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0500)

作品数:51 被引量:866H指数:17
相关作者:延晓冬陈星汤剑平贾根锁赵俊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气候
  • 12篇降水
  • 10篇区域气候
  • 9篇气候变化
  • 5篇气温
  • 4篇植被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气候模拟
  • 4篇夏季
  • 3篇森林生态
  • 3篇森林生态系统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候模式
  • 3篇区域气候模式
  • 3篇个例
  • 3篇个例分析
  • 3篇干旱
  • 3篇值模拟
  • 2篇地震
  • 2篇第四纪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4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奥本大学

作者

  • 17篇延晓冬
  • 8篇陈星
  • 7篇汤剑平
  • 5篇郭维栋
  • 5篇贾根锁
  • 4篇赵俊芳
  • 3篇尹崇华
  • 3篇石正国
  • 3篇符淙斌
  • 3篇王晓婷
  • 2篇赵得明
  • 2篇赵鸣
  • 2篇熊喆
  • 2篇苏炳凯
  • 2篇陈铁喜
  • 2篇程肖侠
  • 2篇钟中
  • 2篇黄刚
  • 1篇刘禹
  • 1篇包光

传媒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科学通报
  • 4篇气象学报
  • 4篇Advanc...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气象科学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Scienc...
  • 2篇Scienc...
  • 2篇Atmosp...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15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主要森林类型的影响被引量:45
2008年
应用林窗模型-FAREAST,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主要类型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根据大气环流模型ECHAM5-OM和HadCM3预测的气候变化资料,模拟选择了目前气候情景、增暖情景、增暖且降水变化情景3种气候情景。结果表明:维持目前气候不变,东北森林树种组成和森林生物量基本维持动态平衡。气候增暖不利于东北主要森林类型生长,主要针叶树种比例下降,阔叶树比例增加;温带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带有上移的趋势;增暖幅度越大,变化越明显。气候增暖基础上考虑降水变化,东北森林水平分布带有北移的趋势,降水对低海拔温带针阔混交林影响不大。
程肖侠延晓冬
关键词:气候变化
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人类活动的关系被引量:136
2010年
植被覆盖状况是评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利用GIMMS数据集的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气候数据,对内蒙古地区1982—2000年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降水与该地区植被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9年中内蒙古地区植被NDVI总体上呈轻微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同时内蒙古地区植被NDVI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植被受降水的影响较大。此外,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一些地区的植被变化也起到了建设或破坏的作用。
孙艳玲郭鹏延晓冬赵天宝
关键词:NDVI降水气候变化
不同类型El Nino事件及其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被引量:29
2008年
详细讨论了不同类型El Nino事件与东亚夏季风(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和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西部型和驻波型El Nino事件的发展年,EASM都是偏弱的,而东部型的EASM偏强;在西部型和驻波型El Nino事件的衰减年,EASM偏强,而东部型的EASM正常。对于我国夏季降水,在西部型的发展年,华北、黄河中上游、洞庭湖与鄱阳湖流域以及华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而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在衰减年则相反。在驻波型的发展年,长江流域和华北北部降水显著偏少,华南、华北中部等地区降水偏多;在衰减年,四川盆地、华南等地区降水偏少,而长江流域、华北中部等地区降水偏多。在东部型的发展年,我国以少雨为主要特征,多雨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在衰减年,我国降水仍以干旱少雨为主要特征,多雨区主要位于华南、华北部分区域。
张志华黄刚
关键词:ELNINO事件夏季降水
基于中等复杂地球系统模式的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模拟试验被引量:10
2007年
全新世暖湿气候背景下的代表性气候突变是发生在约8.2kaB.P.和4.2kaB.P.的气候突然变冷变干的事件。对于气候突变事件的出现,海洋环流被普遍认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科学家们利用不同类型的气候模式进行过个例和机理模拟试验,但还未能对气候突变机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本研究使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模式EMIC(Earth-system Models Intermediate Complexity)MPM-2,模拟研究了全新世气候背景下北大西洋区域,淡水强迫机制作用对温盐环流以及全球气候的可能影响、气候系统响应和恢复时间特征以及南北半球的差异。模拟结果表明海洋对北大西洋淡水通量异常的强度响应敏感,海洋环流对热量和盐份的输送与淡水通量异常强度之间的平衡决定了温盐环流能否对淡水强迫产生不可逆转变,当淡水通量异常达到某一阈值后可能引起海洋和气候平衡态的改变。同时还发现,在气候变化过程中,两次淡水通量异常对海洋和大气系统的强迫作用是不同的,首次淡水通量异常对气候平衡态的影响要远大于其后的淡水通量异常。模拟结果还表明,北大西洋海洋的异常状况可以通过海洋、大气等各圈层相互作用传递到不同圈层和空间区域,在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响应特征。上述模拟结果对于认识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不同突变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现代气候的可能影响具有启发意义。
