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CA00900)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熙萌崔莹张红强刘玉文孙光智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6篇原子
  • 4篇原子碰撞
  • 4篇离子-原子碰...
  • 2篇单电子
  • 2篇单电子转移
  • 2篇电离
  • 2篇电子转移
  • 1篇低能
  • 1篇低速
  • 1篇电荷
  • 1篇电荷态
  • 1篇有效电荷
  • 1篇中低速
  • 1篇转移电离
  • 1篇锂离子
  • 1篇离子
  • 1篇截面比
  • 1篇空心原子
  • 1篇类氦
  • 1篇类锂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福建省职业病...

作者

  • 6篇陈熙萌
  • 4篇杜娟
  • 4篇高志民
  • 4篇孙光智
  • 4篇刘玉文
  • 4篇张红强
  • 4篇崔莹
  • 3篇邵剑雄
  • 3篇刘兆远
  • 3篇鲁彦霞
  • 3篇丁宝卫
  • 2篇付宏斌
  • 2篇刘会平
  • 2篇王兴安
  • 2篇席发元
  • 1篇王俊
  • 1篇张小安
  • 1篇陈林
  • 1篇娄凤君
  • 1篇杜树斌

传媒

  • 5篇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氦原子直接电离的等电荷态效应研究
本工作在兰州大学2×1.7MV串列加速器上利用20 keV/amu~500 keV/amu的C、O(q=1~4)离子与He原子碰撞,实验采用反冲离子散射离子飞行时间符合技术,位置灵敏探测技术及多参数获取系统得到散射离子与...
王兴安陈熙萌邵剑雄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有效电荷
文献传递
中速C^(3+)与Ne原子靶相互作用过程中单电子转移绝对截面的测量
2008年
实验测量了2.2v0—4.2v0(v0为玻尔速度,v0=2.19×108cm/s)的C3+与Ne原子碰撞过程中单电子转移绝对截面.将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用电离能的变化、屏蔽效应、动态关联对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间的数值差异做了分析.总体上,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结果在趋势上相符很好.此外,还简单分析了多电子原子的转移多电离机制.
刘会平陈熙萌刘兆远高志民刘玉文杜娟张红强孙光智王俊席发元王媛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单电子转移
中低速C^3+与He,Ne,Ar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单电子转移绝对截面的测量
2008年
实验测量了1.7v0—4.2v0(v0为玻尔速度,v0=2.19×108cm/s)的C3+与He,Ne,Ar原子碰撞过程中单电子转移绝对截面.将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做了比较,发现测量结果与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在趋势上相符.当入射离子速度在1.7v0—2.0v0时,因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方法计算时不能考虑多电子关联态俘获和极化效应的影响,实验值大于计算值.当入射离子速度在2.2v0—4.2v0时,由于被俘获电子对入射离子的不完全屏蔽,加上电子间的动态关联及有效电荷的影响,实验结果先与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计算结果符合很好,而后逐渐大于计算值.此外,还根据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的截面比简单分析了转移电离机制.
刘会平陈熙萌刘兆远丁宝卫邵剑雄崔莹鲁彦霞高志民刘玉文杜娟孙光智席发元王兴安娄凤君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单电子转移
低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的转移电离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介绍了使用位置灵敏技术和飞行时间方法研究中低能低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过程.对于确定的入射离子电荷态,通过理论分析及与实验数据对比给出了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截面比RTS随着入射离子速度VP的变化规律和转移电离过程中电离的电子主要来自靶原子的最外亚壳层.
刘玉文陈熙萌邵剑雄丁宝卫付宏斌崔莹张红强鲁彦霞高志民杜娟陈林孙光智尹永智于得洋蔡晓红
关键词:转移电离
Ar的类氦和类锂离子与Mo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x射线发射
2005年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上用Si(Li)探测器观测到了不同动能的Ar15+和Ar16+离子与Mo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产生的x射线.在不同动能的Ar16+与Mo表面作用过程中不仅能观测到Ar的K层x射线而且能观测到Mo的L层x射线.在不同动能的Ar15+入射下只能观测到Mo的L层x射线.实验结果表明,Ar的K层x射线的产额与入射离子的动能、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空心原子携带的势能以及入射离子和靶原子x射线的竞争等有关,Mo的L层x射线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而增加.
张艳萍杨治虎杜树斌陈熙萌赵永涛张小安崔莹张红强徐徐邵健雄肖国青
关键词:MO类锂离子AR类氦空心原子靶原子
中低能非全裸C离子与He原子的碰撞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散射离子位置灵敏符合测量技术,测量了能量范围在0.7v0—4.4v0(v0为玻尔速度)的碳离子Cq+(q=1—4)与He原子碰撞过程不同出射道靶原子的双电离与单电离截面比R,包括入射离子不损失电子(直接电离)的出射道(Rq,q),入射离子俘获一个电子的出射道(Rq,q-1)和入射离子损失一个电子的出射道(Rq,q+1),并研究了R随入射C离子的能量及电荷态的变化关系.实验表明,对给定电荷态的入射离子,靶原子的双电离与单电离截面比R与出射道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即Rq,q
高志民陈熙萌刘兆远丁宝卫鲁彦霞付宏斌刘玉文杜娟崔莹邵剑雄张红强孙光智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电离截面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