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104)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施小斌杨小秋罗贤虎徐行李亚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有限元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合物
  • 2篇天然气水合物
  • 2篇气水
  • 2篇气水合物
  • 2篇南海北部
  • 2篇南海北部陆坡
  • 2篇值模拟
  • 1篇地温梯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南
  • 1篇有限元数值模...
  • 1篇站位
  • 1篇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地质意义
  • 1篇探区
  • 1篇盆地
  • 1篇琼东南盆地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广州海洋地质...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6篇施小斌
  • 4篇徐行
  • 4篇罗贤虎
  • 4篇杨小秋
  • 3篇李亚敏
  • 2篇许鹤华
  • 2篇李官保
  • 1篇丘学林
  • 1篇郭兴伟
  • 1篇徐辉龙
  • 1篇刘海龄
  • 1篇赵俊峰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的结构优化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在现有海底热流探针制作技术条件下,首先建立了脉冲式双探针海底测量单元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获得多组参数F的温度-时间数据,作为"实测"数据,再用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求解待测介质热导率及其相对误差上限(RE_(λ-UL)),并以RE_(λ-UL)最小为原则,对双探针热流计的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探针脉冲强度(q)、温度测量误差(ΔT_m)和探针长度(L)组合下,都存在最佳探针间距(Best_r),使得RE_(λ-UL)降到最低;(2)随着q增大或ΔT_m减小,Best_r逐渐增大;(3)当q、ΔT_m及探针半径(a)都给定时,Best_r与探针长度(L)呈线性正相关;(4)当a=1.0 mm,且q、ΔT_m分别取为628.0~1100.0 J·m^(-1)、0.5~1.0 mK,若L在20.0~42.0 mm之间时,则Best_r在18.0~30.0 mm之间,此时介质热导率相对误差上限可控制在5.5%以内,同时测量温度可在6 min内达到最大值,即脉冲加热开始后,温度测量只需约7 min,便可满足介质热导率的求解,这比目前常用的Lister型热流计所需海底测量时间缩短8 min左右.
杨小秋施小斌许鹤华徐行李官保郭兴伟罗贤虎
关键词:结构优化有限元数值模拟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海底原位热流测量被引量:37
2010年
海底热流数据是开展海洋地球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数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蕴含有丰富的油气和水合物资源,而该区热流站位很少.为了解陆坡深水区水合物有利区块的地热特征,利用剑鱼1型海底原位热流探针,在南海西沙海域和神狐海域成功获得了16个站位的热流值.测量结果表明,西沙海槽与白云凹陷都具有较高的热流值,西沙海槽区除1个站位结果不可信外,另2个站位所测海底表层地温梯度分别为105.3和99.9℃·km,原位热流分别为89±1和87±1 mW·m^(-2);白云凹陷中部区域1 3个站位测得表层地温梯度变化于58.5~100.7℃·km^(-1),热流值除4个站位低于70 mW·m^(-2)外,其余都变化于75土2~101±4 mW·m^(-2)范围,比前人在白云凹陷东部获得的热流高.分析认为,西沙海槽和白云凹陷区域的高地热特征与陆坡深水区的高热背景、晚期断裂发育、底辟、岩浆侵入和热流体活动等有关.
李亚敏罗贤虎徐行杨小秋施小斌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坡热导率地温梯度天然气水合物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基底断裂的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为优化油气盆地内断裂活动强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断层生长指数、断层落差和断层活动速率等定量研究断裂活动强度的常用参数,提出了根据断裂两侧的构造沉降差异计算断裂的垂直断距和垂直活动速率的新方法。然后应用这种方法研究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基底断裂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基底断裂的活动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40—36MaBP),琼东南盆地东部NE向断裂发生强烈活动,垂直断距800m左右,垂直活动速率约200m.Ma 1;第二阶段(36—30MaBP),盆地东部NE向断裂活动减弱,盆地西部E-W向断裂开始活动,两者垂直断距约400—800m,垂直活动速率70—130m.Ma 1;第三阶段(30—21MaBP),盆地内部断裂活动再次增强,垂直断距700—1800m,垂直活动速率80—200m.Ma 1,而边界断裂活动较弱,垂直断距约500m,垂直活动速率不足60m.Ma 1。
李亚敏施小斌徐辉龙刘兵
关键词:构造沉降琼东南盆地
南海东北部居里面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居里面是岩石中铁磁性矿物因温度升高达到居里点而由铁磁性变为顺磁性时的温度界面,在这个面以下的岩石由于温度超过居里点而被认为几乎无磁性。1985年中美双船地震扩展排列东剖面(ESPE)和1993年中日合作海底地震仪剖面(OBS93)均穿越南海东北部各主要构造带和盆地,获得了完整的地震及重、磁资料。通过上述剖面的磁测异常反演出其磁居里面,同时由热流探测资料计算其地温场并从中获取了热居里面(575℃等温面)数据(热居里面是笔者相对于磁居里面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指由海底热流探测资料经地温场模拟而获得的居里面)。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居里面深度在很多地区并不一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有可能存在未知热事件的地区,计算稳态地温场的前提条件并不成立,因而由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热居里面在这些地区并不能真正反映居里面的深度,从而形成了它与磁居里面的显著差异。通过计算研究区磁及热居里面并根据其差异可以快速判定该区下部是否存在10Ma以来的热侵事件以及是否有浅层热源,这对于研究南海东北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深部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烃源岩成熟生烃作用以及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和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等,均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和地球科学意义。
赵俊峰施小斌丘学林刘海龄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石油地质意义
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勘探区典型站位不同类型热流对比被引量:21
2012年
随着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区典型的集中了钻孔、探针和BSR三种测量方式获得的热流数据.为了解海底热流不同测量方式的差异,以及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勘探区的热流特征,文章以SH-2和SH-5孔作为典型站位,分别介绍三种热流测量方法并对两个站位的不同类型热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SH-2孔处探针热流与钻孔热流基本一致,但在SH-5孔处探针热流明显低于钻孔热流;采用钻孔实测沉积物平均热导率计算的SH-2和SH-5两个站位处的BSR热流都与相应钻孔热流基本一致.(2)根据地震剖面及相邻位置探针热流特征分析,SH-5站位处探针热流明显偏低,可能是受到流体活动的影响.(3)相对SH-2孔,SH-5孔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和热流特征,可能是SH-5钻孔未钻到水合物的重要原因,而晚期泥底辟侵入可能是造成SH-5孔具有较高的温度场并导致原本赋存的水合物分解的原因.
徐行李亚敏罗贤虎施小斌杨小秋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坡白云凹陷BSR天然气水合物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数据解算模型选取被引量:2
2009年
选取适合于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数据解算的简化模型,是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对提高海底热流数据解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脉冲式双探针海底工作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双探针的脉冲加热时间、体生热率、热物性、长度及半径等因素在双探针脉冲法的3个线热源简化模型中所引起的模型误差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以模型误差最小为原则选取简化模型。结果表明:1)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pulsed finite line source)模型是双探针脉冲法中较为实用的简化模型,它可消除加热时间和探针长度对介质热物性参数求解的影响;2)在PFLS模型下,探针热导率对待测介质热物性测量的影响可以忽略;而探针间距越大、半径越小及其体积比热容与待测介质越接近,则所求介质热物性的模型误差就越小;在保证温度传感器能有效记录到温度变化的前提下,探针脉冲功率的大小基本不影响介质热物性求解的模型误差。
杨小秋施小斌许鹤华徐行李官保郭兴伟罗贤虎
关键词:有限元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