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0)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海龙廖春阳郑继平薛钦昭张林宝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英文
  • 2篇有机污染
  • 2篇有机污染物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持久性有机污...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机理
  • 1篇生物监测
  • 1篇水生动物
  • 1篇急性毒性
  • 1篇草履虫

机构

  • 2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2篇周海龙
  • 1篇崔嵩
  • 1篇黄仁良
  • 1篇韦双双
  • 1篇张林宝
  • 1篇薛钦昭
  • 1篇郑继平
  • 1篇刁晓平
  • 1篇李国锋
  • 1篇廖春阳

传媒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水生动物芳香烃受体通道的毒理机制及其早期监测(英文)被引量:6
2010年
过去30年,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由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导致的癌症患者不断增加.目前POPs已广泛存在于水生态系统中,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种群繁衍、群落结构等产生重要影响.虽然POPs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制非常复杂,但研究表明其毒理机制主要通过芳香烃受体通道(Ah Rpathway)来进行调控.为全面理解水生动物AhR通道中每一个基因在毒理调控过程中的作用,论文从水生动物芳香烃通道的角度详细阐述了POPs的毒理机制,同时对水生动物中POPs的早期监测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未来POPs毒理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周海龙张林宝廖春阳韦双双郑继平薛钦昭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水生动物生物监测
两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草履虫急性毒性初探(英文)被引量:5
2011年
滴滴涕和苯并芘这两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已广泛分布,因此,本研究利用单细胞真核模式生物-草履虫来研究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发现其毒性效应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DDT和BaP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6.012mg.L-1和180.167mg.L-1,且这两种污染物的浓度和概率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浓度的DDT和BaP对草履虫进行毒性作用时,草履虫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比较而言,DDT的毒性作用更大。由于草履虫对这两种毒性物质作用的敏感性,因此,草履虫可作为一种敏感指示生物来评估POPs的长期危害。本研究为水污染的减排和生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最后,就这两种典型POPs对草履虫的毒性机理进行了讨论。
周海龙李国锋黄仁良崔嵩刁晓平
关键词:草履虫毒性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