的力量,而二者从根本上都是通过对前命名状态的领悟来实现的。文章通过比较孔子与庄子言说的开端,梳理其语境兴发的力量,阐发前语言状态对名相世界的先行意味,突出说明意义的生发与人们对言语产生之前境域的悟性紧密相关。
温海明
关键词:正名
本体论意义上的“情”何以是伦理的?被引量:6
2013年
"情"作为人的重要的存在方式,既是个人生存于世间的有感而发,也是连接家人、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纽带。在本体意义上由"感"而生的"情"可以成为伦理学讨论的对象,因为它带有善恶意味,能够成为涵养道德行为需要研究的哲学问题。儒家礼乐文明对情与欲的节制,使得"情"的存在意义由个体延伸到群体,并在家人和陌生人之间形成动态的平衡,使得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得到维持。"情"是儒家伦理走出家庭伦理局限而成为社会伦理的重要环节。
温海明
关键词:家庭伦理社会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