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554113)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刘自匪王燕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学
  • 1篇学语
  • 1篇隐喻
  • 1篇语言
  • 1篇诗化
  • 1篇诗语
  • 1篇俗化
  • 1篇俗语
  • 1篇全息
  • 1篇全息性
  • 1篇文学理论
  • 1篇文学形象
  • 1篇文学语言
  • 1篇N次幂

机构

  • 3篇哈尔滨学院

作者

  • 2篇刘自匪
  • 1篇王燕

传媒

  • 2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3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文学语言是隐喻的N次幂被引量:2
2007年
语言的文学潜能的显现,取决于语言对日常语言的疏离和改变;取决于语言对常态规范的突破和挑战;取决于语言依据文学自身特点所作的裁剪和置换。而上述所有诉求的达成,皆缘于语言强大的隐喻功能。隐喻以及n次的隐喻既持续地构成语言对常规的疏离和挑战,也会不断地实现语言的形义挪移和替换。语言在隐喻中获得新的形义生长点,形成文学所要求的陌生化和新鲜感,从而摆脱日常语言的窠臼获得文学的转换和升华。
王燕
关键词:语言文学语言隐喻
诗语的俗化和俗语的诗化被引量:4
2007年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曾一度将诗语的典雅奇异推向一种极致,随后开始了面向生活语言的俗化的回归,一直发展到当下的“口水诗”,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与此同时,以歌词、短信等为代表的社会生活俗语,却出现了全面诗化的现象。诗语俗化和俗语诗化的文化背景和动因,可以概括为诗的娱乐化和娱乐的诗化。一方面,俗语作为娱乐的一部分需要审美的诗意元素的参与;另一方面,诗歌为了迎合娱乐和市场的需要则选择了全面俗化,诗语的俗化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刘自匪
关键词:诗语俗化俗语诗化
文学形象的全息性被引量:3
2007年
文学形象不是直接诉诸人的感觉的直观物化形象,而是通过语言间接地诉诸人的审美想象的心理形象,这使得文学形象超越了具体感觉方式的规定和限制,成为可以综合表现各种不同感觉信息、呈现多种感觉效果的全息性艺术形象。全息形象是文学形象区别于其他艺术形象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学形象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和意义的典型体现。文学形象全息性概念的提出,对于进一步理解把握文学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意义,拓展文学形象创造的艺术空间具有积极的认识作用。
刘自匪
关键词:文学文学形象全息性文学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