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223)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马义平张志国江沛刘晖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学术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迁
  • 1篇视阈
  • 1篇枢纽
  • 1篇铁路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经济
  • 1篇作物
  • 1篇作物种植
  • 1篇经济空间
  • 1篇经济作物
  • 1篇经济作物种植
  • 1篇交通枢纽
  • 1篇航运
  • 1篇河南农业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化

机构

  • 4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篇江沛
  • 1篇马义平
  • 1篇张志国
  • 1篇刘晖

传媒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年份

  • 4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交通变革视阈下郑州地域构造的演化被引量:2
2010年
郑州的地域交通从以传统水运和驿道为主到以近代铁路为主导,经历了由盛及衰、复又兴起的演化过程。平汉、陇海铁路的筑通,改变了中原地区的交通布局,突破了郑州地域发展的时空限制,为区域社会变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郑州交通区位的提升,使得传统的运输渠道以及区域间人员商货的基本流向由此发生转换,郑州地域的经济体系和空间结构亦随之发生变化。以铁路为代表的现代交通体系,促进了区域经济中心由水运便利之地向铁路沿线城市的位移,郑州逐步发展成为地域经济的中心地;郑州以铁路为桥梁连通外部世界,改变了该地域传统、落后的状况,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市场化、外向化转型,从而引发区域商业和工业空间的演变;由于铁路交通网络的形成,使得原本分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布局呈现聚集的趋势,由此带来郑州区域市镇的兴衰更替,传统市镇趋于衰落,铁路沿线一批新兴市镇悄然崛起。
刘晖
关键词:经济空间
近代铁路与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探究——以1906-1937年间河南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及贸易为例被引量:9
2010年
1906至1937年间的中原地区,铁路兴起并迅速形成了交通运输网络。随着铁路运输网络的建成,中原地区铁路沿线及附近地区的区位优势得以彰显,某些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的品种改良或新种引进首先在这些地区试种并推广。铁路运输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加快了中原地区与通商口岸间经贸交流的进程,也推动了该地区农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原地区农业作物的种植结构、生产方式、贸易形式等也由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传统生产方式和自然经济等因素依然存在,使得近代中原地区农业经济所面临的发展问题过于复杂,绝非仅靠运输条件的改善便可彻底解决;铁路所能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最终结果,还要依赖此经济区内其他相关领域的有力支持与积极配合方可实现。
马义平
关键词:经济作物
“第一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4
2010年
2009年11月16~18日,"第一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与会学者就近代交通体系的形成及其政策、近代交通体系的功能、近代交通体系与区域变动、近代交通体系与城市化进程、近代交通体系与航运变迁、国际视野下的近代交通体系等问题展开热烈研讨,对近年来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的薄弱领域和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展望,并呼吁大力开展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研究。
张志国耿科研江沛
关键词:社会变迁交通枢纽城市化铁路航运
中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及展望:1979~2009
中国近代交通体系以现代化的铁路、港口为中心展开,辅以内河航运、公路运输及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在其中承担着连接东部港口、开辟腹地的骨干作用,具有开发矿产、吸引农业产业化转型、构建内地交通枢纽、重构贸易网络等重要功能,在...
江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