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l68)
- 作品数:21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邵燕君王恺文郭佳琦谢锡文刘方政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消费时代中的网络言情小说创作
- 2014年
- 言情小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港台传入内地,但并未形成大陆的本土言情风尚。直到九十年代末,内地言情小说通过网络媒介才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也因网络而重新走进了大众视域并随着消费时代发展而走向多元化。而网络言情写手,也经历了从"屌丝"到"天后"的飞跃,并引领了网络文学明星化潮流。
- 陈红
- 当前中国文学的本土化与西方化问题——以一次作家文学阅读调查为中心被引量:4
- 2015年
- 一、缘起:作家的文学阅读与创作
中国文学到底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是西方化还是本土化?自新文学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这方面的广泛讨论和巨大分歧。五四当时,就有胡适等人的“全盘西化”思想与“学衡派”的“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相对应,此后,即有“大众化运动”“民族形式问题”等思想和潮流相跟随,更有毛泽东“民族化和大众化’,倡导下中国文学面貌的大改变。在今天,思想的差异依然严重而显著地存在。如1990年代“新启蒙运动”的兴起,对“学衡派”的重估,以及对赵树理和“十七年文学”大相径庭的认识和评价,实质上都蕴含着对本土化与西方化的倾向性分歧。
- 贺仲明
- 关键词:中国文学作家文学西方化本土化新启蒙运动
- 空间制造:文化社区、文化资本与文化生产——基于“文学生活馆”公共文化空间建构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依托学术背景而构建的公共文化空间因其天然的学术基因,在文化场域制造、文化资本运作和文化生产实现等方面拥有其他公共文化空间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新媒体环境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优势。立足学术而面向大众,将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营造高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对此"文学生活馆"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案例。
- 谢锡文郭佳琦
- 关键词:公共文化空间文化资本文化生产
- 阶层身份焦虑下的选择性阅读——以富士康工人的文学生活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农民工对所读书籍经过了精心选择,这种选择性阅读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具有非常强的功利性;第二,与农民工自身的阶层焦虑有关。这种选择性阅读,从积极方面看,它使得那些来自农村的年轻人雄心勃勃,为焦虑中的自己造梦;从消极方面看,它使得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借助阅读认同了城市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
- 国家玮孔庆东
- 关键词:文学生活富士康农民工
- 多元文化中的戏说与文学经典重构被引量:1
- 2015年
- 自1990年代以来,戏说已经成为一种显在的文化现象。戏说文学经典与戏说历史既有共性也有区别。戏说的产生有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它对文学经典"弑父"性的有意改写,同样参与着文学经典的当下重构。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戏说完全依照消费文化的准则对经典价值维度的颠覆也是对受众的某种"误读"。
- 孙俊杰
- 关键词:多元文化戏说文学经典
- 关于幼儿读物接受的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幼儿读物是成人专门为幼儿编著、创作的适合幼儿阅读的各种读物的总称。为了了解并分析当代幼儿读物究竟怎样被购买、被读者接受,我们通过发放家长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当代家长为幼儿购书的途径多元化,但是网络购买童书越来越成为首要的方式。家长整体上认为幼儿有必要读书,非常看重幼儿读物的功能,但是对功能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具体实用方面。幼儿对读物的要求不在于拥有多少数量,而在于品质上让幼儿喜欢,经典的绘本越来越成为幼儿读物的首选。幼儿读书主要在于读图,他们很容易被代入喜欢的故事中,随同人物去历险去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满足自我,释放幼儿内在的游戏性。当今家长为幼儿选书存在着两大困惑,一是家长不知为幼儿选择什么样的书籍,二是当代幼儿与此前时代的幼儿相比,缺乏阅读饥渴度。
- 赵淑华
- 关键词:幼儿读物
- “文学生活”概念的提出、内涵及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文学生活"概念的提出具有非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包括普通国民的文学阅读和文学消费、文学的策划和传播、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深入展开"当前社会文学生活"研究,能够丰富文学史写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拓展新生面,使文学研究更完整、更全面、也更具活力;有助于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关注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和文化生活;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可以为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靠的参照。
- 刘方政
- 关键词:文学生活文学阅读社会大众人文关怀
- 想象共同体的重建与当代网络文学生活被引量:5
- 2014年
- 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文学生产和消费方式。这种改变从交往和沟通方式开始,并最终在包括文学在内的人类精神生活各个领域均渐次呈现。新的价值观念要求新的形象体系和表达方式提供支撑。面对旧的文学想象共同体的崩解,我们的着力点不应该是维持和修补,而是基于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交往模式的共同体重建。获得对当前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更加深刻的认识则是这种重建无法绕过的前提。
- 唐锡光
- 关键词:互联网文学生活文学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