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306004)

作品数:63 被引量:2,059H指数:25
相关作者:王成山丁明张国荣王守相苏建徽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电信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电气工程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7篇电子电信
  • 3篇建筑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发电
  • 15篇电力
  • 11篇分布式发电
  • 10篇电力滤波
  • 10篇电力滤波器
  • 10篇有源
  • 10篇有源电力
  • 10篇有源电力滤波
  • 10篇有源电力滤波...
  • 10篇滤波器
  • 8篇热电
  • 8篇微网
  • 8篇仿真
  • 8篇电系统
  • 6篇配电
  • 6篇谐波
  • 6篇发电系统
  • 5篇电网
  • 5篇热电联供
  • 5篇热经济

机构

  • 29篇合肥工业大学
  • 19篇天津大学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华北电力大学
  • 3篇徐州空军学院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不列颠哥伦比...
  • 1篇国网安徽省电...
  • 1篇天津普迅电力...
  • 1篇天津市电力科...
  • 1篇中国华电工程...
  • 1篇学研究院
  • 1篇联合工程公司

作者

  • 18篇王成山
  • 18篇丁明
  • 13篇张国荣
  • 11篇王守相
  • 11篇王如竹
  • 10篇吴静怡
  • 10篇苏建徽
  • 5篇李胜
  • 5篇茆美琴
  • 5篇汪海宁
  • 5篇吴红斌
  • 4篇徐二树
  • 4篇杨勇平
  • 4篇邓建
  • 4篇肖朝霞
  • 3篇吴大为
  • 3篇陈林
  • 3篇李鹏
  • 2篇包敏
  • 2篇吴蓓蓓

