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21100004912003)
- 作品数:3 被引量:90H指数:3
- 相关作者:何耀王建华刘淼杨姗姗吴蕾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济南军区联勤部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国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挑战被引量:62
- 2014年
- 1.肥胖的定义和标准:学术界对机体脂肪过多或肥胖的利弊争论多年,直到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才达成共识,认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其定义为机体以脂肪形式贮存过多的能量[1].1997年WHO也将肥胖明确定为一种疾病[2],并推荐其分类标准(WHO标准):BMI≥25 kg/m2为超重、BMI≥30 kg/m2为肥胖;男性WC≥102 cm、女性WC≥88 cm为中心性(腹型)肥胖[3].“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分类标准(中国标准):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男性WC≥90 cm、女性WC≥80 cm为中心性肥胖[4].
- 何耀
- 关键词:超重肥胖公共卫生
- 2001-2010年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群体重变迁及其危险因素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分析2001-2010年北京市城区老年人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 分析数据来自课题组对北京市万寿路社区≥60岁老年人2001年(2 277人)和2010年(2 102人)进行的两次横断面调查.结果 2001年男女性年龄调整BMI(kg/m2)均值分别为25.3(95%CI:25.1 ~ 25.5)和25.8(95%CI:25.5~25.9),2010年分别为25.0(95%CI:24.8 ~ 25.1)和25.0(95%CI:24.7~25.1),男女性BMI均值均呈下降趋势(P<0.05).年龄标化后,按WHO标准,10年间超重(BMI≥25 kg/m2)率男性由48.3%下降为44.5%,女性由46.3%下降为39.9%;肥胖率(BMI≥30 kg/m2)男性由5.4%下降至4.9%,女性由11.6%下降至7.3%,其中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下降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而男性均不显著;按中国标准,10年间超重(BMI≥24 kg/m2)率男性由47.9%下降为47.2%,女性由44.9%下降为41.0%;肥胖率(BMI≥28 kg/m2)男性由19.2%下降至15.5%,女性由24.2%下降为18.0%,其中男性超重率下降不显著(P>0.05),女性有统计学意义,两性别人群肥胖率下降幅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男性.两次调查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均与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0年间人群中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体重变化有一定影响.结论 10年间研究人群的BMI及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均呈下降;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仍是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其健康生活方式对降低超重和肥胖率有重要作用.
- 王义艳何耀姜斌王建华吴蕾刘淼杨姗姗孙冬玲李小鹰
- 关键词:肥胖超重体重指数老年人
- 2001-2010年间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超重与肥胖所致心血管病风险变化研究
- <正>观察和分析2001—2010年北京市万寿路社区≥60岁老年人群由超重和肥胖所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变化情况。研究数据为本课题组在2001年和2010年对该地区老年人进行的2次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体重,20...
- 王义艳何耀刘淼杨姗姗王建华吴蕾张迪曾静李小鹰
- 关键词:心血管病
- 文献传递
- 社区老年人血脂异常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调查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95岁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随机整群抽取2102例常驻老年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将年龄划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95岁3个年龄段进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间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2102例老年人中,总的血脂异常、高TC、高LDL-C、低HDL-C和高TG患病率分别为38.9%、17.3%、14.0%、14.4%和17.8%。男性各年龄段的低HDL-C患病率高于女性,高TC、高LDL-C患病率均低于女性(P〈0.05)。此外,仅男性高TG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整体呈下降趋势(P=0.03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091,95%CI:1.033~1.153,P=0.002)、血尿酸(OR=1.003,95%CI:1.002~1.004,P=0.000)和腰围(OR=1.026,95%CI:1.014~1.037,P=0.000)为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血脂异常存在性别差异,亟待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曾静何耀刘淼吴蕾杨姗姗王建华王义艳张迪
- 关键词:血脂异常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