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53903)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赵士富裴雪涛白慈贤鱼咏涛魏汉东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基因
  • 4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干细胞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祖细胞
  • 3篇组织表达谱
  • 3篇分化
  • 2篇预刺激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周期
  • 2篇细胞周期
  • 2篇粒细胞
  • 2篇抗菌
  • 2篇抗菌作用
  • 2篇克隆
  • 1篇蛋白

机构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赵士富
  • 4篇裴雪涛
  • 3篇鱼咏涛
  • 3篇白慈贤
  • 2篇贺福初
  • 2篇杨瑞馥
  • 2篇瞿祥虎
  • 2篇任爱辉
  • 2篇杨超文
  • 2篇沙继斌
  • 2篇尉承泽
  • 2篇赵光
  • 2篇尹丽莉
  • 2篇张咏
  • 2篇谢超
  • 2篇魏汉东
  • 2篇罗荣城
  • 2篇崔春萍
  • 2篇冯凯
  • 2篇潘春华

传媒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遗传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α预刺激对培养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预刺激对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培养基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分两组进行培养。一组用TNF-α预刺激4h后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每48h再次加入上述3种细胞因子;另一组则在培养初始加入GM-CSF及IL-4,每隔48h再次加入上述2种细胞因子,第5天加入TNF-α。两组中所用细胞因子浓度完全一样,且均于第8天收获细胞,前者记作T-DC,后者记作DC。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DC形态学变化及差异。结果T-DC与DC相比,具有更多、更典型的树突状突起。结论TNF-α预刺激DC前体细胞4h与TNF-α在培养第5天加入相比,所诱导出的DC的树突状形态更为明显、典型。
潘春华罗荣城
关键词:细胞形态学树突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
一种新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定位和组织表达谱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从人胎肝cDNA文库分离出一长度为 5 2 48bp的cDNA克隆 ,该基因包含 2 6个外显子和 2 5个内含子 ,染色体定位于在某些肿瘤细胞中易缺失的 3p2 1.1- 2 1.33。其可读框编码 16 36个氨基酸 ,该蛋白属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家族 ,其C端有一个典型的PTP结构域 ,N端含有约 80 0氨基酸残基的BRO1样结构域及随后 2个可能的SH3结构域结合位点 ,在这两个结构域之间及C末端还各有一个脯氨酸富集区。Northern杂交和点杂交分析显示 ,该基因以大约 5 .4kb的单一转录物广泛表达于人体各种组织 ,而且在人部分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结果提示 ,人源PTP -TD14是一个新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瞿祥虎翟云魏汉东鱼咏涛贺福初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CDNA克隆组织表达谱基因克隆基因定位
抑瘤素表达产物诱导大鼠肝干细胞WB-F344体外分化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抑瘤素是一种肝细胞促分化因子,能够诱导胚胎肝细胞分化为具有各种代谢功能的成熟肝脏。构建以抑瘤素为主的肝干细胞体外诱导微环境,观察其诱导大鼠肝脏来源的干细胞WB-F344体外分化。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7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表达抑瘤素的CHO-OSM-EGFP细胞株由李晓利等构建。WB-F344细胞由姚鹏博士惠赠。②实验方法:将终浓度为20%稳定表达抑瘤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上清中加入浓度为1U/mL胰岛素、1×10-7mol/L地塞米松,与WB-F344细胞共培养。空白对照组中未加入诱导分化成分CHO-OSM-EGFP细胞上清、胰岛素、地塞米松。③实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RT-PCR分析白蛋白及甲胎蛋白基因表达。结果:①诱导后的WB-F344细胞较空白对照组G2/M+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低,增殖指数下降约2.8倍,G0/G1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加。②实验组WB-F344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由最初的多角形变为长梭性,细胞伸出小管状伪足,核质比例下调,形态趋于成熟大鼠肝脏实质细胞。③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WB-F344细胞表达白蛋白,不表达甲胎蛋白。诱导前WB-F344细胞表达甲胎蛋白,不表达白蛋白。结论:在以抑瘤素为主的诱导微环境中,WB-F344细胞表现出生长抑制。
李晓利王强赵士富崔春萍姚鹏尉承泽
关键词:细胞周期干细胞分化
凝集素FRIL体外维持造血干/祖细胞长期活存的机制初探被引量:1
2004年
谢小燕谢超李锦白慈贤裴雪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细胞周期
人格拉利素新抗菌肽的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进一步证实人格拉利素(hGlyrichin)抗菌肽的抗菌功能。方法:根据人格拉利素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9个氨基酸长度的多肽(pCM-19),采用试管法和菌落生成法分析该肽对靶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结论:pCM-19溶液与不同靶细菌共孵育后,明显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对实验室常用的BL-21工程菌和多种致病菌(包括杆菌、球菌)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更为有趣的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显示了其在抗耐药菌感染中的良好前景。
尹丽莉杨超文杨瑞馥端青何君赵光沙继斌胡锴勋赵士富
关键词:抗菌肽抗菌药氨基酸序列
