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2BAD04B04)

作品数:4 被引量:116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恒山张瑞富毕文波刘晶段刚强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玉米
  • 3篇春玉
  • 3篇春玉米
  • 1篇氮素
  • 1篇氮效率
  • 1篇性状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玉米品种
  • 1篇深翻
  • 1篇深松
  • 1篇生理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穗部
  • 1篇穗部性状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硝态氮
  • 1篇农田
  • 1篇硝态氮
  • 1篇磷含量

机构

  • 4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3篇杨恒山
  • 2篇毕文波
  • 2篇张瑞富
  • 2篇刘晶
  • 2篇段刚强
  • 1篇张玉芹
  • 1篇张冬梅
  • 1篇范秀艳
  • 1篇王志刚
  • 1篇高聚林
  • 1篇李纯燕
  • 1篇何冬冬
  • 1篇白雪原
  • 1篇李莹莹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施磷深度对春玉米干物质及磷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在土柱栽培条件下,以不施磷肥为对照,研究了6 cm(T6)、12 cm(T12)、18cm(T18)和24 cm(T24)4个施磷深度对春玉米干物质及磷素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深度的增加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以12 cm施磷深度处理最大,6 cm施磷深度处理次之,24 cm施磷深度处理最小;叶和茎鞘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以及对籽粒贡献率均以6 cm施磷深度处理最大,各处理之间大小为T6〉T12〉T18〉T24〉CK;器官磷含量、磷积累量以12 cm施磷深度处理最大,各处理之间大小顺序为T12〉T6〉T18〉T24〉CK;磷转运量、转运率和转运对籽粒贡献率总体上以6 cm施磷深度处理较高,6 cm施磷深度叶的磷转运量、转运率和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分别比其它处理高5.6%~59%、9.8%~12.6%和11.3%~35.6%;6 cm施磷深度茎鞘的磷转运量、转运率和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分别比其它处理高9.0%~65.4%、9.0%~10.2%、14.9%~50.3%,磷肥偏生产力、磷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均以12 cm施磷深度处理最大,且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适度增加磷肥施用深度是提高磷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段刚强杨恒山张瑞富毕文波何冬冬
关键词:春玉米干物质磷含量
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氮素农田平衡的影响
<正>1试验设计2012-2013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氮高效品种郑单958(ZD958))、金山27(JS27),氮低效品种蒙农2133(MN2133)、内单314(ND314)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设0N(不施氮)、...
屈佳伟; 高聚林; 王志刚; 于晓芳; 孙继颖; 胡树平; 苏治军;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玉米品种
文献传递
深松对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6
2015年
为研究深松对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旋耕(R)、深松加旋耕(S+R)2个处理,于2012和2013年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可以显著提高2个品种春玉米实测产量(P<0.05)、春玉米乳熟期和完熟期根干质量(P<0.05)且40 cm以下土层尤为明显。2个品种春玉米30 cm土层处的株、行间根幅均表现为S+R小于R处理,其中行间根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单株根条数和比根长均表现为S+R显著高于R处理(P<0.05)。乳熟期60 cm以下土层根系活力S+R高于R处理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差异逐渐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物酶活性在吐丝期和乳熟期各土层S+R均高于R处理,而丙二醛含量低于旋耕处理。深松促进根系特别是下层根系干质量的增加,增加根系纵深分布,春玉米根系重心下移,并保持较高的生理活性,是其能够增产的重要原因。该文可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张瑞富杨恒山高聚林张玉芹王志刚范秀艳毕文波
关键词:生理深松春玉米根系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与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5年
为秸秆还田的科学研究和更大范围内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笔者从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演变、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对产量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秸秆还田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向粉碎还田方向发展,玉米秸秆还田后经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形成腐殖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生长环境,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李纯燕杨恒山刘晶李莹莹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
覆膜条件下深翻对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伟科702为供试材料,在覆膜条件下设深松(FS)和旋耕(FR)2个处理,研究覆膜条件下深翻对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等穗部性状旋耕均显著高于深翻,秃尖则深翻显著高于旋耕,不同处理生物产量以旋耕较深翻高7.57%.
刘晶张冬梅李莹莹白雪原段刚强
关键词:深翻穗部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