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5U01GH000031-01)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诗杰赵瑜伍卫平田添王立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师范学院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防止白蛉叮吸以降低犬源型黑热病传播风险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应用干预措施防止白蛉-犬接触,探索控制黑热病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文县选择近5年发病率和犬数相近的19个村,以乡为单位分为3组在6~9月实施干预措施。对照组(铁楼乡)无干预措施;石坊乡采取的干预措施为犬喷洒高效氟氯氰菊酯,在6月和8月各一次;石鸡坝乡为采取犬喷洒高效氟氯氰菊酯2次,同时居民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干血斑法采集干预前后血清,免疫荧光分析(Immunoflurescence,IFA)法检测黑热病血清抗体。应用χ2检验分析干预前后及干预后各组间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家犬喷药组干预前检测血清抗体1 028份,阳性率为5.06%,干预后血清754份,阳性率为3.4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5)。犬杀虫剂喷洒和悬挂药浸蚊帐组干预前检测血清抗体1 342份,阳性率为4.62%;干预后检测549份,阳性率为1.82%,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P﹥0.05)。干预后家犬药喷组、联用蚊帐组与对照组血清抗体阳性率χ2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χ2=15.27,P﹥0.05;后者χ2=5.12,P﹥0.05)。结论 夏秋两季家犬杀虫剂喷洒能有效防止白蛉-犬接触,切断黑热病传播环节,降低黑热病高流行区人群发病率。
- 杨俊克李凡刘林林杨诗杰冯宇陈生邦
-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家犬白蛉
- 一类随机细粒棘球蚴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 2014年
- 研究了一类具有随机环境波动和时滞的细粒棘球蚴病传播动力学模型,证明了在感染再生数R0〉1和噪声强度阈值R0N〈1时,感染平衡点E^*是依概率稳定的.探讨了环境噪声和时滞对控制细粒棘球蚴病传播的影响.
- 赵瑜杨诗杰
- 关键词:棘球蚴病LYAPUNOV函数ITO公式时滞
- 一类随机包虫病传播模型及CDC数据拟合被引量:2
- 2017年
- 研究了一类具有随机环境波动的包虫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地方病平衡点的随机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通过对随机模型的数值仿真来拟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包虫病月报数据,并揭示了随机环境因素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 赵瑜杨诗杰
- 关键词:ITO公式数据拟合
- 2008~2011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了解2008--2011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内脏利什曼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对2008--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1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累计报告病例1707例,各年依次为513、526、378和290例,报告死亡病例1例。病例数居前的是新疆(48.9%,835/1707)、甘肃(35.O%,598/1707)、四川(13.4%,228/1707)三省(区),累计病例数占全国的97.3%。1岁以内年龄组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59:1。有病例报告的县数由2008年的62个,增加到2011年的84个。结论2010年后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数减少,呈散发状态。
- 田添伍卫平王立英陈海棠
-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三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