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2BAD04B06)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汪新颖王玮彭亚静吉艳芝郝晓然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调理剂
  • 1篇玉米杂交
  • 1篇玉米杂交种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调理剂
  • 1篇土壤硝态氮
  • 1篇土壤硝态氮残...
  • 1篇硝态氮
  • 1篇硝态氮残留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玉米
  • 1篇小麦-玉米轮...
  • 1篇轮作
  • 1篇苗期
  • 1篇苗期抗旱

机构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张丽娟
  • 1篇郝晓然
  • 1篇吉艳芝
  • 1篇彭亚静
  • 1篇王玮
  • 1篇汪新颖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确定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进一步筛选出苗期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方法]以河北省主推和新审定的20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通过苗期沙培试验,测量苗期根条数、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总生物量、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8个根系性状。[结果]干旱胁迫对苗期8个根系性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长、根表面积和干重根冠比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处理间均表现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旱指标。综合3个抗旱指标的分类结果,认为农单08-5为强抗旱品种,伟科702和郑单958为中度抗旱品种,先玉335为弱抗旱品种。[结论]该研究筛选出苗期抗旱性玉米品种,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赵永锋王亚卿贾晓艳祝丽英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抗旱指标
根层调控对小麦-玉米种植体系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高产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氮素累积严重的问题,探索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作物氮素利用及土壤NO3--N残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高产粮田为对象,设置传统水氮、水氮调控、调控+土壤调理剂(Agh)、调控+CRU(用含量为43%的缓释尿素代替氮肥)和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田间小区试验,采集测定土壤、植株及根系样品,分析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氮素利用的效果。【结果】在控水减氮前提下,调理剂和GGR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吸氮量均高于传统水氮。小麦拔节期GGR处理80—100 cm土层根系分布较多,表明GGR能促进中下层根系的发育;玉米大喇叭口期,藁城调理剂和大名GGR处理20—5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均明显高于传统水氮。第一个轮作季,藁城和深州GGR的0—200 cm土体各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均显著低于传统水氮,尤其在60—100 cm土层硝态氮的残留最低;第二个轮作季,藁城调理剂和大名GGR处理各土层硝态氮的残留量显著低于传统水氮。第一个轮作季的调理剂和第二个轮作季的GGR(藁城)的氮素表观亏缺量较大,说明根层调控促进了作物对土壤累积氮素的利用。根层调控措施能够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灌溉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偏生产力(PFPN)较传统水氮平均提高了2.47 kg·m-3和18.08 kg·kg-1,平均增收258.43元/667 m2。【结论】在华北平原高产田,不同根层调控措施的小麦、玉米单季及周年的产量较传统水氮平均分别提高了8.58%、5.99%和7.13%;两季作物收获后0—100 cm土层中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传统水氮平均分别降低了70.73和59.44kg·hm-2,明显降低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减缓了向土体深层的淋溶损失;促进了小麦、玉米关键生育期根系的发育。总之,通过在控水减氮的基础上添加土壤调理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彭亚静汪新颖张丽娟郝晓然乔继杰王玮吉艳芝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土壤调理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