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2006C02)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金澎孟庆海张建富袁鲁李兴泽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干细胞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瘤
  • 4篇骨髓
  • 4篇骨髓基质
  • 3篇迁移
  • 3篇趋化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 2篇体外
  • 2篇趋化因子
  • 2篇细胞迁移
  • 2篇基质

机构

  • 9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孟庆海
  • 9篇金澎
  • 3篇李兴泽
  • 3篇袁鲁
  • 3篇张建富
  • 2篇刘广义
  • 1篇栗世方
  • 1篇万德红
  • 1篇王洪伟
  • 1篇车树圣
  • 1篇李洛
  • 1篇曹始波
  • 1篇窦以河
  • 1篇孟承东
  • 1篇栾瑞红
  • 1篇刘福生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及效应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体内研究已经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像神经干细胞一样在脑内迁移和整合,如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系统途径移植成为可能,将会显著简化移植的步骤。目的:构建含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CD,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观察CD基因的表达及BMSCs-CD/5-氟胞嘧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C6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EGFP-N3-CD质粒,酶切、DNA测序鉴定。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CD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培养获取阳性克隆(BMSCs-C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BMSCs-CD细胞的CD基因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共培养BMSCs-CD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24h后加入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72h后TUNEL、MTT、流式细胞术检测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CD含完整的CD基因序列,CD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有完整表达。BMSCs-CD和C6胶质瘤细胞体外共培养条件下,C6胶质瘤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体外共培养条件下,BMSCs-CD/5-氟胞嘧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曹始波孟庆海金澎王洪伟栗世方窦以河孟承东阎晶杰
关键词:胞嘧啶脱氨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瘤基因疗法
趋化因子CXCL-16体外趋化骨髓基质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6对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迁移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培养成年Wistar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取第5代骨髓基质细胞行流式细胞仪鉴定;然后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及RT—PCR的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6的情况,利用Transwell小室法探讨趋化因子CXCL-16对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趋化作用及其特异性。结果第5代骨髓基质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志CD29的表达呈阳性,而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45呈阴性;细胞免疫荧光及RT—PCR结果从基因和蛋白两方面证实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6,趋化因子CXCL-16(5~500ng/ml)体外可趋化骨髓基质细胞迁移,抗CXCR6多克隆抗体可对抗其趋化迁移作用。结论CXCL-16/CXCR6通路参与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迁移,为进一步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兴泽孟庆海金澎袁鲁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趋化因子迁移
全骨髓贴壁法获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干细胞是最近研究的一个热点。实验拟进一步验证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效率,并对其的体内外标记进行了观察。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出生4周左右Wistar大鼠,雌雄不拘,SPF级,体质量200g左右,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选用出生4周左右Wistar大鼠,由其股骨和胫骨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在24孔板中进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鉴定。将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定位注入大鼠基底节区,1周后取脑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获得了较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72h后,部分细胞增殖分裂成小圆形,呈团簇状半悬浮状态。继续培养72h可见细胞呈现典型神经元样改变,细胞伸出两个或多个突起,胞体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折光性较强,细胞突起之间相互连接成网状,可见细胞核及核仁,经诱导后有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表达。采用BrdU掺入DNA合成期的神经干细胞,1周后体内外标记阳性率>85%。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可获得较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在适宜的诱导分化条件下可诱导分化神经干细胞。BrdU可作为神经干细胞体内示踪的理想标记物。
张建富孟庆海金澎刘广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诱导分化
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生物学特性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手术中获取的人脑胶质瘤组织培养得到肿瘤干细胞,诱导其分化后与原肿瘤组织细胞进行比较。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分别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中培养得到悬浮生长的肿瘤干细胞球,其能在体外自我更新、增殖,形成新的克隆性细胞球,保持连续稳定的传代,能表达神经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 133。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分化为与原肿瘤组织相似的贴壁生长的细胞。结论人脑胶质瘤中存在一定量的肿瘤干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增殖、诱导分化、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 133。为探讨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车树圣孟庆海金澎李洛刘福生
