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30205)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泽明董昕贺振宇林彦蒿陆天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变质
  • 6篇变质作用
  • 5篇地体
  • 5篇造山带
  • 5篇拉萨地体
  • 4篇年代学
  • 4篇喜马拉雅造山...
  • 3篇岩石
  • 3篇锆石
  • 2篇地壳生长
  • 2篇东段
  • 2篇东喜马拉雅构...
  • 2篇岩浆
  • 2篇早侏罗世
  • 2篇深部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侏罗世
  • 2篇锆石年代学
  • 2篇花岗岩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3篇张泽明
  • 10篇董昕
  • 4篇田作林
  • 4篇丁慧霞
  • 4篇贺振宇
  • 3篇水新芳
  • 3篇向华
  • 2篇林彦蒿
  • 2篇苟正彬
  • 1篇严溶
  • 1篇刘峰
  • 1篇陆天宇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3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Geosci...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变质作用与构造意义
<正>位于造山带核部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是由印度大陆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经历变质作用的产物,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理想载体。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出露了一段约25 km长的、连续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构...
丁慧霞张泽明董昕田作林水新芳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作用
文献传递
西藏南部冈底斯弧深部的变辉长岩:大陆地壳生长的意义
大陆地壳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很有限,如它的成因、生长方式和速率,它是如何从幔源岩浆获得"安山质成分"等。弧岩浆作用被认为是太古代后大陆生长的基本作用。古岩浆弧相当于地壳剖面,它提供了观察大陆地壳构建...
张泽明董昕向华贺振宇丁慧霞
西藏冈底斯带东段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的岩浆起源及其对拉萨地体地壳演化的意义被引量:17
2016年
西藏冈底斯岩浆岩带除了大范围分布的晚白垩世以来的花岗岩类以外,还发育少量晚三叠世-侏罗纪花岗岩,目前关于其岩石成因还存在很多争议。为了进一步认识冈底斯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岩浆起源,本文选择代表性的加查县香木村英云闪长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所研究的英云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的角闪石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184±4Ma。锆石εHf(t)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为7.9~10.3。在全岩地球化学组成上,英云闪长岩为中钾钙碱性、准铝质,并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特征:高SiO2、Al2O3、Na2O/K2O(〉1)和Sr/Y(35.5~106),低Y(4.46×10-6~12.9×10-6)和Yb(0.51×10-6~1.39×10-6),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中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中稀土亏损的右倾“凹”型的式样,无明显Eu异常。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基性物质的部分熔融,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石榴子石,无斜长石。综合前人资料,冈底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具有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富集的规律,反映古老地壳组分的贡献逐渐增多,这暗示了南冈底斯带东部也可能存在古老的地壳基底。
水新芳贺振宇张泽明陆天宇
关键词: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埃达克质岩石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变质作用与构造意义
<正>位于造山带核部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是由印度大陆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经历变质作用的产物,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理想载体。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出露了一段约25 km长的、连续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构...
丁慧霞张泽明董昕田作林水新芳
西藏南部冈底斯弧深部的变辉长岩:大陆地壳生长的意义
<正>大陆地壳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很有限,如它的成因、生长方式和速率,它是如何从幔源岩浆获得'安山质成分'等。弧岩浆作用被认为是太古代后大陆生长的基本作用。古岩浆弧相当于地壳剖面,它提供了观察大陆地...
张泽明董昕向华贺振宇丁慧霞
文献传递
拉萨地体南部早侏罗世岩浆岩的成因和构造意义被引量:39
2013年
本文从拉萨地体南部原来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冈底斯岩群中厘定出了一套早侏罗世的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些岩浆岩侵位于202~180Ma。岩石类型包括辉长闪长岩、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是一套中酸性、偏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微量元素表现出消减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并具有岛弧花岗岩的亲缘性。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加查地区中酸性岩石来自新生地壳物质的熔融,偏基性岩石来自于亏损地幔。而桑日地区的酸性岩石来自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本文认为包括研究区在内的南拉萨地体中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浆岩为俯冲到南拉萨地体之下的松多洋壳断离或回卷,软流圈地幔上涌,地幔楔熔融并加热上覆地壳的产物。
董昕张泽明
关键词:拉萨地体早侏罗世岩浆作用岩石学年代学
西藏拉萨地体北部的前寒武纪高压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高压基性麻粒岩以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共生为特征,是研究大洋或大陆地壳俯冲-碰撞的最好载体之一。西藏拉萨地体北部高压基性麻粒岩以构造块体的形式出现在早古生代沉积岩中。高压麻粒岩的原岩是辉长岩,它经历了四期变质作用,从早到晚分别是:角闪岩相变质(0.9~1.0GPa和710~720℃)、高压麻粒岩相峰期(1.55~1.65GPa和730~740℃)、麻粒岩相(0.82GPa和821℃)和角闪岩相退变质(0.60~0.68GPa和520~540℃)作用。整个变质作用的P-T轨迹是顺时针型的,包括一个近等压降温的早期角闪岩相变质过程,近等温升压的晚期进变质过程,以及加温降压的早期退变质过程和降温降压的晚期退变质过程。这表明,高压基性麻粒岩形成在较高地热梯度条件下,并且经历了加热变质过程。因此,纳木错高压基性麻粒岩并不是形成在典型的洋壳俯冲带构造环境,洋中脊俯冲和地幔柱作用是其成因的可能构造控制因素。
严溶张泽明董昕林彦蒿刘峰
关键词:高压麻粒岩P-T轨迹
拉萨地体东南缘始新世早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缘林芝杂岩中的片麻岩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所研究的样品包括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它们经历了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正片麻岩的原岩具有钙碱性岛弧岩浆岩的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副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核部为岩浆成因,它们给出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012~522Ma,其锆石的增生边给出了~51Ma的变质年龄。在正片麻岩中,黑云母片麻岩给出了~67Ma的原岩结晶年龄和~55Ma的变质年龄;石榴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给出了~58Ma的原岩结晶年龄和~54Ma的变质年龄。因此,所研究的林芝杂岩并不能代表拉萨地体中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而是古生代的沉积岩和晚白垩纪至早新生代的岩浆岩在始新世早期变质而成。这一时期,表壳岩和侵入岩一起经历的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很可能跟新特提斯洋俯冲导致的地壳增生、加厚有关。
林彦蒿张泽明董昕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变质作用拉萨地体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造山带泥质麻粒岩的部分熔融与淡色花岗岩成因
<正>印度和欧亚板块在新生代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位于造山带核部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为印度大陆地壳俯冲、高级变质、部分熔融后折返到地表的物质,记录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历史。但是这些高级变质岩和淡色花岗岩的成...
张泽明苟正彬董昕丁慧霞田作林
关键词:熔融作用岩石成因喜马拉雅造山带
文献传递
喜马拉雅造山带泥质麻粒岩的部分熔融与淡色花岗岩成因
<正>印度和欧亚板块在新生代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位于造山带核部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为印度大陆地壳俯冲、高级变质、部分熔融后折返到地表的物质,记录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历史。但是这些高级变质岩和淡色花岗岩的成...
张泽明苟正彬董昕丁慧霞田作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