徐韵陈星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突变温盐环流气候模拟
近50年中国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4
2007年
利用近50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对中国地区的气温日较差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与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平均气温时空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近50年来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减小幅度为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的DTR季节变化特征也不相同,我国北方多为冬季DTR下降最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最小。在黄淮和长江流域,以夏季和春季DTR下降最为显著。华南地区仍以冬季下降最大。气温日较差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中高纬度下降比低纬度明显。在相同纬度带上,由于地理状况的不同,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同时,气温日较差的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性差异,特别在西部的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DTR变化与东部地区的差异明显。
陈铁喜陈星
关键词:气温日较差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
以白皮松树轮宽度重建公元1616年以来山东于林年平均最低气温被引量:12
2010年
基于树轮宽度指标,重建了山东于林地区过去392a来上年10月到当年9月平均最低气温。重建序列方差解释量为53.7%。该序列与当年1—12月平均最低气温相关高达0.92(1958—2007,P〈0.0001),因此它被视为研究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序列。重建序列显示1960-1998年,于林增温速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反映了在增温的大背景下。东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1998年之后,树轮记录与观测数据同时显示出,该地区上年10月至当年9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明显下降趋势。周期分析显示。在99%置信度上于林392a来全年平均最低气温有2.28a、2.30a、3.16a、3.40a的准周期.与气象学上的“准两年脉动”十分一致。在1850-2007年.重建序列与全球海表温度和全球平均温度及全球陆地温度相关达0.70~0.73。1950年以后,重建序列与北极涛动指数、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及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均显著相关.表明山东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范围的海-陆-气耦合过程,也表明山东地区是对全球变化敏感的地区。
刘禹雷莺宋慧明包光孙铂LINDERHOLM Hans W王守功
关键词:白皮松树轮宽度最低气温
植被对气候的反馈效应研究进展
植被对气候的反馈效应体现在植被影响了陆面-大气间水分、能量、动量的交换以及大气CO2浓度等各种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从而对气候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植被对气候反馈作用的研究,主要基于观测分析、动力理论分析和数值...
王筝延晓冬侯美亭
关键词:植被变化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西北干旱区区域气候模式气候-生态双向耦合试验研究
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到西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也是我国主要的地表类型之一。本文利用改进了的产量生态学模型SUCROS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设计了针对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草地生...
宋帅卜敏杜鹏辉王汉杰符淙斌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
文献传递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绿水资源及其评价方法被引量:7
2008年
从绿水的概念、意义、绿水的组成和发生机理、绿水资源的研究历史和评价方法、各种评价方法的适用时间和空间尺度,遥感和模型技术在绿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总结了相关领域的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陆地生态系统绿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邱国玉
关键词:绿水蒸散
一次湖北暴雪天气的诊断与模拟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NCEP GFS资料分析了2007年1月15—16日鄂东南地区降雪过程,对造成暴雪过程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背景场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RF模拟了这次暴雪过程,探讨了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天气系统的背景分析表明,这次暴雪过程主要是受700 hPa西南急流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而产生的,降水过程与西南急流的变化密切联系。WRF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暴雪的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西南急流的减弱和移出,对应着降雪的开始和停止;在西南急流的左侧,由于低层涡度的增加,使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在连续性原理和动力机制约束下导致上升运动的加强是该次暴雪的形成机制。模式结果说明,产生暴雪的上升运动要远小于产生暴雨的上升运动,且在暴雪过程中,中层为上升运动,近地层和高层伴随着下沉运动。
范元月汤剑平徐双柱
关键词:暴雪中尺度模拟西南急流WRF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