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5-003-005)
-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东鹰邱旭明赵挺赵胜杜二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江苏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逆冲推覆带古生界综合解释方法研究——以苏北LTQ三维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建立了一套针对古生界逆冲推覆构造复杂变形区的综合物探解释方法流程,并在苏北LTQ地区获得成功应用。建立了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印支期前缘复杂区和后缘稳定区的构造样式格架;在推覆带构造地层分布模式指导下,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了印支面、前志留面和前震旦基底的地震反射层;并通过重、磁、电、震联合验证了地质解释的可靠性。
- 丁卫星赵胜陆英程海生赵挺杜二鹏
- 关键词:下扬子区古生界逆冲推覆构造地震解释
- 下扬子海相地层地震内幕反射的地质成因被引量:12
- 2011年
- 下扬子海相地层地震内幕反射的资料品质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钻井资料、地层沉积成岩特征和地层速度分析,认为该区下古生界因成岩作用强烈,没有明显的速度界面,难以形成好的地震反射;而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内部存在多个明显的速度界面,能形成较强的地震反射。海相地层地震内幕反射资料品质受石炭-二叠系的残存状况、构造变形等因素控制,在南黄海部分构造变形较弱地区,石炭-二叠系可以形成连续强反射;在苏皖陆上构造变形较强地区,主要形成断续反射;而在石炭-二叠系缺失地区,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多为杂乱反射。有石炭-二叠系残存的地区和构造变形相对较弱的地区为地震攻关的主要目标区。
- 邱旭明
- 关键词:地震反射石炭-二叠系海相地层
- 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分析被引量:26
- 2010年
- 通过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拉张率和沉降率等的分析认为,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K2t-E1f沉积时期是苏北-南黄海盆地发育的兴盛期,这一时期盆地的拉张率最大,沉积速率也最大,吴堡运动剥蚀强度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E2d-E2s沉积时期为典型断陷盆地发育期,这一时期的盆地的拉张率和沉降率一般都小于前一时期。三垛运动使得凹陷保存地层较全,凸起、斜坡保存地层较少;南坳地层剥蚀少,北坳地层剥蚀多;三垛运动后,盆地由断陷转为拗陷,早期分割的断陷沉积转为统一的拗陷沉积。
- 刘东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