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0503)

作品数:41 被引量:752H指数:15
相关作者:封国林龚志强支蓉董文杰周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5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气候
  • 4篇网络
  • 4篇温度
  • 4篇降水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特征
  • 3篇气温
  • 3篇全球变暖
  • 3篇变暖
  • 2篇蓄水
  • 2篇增暖
  • 2篇三峡库区
  • 2篇沙尘
  • 2篇沙尘暴
  • 2篇天气气候
  • 2篇天气气候事件
  • 2篇突变
  • 2篇突变检测
  • 2篇气候生产潜力
  • 2篇气候事件

机构

  • 2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4篇扬州大学
  • 11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新疆气象局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12篇封国林
  • 7篇支蓉
  • 7篇龚志强
  • 6篇董文杰
  • 5篇周磊
  • 4篇李建平
  • 4篇钟海玲
  • 4篇高荣
  • 3篇何勇
  • 3篇张璐
  • 3篇胡经国
  • 3篇何文平
  • 3篇章大全
  • 3篇王启光
  • 3篇高新全
  • 2篇李栋梁
  • 2篇王晓娟
  • 2篇胡宜昌
  • 2篇杨杰
  • 2篇丑纪范

传媒

  • 19篇物理学报
  • 3篇Atmosp...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Scienc...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Advanc...
  • 1篇Journa...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Meteor...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11
  • 8篇2010
  • 13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浑善达克沙地近50年来风沙活动的湖泊记录被引量:5
2009年
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沉积物能否有效地记录大气粉尘源区的风沙活动历史对理解沙尘暴发生的气候和环境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位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夏日淖(湖)近代沉积物进行^(137)Cs/^(210)Pb定年和沉积学分析显示,碎屑沉积物具有两个明显的粒度组分,其一是与当地沙丘砂粒度分布相同的中细砂组分;另一为与大气降尘粒度相似的粉砂组分,自1957年以来反映这两个粒度组分相对变化的中值粒径和>63μm砂的含量都具有显著的变化。与浑善达克地区和中国北方气象记录对比发现,沉积物中值粒径和>63μm砂的含量分别与沙尘暴和6m/s风速(或大风)发生频次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最近50年来这些沉积和气候参数具有总体一致的变化。这样的事实说明,夏日淖沉积物主要由风力搬运沉积的,其粒度与风沙活动存在内在联系,粗粒沉积物增加是风沙活动加强的结果。因此,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中风力搬运的沉积物粒度受风沙活动强度控制,可以成为重建过去风沙活动历史的重要标志。
陈永福顾兆炎储国强许冰吕延武孙小虹
关键词:风沙活动浑善达克沙地
Annual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last 2485 years in the mid-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ferred from tree rings被引量:63
2009年
By combining living trees and archaeological wood,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s wer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ring-width indices of the mid-eastern Tibetan Plateau for the past 2485 years. The climate variations revealed by the reconstruction indicate that there were four periods to have average tem- peratures similar to or even higher than that mean of 1970 to 2000 AD. A particularly notable rapid shift from cold to warm, we call it the "Eastern Jin Event", occurred from 348 AD to 413 AD. Calculation re- 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ver the mid-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re not only repre- sentative for large parts of north-central China, but also closely correspond to those of the entire Northern Hemisphere over long time scales. During the last 2485 years, the downfall of most major dynasties in China coincides with intervals of low temperature. Compared with the temperature records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 during the last 1000 years, this reconstruction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shows a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after the 1950s.
Hans W. LINDERHOLM
关键词:TIBETANRINGSDOWNFALL
利用高阶矩检测近2000年来气候极端异常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基于标准化后的高分辨率气候代用资料,应用高阶矩分析方法检测近2000年来气候极端异常演变特征;同时结合滤波方法进行具有物理背景的层次分离,进而研究了各时间层次气候极端异常变化信息及其贡献.结果表明:1)在100年以上的时间层次上,可能存在千年左右的气候变化振荡周期,而且20世纪是近2000年来气候极端异常现象最为活跃的时段,可能对应于气候极端异常现象活跃期.2)对于20—60年这一时间层次,公元300—1100年间气候极端异常现象比较明显,而公元1100—1980年间相对比较缓和;该层次对20世纪的气候异常没有显著贡献.世纪以上和20—60年时间层次均揭示出在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中,公元1100年前后可能是一个气候极端异常现象演变的关键转折时期.3)在年际尺度上(小于20年),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厚度时间序列中发生气候极端异常现象的年份与出现E1Ni o事件和La Ni a事件的年份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仅讨论公元1960—1980年).4)高阶矩分析方法对于检测气候极端异常分布及演变规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文高新全董文杰李建平
关键词:高阶矩气候异常
论动力相似预报的物理基础问题被引量:7
2007年
为了更好地发展动力相似预报的策略和方法,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成果,综合探讨了动力相似预报的物理基础问题。分析表明,"相似预报—低频流型—可预报性"在物理上存在密切联系,这在统计相似预报和动力相似预报问题中均适用。通过类比集合预报,并对实际大气不同尺度模式预报的个例分析,初步证实了相似初值对应的动力预报结果及其预报误差行为具有相似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类相似性问题,并归纳了动力相似预报的物理基础:在初始状态相似性持续的情况下,动力预报结果以及预报误差行为具有相似性。
任宏利封国林张培群
关键词:可预报性物理基础
无反馈作用下混沌系统的振幅死亡被引量:3
2006年
考虑了一种无反馈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定常强迫作用下Rssler系统的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谱,发现定常强迫能够导致混沌系统产生振幅死亡.这种现象的产生类似于耦合的极限环系统和耦合的Rssler系统,弱定常强迫作用下的Rssler系统经由一个周期运动被驱动到系统自身的一个平衡点上.进一步对受迫系统时间序列的研究表明,当定常强迫强度超过一个临界值时,系统的状态不断在小振幅周期运动与静止之间交替出现.