人源性多肽pCM1-9抗菌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初步分析人源性多肽pCM1-9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掺入破损细胞膜的原理,采用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析(FACSc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pCM1-9对靶菌膜的作用机制。结果:FACS分析法结果显示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PI着染细菌比例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PI着染BL-21菌比例增大,20 m in时达最高水平,20 m in以后反而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有明显的表面形态学的改变,如细菌体积缩小、细菌表面出现皱缩、凹陷似有孔洞形成。结论:人源性多肽pCM1-9可能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或)细胞膜,通过改变其通透性而发挥杀菌作用。
尹丽莉杨超文杨瑞馥何军赵光杨素霞沙继斌胡凯勋赵士富
关键词:荧光素大肠杆菌抗菌作用
UBC家族新成员UBF基因的组织表达谱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和方法 :提取人胎肝和HL 6 0细胞总RNA ,采用RT PCR的方法 ,从中扩增UBF基因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 ,从而证实UBF基因的天然存在性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UBF在 5月龄胎儿的不同组织及HL 6 0细胞中的表达谱及亚细胞定位。结果 :从胎肝和HL 6 0细胞中均扩增得到了完整的UBF基因 ,且其序列与注册序列完全一致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UBF在人胚胎多种组织中表达 ,其中胎骨骼肌表达最强 ,胎肾最弱。结论 :UBF基因 ,作为Ubc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在人胚胎的骨骼肌、肝脏、肾脏、心脏和肺中均有表达 ,且骨骼肌中的表达最强。
崔春萍张咏鱼咏涛李玉珍耿煜赵士富
关键词:组织表达谱原位杂交RT-PCR泛素
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粒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为探讨利用人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人粒细胞应用于临床大剂量放、化疗后预防感染的可行性 ,利用源自人胎盘脐带血的CD34+ 细胞及SCF ,IL 3 ,IL 6和G CSF的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条件 ,体外进行向粒细胞的诱导分化。结果表明 ,在该体系条件下可诱导分化出约 1 0 0 0倍数量的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效率可达 60 %以上 ,且诱导分化的细胞染色体未出现异常 ,裸鼠致瘤实验表明该细胞不具致瘤性 ,细胞体外生长 1 4 - 2 1天为高峰 ,33天后细胞不再增殖 ,且诱导分化出的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的功能。结论 :利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体外“生产”出的粒细胞具有应用安全性 ,且具备生理状态下产生的此种细胞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
冯凯初飞南雪袁红丰王冬梅张锐白慈贤陈琳裴雪涛
关键词:CD34^+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粒细胞
小鼠胎肝和骨髓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造血发育经历了从卵黄囊到胎肝、胎脾并最终定位于骨髓的复杂过程。虽然已有部分研究发现决定这一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是造血微环境 ,但缺乏对不同造血器官微环境差别的系统性比较研究。为了探讨胎肝与成年骨髓造血微环境差别的分子基础 ,对小鼠胎肝和骨髓细胞RNA进行cDNA微阵列 (cDNAmicroarray)杂交 ,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杂交结果 ,并以RT PCR和Northernblot对杂交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 ,在 588种具有重要功能的已知基因中 ,二者相比 ,骨髓高表达的基因有 65种 ,胎肝高表达的基因有 13 1种。进一步分析发现骨髓高表达的基因中与造血相关的基因有 3 9种 ,胎肝高表达的基因中与造血相关的有 71种 ,分别占差异基因群的60 %和 54%。RT PCR和Northernblot验证的结果表明 ,CD18、CD44及PSGL 1基因在骨髓中高表达而在胎肝中低表达或不表达 ,此结果与微阵列杂交结果相符。同时还发现 ,CD18和CD44基因在胎肝中的表达水平随胎龄增加呈下调趋势。结论 :胎肝与骨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显著不同 ,其中某些基因的表达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这些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尤其是与造血细胞发育、迁移、植入等密切相关基因的差别性表达 ,可能是胎肝造血兴衰。
任爱辉张咏赵彦林赵蕾刘新宇赵士富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胎肝细胞骨髓细胞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2002年
应用微阵列杂交法对培养前、后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mRNA进行检测 ,找到 2 4类差异表达的基因 ,为进一步筛选MEF可能表达的新基因 ,对培养前 (driver)、后 (tester)的MEFmR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 ,产物与pGEM T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JM10 9大肠杆菌。随机挑取阳性克隆 ,PCR扩增后对所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在随机挑取的 14 5个克隆中 ,测得了 12 8条EST序列 ,经生物信息学分析 ,它们代表了 4 2类不同基因和 3条新基因序列。结果表明 ,培养后MEF相对于培养前胚胎成纤维细胞确实存在差异表达基因群。提示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可能找出对ES细胞增殖分化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基因或基因群。
杨滔张咏崔春萍鱼咏涛尉承泽任爱辉赵士富
关键词:胚胎学胚胎干细胞纤维母细胞核酸杂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