传媒

  • 12篇电力系统自动...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 6篇中国电机工程...
  • 4篇电网技术
  • 3篇电力自动化设...
  • 3篇电力系统及其...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低压电器
  • 2篇电工技术学报
  • 2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发电设备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暖通空调
  • 1篇继电器
  • 1篇动力工程
  • 1篇电气自动化
  • 1篇电气传动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11篇2009
  • 24篇2008
  • 13篇2007
  • 3篇200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机组组合问题被引量:68
2008年
针对分布式发电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含多种复合能源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发电成本最低的机组组合模型,并提出了一种针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调度策略,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取在此策略下机组组合的发电费用,约束条件中不仅包含了常规机组组合问题的约束,还考虑了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特殊约束,算例证明此模型和算法是可行的。
丁明包敏吴红斌马婉玲茆美琴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机组优化组合调度策略遗传算法
热管理器的优化分析与设计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建立了热管理器设计计算模型,分析了换热系数、气流通道截面积、换热面积密度、管束排列形式等结构参数对热管理器控温性能的影响,并由此指出了优化热管理器体积的途径。运用上述设计计算模型并根据优化途径的指导,设计了应用于16 kW发电量的微型CCHP系统的热管理器,优化设计后的热管理器体积不到原有样机的一半。本文提出的设计计算模型和热管理器体积优化途径可作为今后热管理器研究和设计的有效工具。
李胜吴静怡王如竹夏再忠邓建
面向分布式发电系统的CIM扩展被引量:39
2008年
IEC61970标准《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实现了能量管理系统中应用软件的无缝集成,但是IEC61970没有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公共信息模型(CIM)。文中对原有IEC61970中的CIM进行扩展,建立了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的CIM,实现了包含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完整的电网信息模型,并应用于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
丁明张征凯毕锐
关键词:能量管理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CIMIEC
光伏并网发电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统一控制被引量:67
2007年
提出一种光伏并网发电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统一控制策略,新的系统结构和控制策略克服了目前的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白天发电、夜间停机的不足,并进一步拓展了系统的功能。该系统不但能同时实现光伏并网发电、无功及谐波补偿,而且在电网因故障停电时可以对重要负载实施电力中断补偿,以保证负载不间断的工作。文中详细分析了所提出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且设计了一台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的实验样机。仿真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系统结构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张国荣张铁良丁明苏建徽汪海宁
关键词:有源电力滤波器光伏并网谐波检测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一种计及多重开关的电力电子时域仿真插值算法被引量:34
2010年
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含有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提出了一种适于非实时仿真并计及多重开关动作的电力电子时域仿真插值算法。该算法通过插值确定开关动作的准确时刻,解决了定步长方法中仿真步长与开关动作时刻不一致的问题,之后在开关动作时刻以半步长后向欧拉法的试探积分考虑了常见的同步开关动作问题,同时对于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重开关动作将在开关动作后的半个步长时刻对系统的各个量进行重初始化,从而得到该时刻正确的网络拓扑和系统初值,消除了开关动作引起的数值振荡问题。最后,通过两个算例详细比较了本文算法与PLECS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对步长的增加不敏感,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数值精度。
王成山李鹏黄碧斌王立伟高菲
关键词:电力电子电磁暂态插值同步开关
PAPF输出滤波器的优化设计和控制被引量:2
2010年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PAPF)的LCL型的输出滤波器要满足指令电流动态跟踪、补偿频段电流最大输出比和高频开关纹波的充分抑制3个方面的要求。采用遗传算法对LCL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为了摆脱传统加权系数法在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时对加权系数选择的盲目性,采取了粗粒型并行遗传算法,为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在算法优化的过程中采用了动态交叉,变异算子,提高了粗粒型并行遗传算法的性能。另外针对大容量有源电力滤波器中阻尼电阻能耗过大的问题,用控制方法产生的虚拟电阻去代替实际的阻尼电阻。仿真结果证明了设计的LCL滤波器的优良性能和虚拟电阻的可行性。
张国荣张学友丁明苏建徽陈林
关键词: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LCL滤波器多目标优化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虚拟电阻
配电系统元件的公共信息模型扩展被引量:31
2007年
为支持配电管理系统(DMS)的标准化和集成的需要,对配电系统元件的公共信息模型(CIM)扩展进行了研究。鉴于配电系统三相不对称并有自己特有的设备等特性,在继承CIM中原有开关类模型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属性和作用,建立起了重合器和分段器CIM模型后,又建立了开闭所和环网柜的聚合类模型;给出了其模型图及固有的属性和作用表。针对分布式发电技术发展的需求,建立了分布式电源的CIM模型,作为示例给出了燃料电池CIM模型及利用Ration Rose生成Fuelcell类的C++代码。
顾强王守相李晓辉王成山王汝英赵光俊韩双立
关键词:公共信息模型配电系统分布式电源
一种控温热管理器的传热传质分析
2007年
本文针对余热回收中控制热源温度的需求,提出了热管理器概念并研制开发了实验样机.本文建立了热管理器内部传热传质二维模型,研究其工作机理。模拟结果表明,不凝气具有有效的凝结换热阻隔作用.工况变化时,蒸汽覆盖段长度显著变化,而这一区域内饱和蒸汽温度变化很小,说明热管理器具有良好的控温性能。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李胜吴静怡王如竹皇甫艺
关键词:传热传质余热回收
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弱环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被引量:102
2009年
由于分布式电力系统中电源、负荷和线路参数存在不对称性,传统的配电网潮流算法已不适用于这类网络。在对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系统、燃料电池、蓄电池、高频微型燃气轮机及工频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和控制性能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分布式电源潮流计算模型,考虑配电网三相参数不平衡和环网问题,对广泛用于辐射型配电网的前推回代潮流算法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弱环配电网的前推回代三相潮流算法。算例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丁明郭学凤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三相潮流计算弱环配电网
一种控温热管理器的实验研究
2007年
本文针对余热利用中既需控制热源温度又需要对热量输入/输出进行管理的场合,提出了热管理器的概念。在运行过程中,热管理器可以实现对热源温度的控制,并根据各个用热对象的级别及工况,通过不凝性气体体积的变化,自动实现对热量输出的分配。为了验证热管理器的可行性,本文建立了实验样机及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功率从6.0 kW上升至14.0kW,工质蒸汽温度的变化幅度仅为0.7℃。工质蒸汽/不凝性气体的交界面起到了良好的“热开关”作用。从热源回收的热量,按照优先级顺序依次分配给各个热用户。
皇甫艺吴静怡王如竹夏再忠
关键词:余热利用热管理凝结换热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