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1013)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滨刘克明张勇董亭义曾苏民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纳米压痕法研究Si对Mg_(60)Cu_(30)Y_(10)非晶合金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利用纳米探针仪研究硅元素对Mg60Cu30Y10非晶合金的载荷-位移曲线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g60Cu30-xY10Six非晶合金载荷-位移曲线上不连续锯齿状台阶对应其剪切带的形成和扩展。随着硅元素含量的增加,相同加载速率下,载荷-位移曲线上的台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随着加载速率和应变速率的不断增加,非晶合金Mg60Cu30-xY10Six载荷-位移曲线上的锯齿状台阶逐渐消失。非晶合金Mg60Cu30-xY10Six的力学性能不是简单地随着组元的含量、数量等参数的增大而提高。
- 刘克明周海涛陆德平杨滨曾苏民
- 关键词:纳米压痕法非晶合金载荷加载速率应变速率剪切带
- 喷射成形La_(62)Al_(15.7)(Cu,Ni)_(22.3)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
- 2011年
- 研究了喷射成形和铜模吸铸法制备的La62Al15.7(Cu,Ni)22.3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制备的非晶合金晶化过程都为三级晶化,晶化的顺序为:非晶→非晶+La→非晶+La+Al3La→非晶+La+Al3La+富Cu和Ni的未知相。结合晶化动力学计算和退火晶化实验结果表明,低温(<503K)时,喷射成形La62Al15.7(Cu,Ni)22.3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优于铜模吸铸La62Al15.7(Cu,Ni)22.3非晶合金,高温(>553K)时结果相反。
- 董亭义杨滨何建平张勇许存官
- 关键词:晶化行为晶化动力学
- La_(62)Al_(15.7)(Cu,Ni)_(22.3)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被引量:2
- 2009年
- 利用等温和变温晶化退火的方法对铜模吸铸La62Al15.7(Cu,Ni)22.3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62Al15.7(Cu,Ni)22.3块体非晶合金晶化过程分为3级,不同阶段的晶化产物分别为La、Al3La和富Cu、Ni的未知相;非晶合金的驰豫激活能和3级晶化激活能的关系为:Eg
- 董亭义杨滨张勇
- 关键词:晶化
- Mg-Cu-Y-Si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被引量:2
- 2008年
- 利用铜模浇铸法制备了Mg60Cu30-xY10Six(x=0,1.0,1.8,2.5,5.0)合金.结果表明,当x=1.0时,合金具有最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并且其显微硬度和断裂韧性比Mg60Cu30Y10合金也有明显改善.与Mg60Cu30Y10合金比较,Mg60Cu29Y10Si1合金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值减少,但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值略有增加.
- 刘克明杨滨Nini PRYDS
- 关键词:镁基合金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力学性能
- 喷射成形12mm厚La_(62)Al_(15.7)(Cu,Ni)_(22.3)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
- 2007年
- 用喷射成形工艺成功地制备出了总体直径为380 mm、最大厚度为12 mm,中心区域半径(最大厚度区域半径)为150 mm的盘状La62Al15.7(Cu,Ni)22.3块体非晶合金。DSC实验检测其玻璃转变温度(Trg)以及过冷液相区(ΔTx)均比采用甩带法或铜模吸铸法制备的同成分非晶合金高。利用ANSYS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沉积坯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合理控制喷射成形工艺参数的情况下有可能制备出更大尺寸的La62Al15.7(Cu,Ni)22.3块体非晶合金。
- 王晓云杨滨董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