何文平封国林高新全李建平
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被引量:178
2007年
由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变化情况。从观测分析到模拟研究,几乎都发现极端气温、降水事件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有些极端事件可能会发生频数更高或强度更强。当然,研究结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从模式模拟来看,目前模拟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不同模式的结果间常常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从观测分析来看,研究主要局限于20世纪后半叶,如果对更长时间作分析,结论或许会有所不同。文章从最基本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定义出发,结合观测事实和模拟研究两个主要方面来介绍近几年来极端事件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最后简单地总结了这些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胡宜昌董文杰何勇
关键词:气温降水
基于二分图的温度网络拓扑性质研究
2010年
利用中国地区435个台站1961—2002年逐日平均温度序列,将温度变化发生在9天时间尺度上的特征编码在网络中,通过研究二分图温度网络(BGT网络)中节点与项目的关系,揭示出9天时间尺度上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拓扑统计性质.网络中各节点RRRD,RrDD,eeed,DRRD,DDRR等所代表的温度波动模态在网络中异常频发,对9天尺度温度变化的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统计网络的节点度分布,集群系数等拓扑结构特征量,发现BGT网络服从正态分布特征.BGT网络项目内节点度的多样性大体上表现为江南和华南地区偏少,华东和华中地区偏多,华北地区偏少,东北部分地区偏多的四极型分布特征;且这种区域特征与文献[15]中根据温度波动网络(FT网络)划分的复杂区域存在一定的异同性,两种网络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揭示了区域内温度变化的背景信息.因此,二分图温度网络的构建为从时间和空间尺度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温度变化的特性和规律,提供了一条可能的有效途径.
周磊支蓉冯爱霞龚志强
关键词:气候系统拓扑结构
准周期外力驱动下Lorenz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被引量:10
2006年
本文研究了准周期外力驱动下Lorenz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发现当外强迫的振幅达到某一个临界值时,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此揭示了产生非混沌奇怪吸引子(Strange Nonchaotic Attractor,SNA)的一个新机制:准周期外强迫振幅的加大导致系统由奇怪的混沌吸引子转变为SNA,系统的相空间最终被压缩至一个准周期环上.并且本文的结果表明,外强迫的临界振幅与Lorenz系统Rayleigh数的大小成正比,而其受外强迫频率变化的影响并不大.
何文平封国林高新全丑纪范
关键词:准周期LORENZ系统
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动力结构突变检测的研究被引量:42
2006年
基于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动力学相关因子指数,提出一种新的动力结构突变的检测方法———动力学指数分割算法.通过理想时间序列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检测动力结构突变的有效性,同时发现相对少量的尖峰噪声对该方法的影响较小,但连续分布的随机白噪声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滑动T检验法和Yamamoto法进行比较,进而讨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龚志强封国林董文杰李建平
关键词:噪声
Multi-year simula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using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and Evaluation被引量:4
2005年
By us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_NCC), East Asian monsoon and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during 1998 to 2002 ar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wellreproduce the seasonal patterns of mean circul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nsity and seasonal march ofthe East Asian monsoon. The simulated onset or retreat time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and the intensity and locati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e spatial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of moisture in lower layer are also well simulated. The seasonalvariations of regional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are reproduced in the model, with three northwardshift time and intensity of the rain belts over the sub-regions (such as Mid-Lower Yangtze basinsand South China) well corresponding to the observation. However, the simulated summer monsoon isstronger compared with NCEP reanalysis fields, with the location of subtropical high being furthernorth by 2-3 degrees than normal. Error evaluation shows that there is a discernible systematic biasin the simulated mean circulation pattern, with air temperature bias being positive over the landand negative over the ocean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n summer. The systematic bias exaggerates thesumm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nd and ocean, which may be a main responsible factor forthe stronger simulated summer monsoon, thus resulting in the overestimated rainfall in North Chinaand it can not reflect well the abnormal rainfall distribution in these 5 years. The deficiency maybe mainly contributed to the complex topography and cloud-radia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heanalyses also indicate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simulate the persistent abnormal precipitationpattern over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model's capability further.
李巧平丁一汇
关键词:EVALUATION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