关键词:脑肿瘤肿瘤干细胞细胞培养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对神经胶质瘤趋化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神经干细胞(NSCs)是具有增殖、迁移、分化等特点的原始神经细胞。对NSCs的临床期望主要集中在NSCs的替代治疗上,却较少关注其迁移性。我们通过分离纯化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诱导分化为NSCs,通过多种途径注入到鼠脑胶质瘤模型,观察骨髓来源的NSCs对神经胶质瘤有无定向迁移性及其分布规律等。
张建富孟庆海金澎刘广义
关键词: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神经胶质瘤趋化性骨髓基质干细胞NSCS胶质瘤模型
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人胶质瘤干细胞与鉴定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最近有研究者采用神经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从脑肿瘤组织中培养出肿瘤干细胞。目的:探讨利用无血清培养基从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分离培养胶质瘤干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8在山东省青岛市脑科研究所完成。材料:胶质瘤组织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标本,DMEM/F12培养基、B27为GIBCO公司产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为Peprotech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取肿瘤深部无坏死囊变、未电凝组织,剪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后,加入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B27添加剂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获得胶质瘤干细胞。待培养孔中细胞团数量增多、培养液刚刚变色时,吸取含有细胞团的培养液进行传代。取第3代胶质瘤干细胞,加入巢蛋白和CD133抗体行免疫荧光检测;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5d,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分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原代与传代培养的胶质瘤干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胶质瘤干细胞巢蛋白、CD133的表达及其分化。结果:原代培养7-10d可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团,球形或近似球形,呈悬浮或半悬浮状态生长,细胞形态均一,折光性好;传代24h后次代细胞团形成,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原代无明显差别,连续传代5次后细胞团增殖活跃。第3代胶质瘤干细胞呈巢蛋白和CD133阳性表达,加入胎牛血清后细胞球贴壁分化,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胶质瘤干细胞,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可保持未分化的悬浮状态;加入血清后贴壁分化呈胶质瘤细胞样或神经元样,符合干细胞的自我繁殖和多向分化特征。
袁鲁孟庆海金澎万德红栾瑞红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无血清
趋化因子CXCL-8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体外效应被引量:6
2009年
背景:早期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趋化,确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迁移的分子机制,对其介导的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体外条件下趋化因子CXCL-8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趋化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0/2008-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材料:纯种SPF级成年Wistar大鼠8只,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鼠重组趋化因子CXCL-8为Santacruz公司产品。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500μL趋化因子CXCL-8,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5%胎牛血清的DMEM条件培养基,分别将质量浓度调整为5,50,250,500μg/L加到趋化板下层,对照组单纯添加DMEM条件培养基,以8μm孔径的聚碳酸酯膜覆盖。调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浓度至1.5×10^9L^-1,取100μL细胞悬液加到趋化板上层。为验证趋化因子CXCL-8作用的特异性,将经抗CXCR6多克隆抗体孵育12h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到趋化板上层,趋化因子CXCL-8加到趋化板下层。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1的表达,趋化因子CXCL-8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趋化迁移作用及其特异性检测。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1呈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中,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出现215bp特异性扩增条带。与对照组比较,加入5-500μg/L趋化因子CXCL-8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数均明显增加(P〈0.05)。加入抗CXCR1多克隆抗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数较250μg/L趋化因子CXCL-8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体外条件下趋化因子CXCL-8在5-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可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封闭趋化因子受体CXCR1后其趋化迁移作用明显减弱。
李兴泽孟庆海金澎袁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因子迁移
神经胶质瘤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迁移的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神经胶质瘤的定向迁移能力及其在脑内的分布规律。方法从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出B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检测BMSCs表面抗原并将其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证明BMSCs性质.立体定向接种C6胶质瘤细胞于Wistar大鼠脑内基底节区以建立鼠脑胶质瘤模型,7d后将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BMSCs接种人鼠脑对侧半球、对侧脑室和鼠尾静脉。BMSCs移植14d后心脏灌注取脑制成石蜡切片,以HE染色确定胶质瘤性质,SABC法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MSCs对神经胶质瘤组织的定向迁移能力及其在脑内的分布规律。结果对侧半球组和对侧脑室组均可见移植的BMSCs多沿针道直线分布并向对侧胶质瘤迁移,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可见激发出绿色荧光的阳性BMSCs;鼠尾静脉组亦可见少量BMSCs阳性细胞分布在胶质瘤组织周围。结论BMSCs通过脑实质、脑室及静脉注射途径均可定向迁移到胶质瘤组织,提示BMSCs可作为一种新的细胞载体用于胶质瘤的基因治疗。
金澎张建富孟庆海刘广义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迁移机制研究进展
2009年
李兴泽孟庆海金澎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炎症趋化因子类细胞黏附分子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